社會議題集資計畫 外交部送暖烏克蘭!難民援助計畫號召群眾集資「為自由而站」 by jie 2022 年 3 月 3 日 by jie 2022 年 3 月 3 日 台灣外交部委由「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成立賑濟烏克蘭捐款專戶對外公開,並與群眾集資平台「挖貝 WaBay」合作開設《為自由而站:烏克蘭難民援助計畫》,於 2022 年 3 月 3 日 (四) 上午正式啟動集資,盼以多元管道集結台灣人的熱血愛心,攜手送暖烏克蘭。 Read more
主題分析產業趨勢 【2021 年報】支持公益齊抗「疫」!生活遭變暖心不變,台灣公益集資創金額新高 by 郁子 2022 年 3 月 2 日 by 郁子 2022 年 3 月 2 日 2021 年台灣萬物皆漲,加上COVID-19 (武漢肺炎 / 新冠肺炎) 本土疫情爆發,三級警戒影響失業率攀升,許多人在生活上遭遇困境。然而正是這樣的時刻,我們更能看到群眾集資帶來的暖意與光亮⋯⋯ Read more
專訪提案團隊社會議題集資計畫 想對社會有貢獻,不用等到賺大錢:專訪善慧恩基金會董事長彭春貴 by jie 2022 年 2 月 7 日 by jie 2022 年 2 月 7 日 失去家庭依靠、脫離校園的中輟生,如何重回人生軌道?2021 年,財團法人善慧恩社會慈善基金會在高雄成立「善慧恩培力中心」,並發起《培力中心完備計畫》號召群眾集資,透過整合培力課程、實習環境與住宿資源的「一站式服務」,幫助出身困苦的弱勢孩子們回到常軌。 Read more
社會議題集資計畫 過年家家戶戶大團圓,但街友呢?《暖食人生》街友扶助計畫,送一碗暖心暖胃的幫助 by 劉郁葶 2022 年 1 月 26 日 by 劉郁葶 2022 年 1 月 26 日 農曆年節即將到來,家家戶戶大團圓,享受天倫之樂。然而,有一群人卻可能要露宿街頭,獨自面對寒冬的淒苦。為了提供街友們簡單暖食,樂知公益慈善協會在挖貝上發起《暖食人生》街友扶助計畫! Read more
社會議題集資計畫 用年菜挺農民、做公益!《小家庭年菜料理包》集資啟動,給獨居長者一頓溫暖團圓飯 by 郁子 2022 年 1 月 10 日 by 郁子 2022 年 1 月 10 日 致力推動友善耕作的食農平台「三小市集」,近期發起《小家庭年菜料理包》集資計畫,主打以嚴選在地食材製成雞湯、米糕、豬腳、醉蝦、南瓜羹、炸年糕等豐盛佳餚;讓大家準備年菜不用人仰馬翻,支持台灣農民,還能做公益送餐給偏鄉獨居長輩! Read more
社會議題集資計畫 為無家者存下溫飽希望!明日餐桌《修繕續食庇護聚落計畫》:食物與人,都不該是「剩餘」 by 郁子 2022 年 1 月 3 日 by 郁子 2022 年 1 月 3 日 為了讓無家者在 COVID-19 疫情下得到庇護,台灣第一間續食社區廚房「明日餐桌」啟動《修繕續食庇護聚落計畫》;希望透過大眾支持度過營運難關、籌得資金維修聚落老屋,持續為無家者提供庇護。 Read more
教育學習社會議題集資計畫 高屏首見!善慧恩基金會啟動《培力中心完備計畫》,助逆境少年勇敢做夢 by 外部投稿 2021 年 12 月 23 日 by 外部投稿 2021 年 12 月 23 日 從 2011 年起,善慧恩基金會投入屏東地區的弱勢兒少與高風險家庭服務,迄今輔導超過 2,600 位的弱勢兒少,陪伴每一位少年度過最混亂無助的時刻,將他們從偏差行為中拉回正軌。2021 年 12 月,善慧恩基金會發起《培力中心完備計畫》,盼集資擴大培力職種與服務案量,讓更多逆境少年勇敢做夢。 Read more
專訪社會議題集資計畫 【越式三醬專訪 2】倒掉無數箱豆腐乳,黃鶯仍堅持:「如果做不出我要的味道,那我寧可不做」 by 劉郁葶 2021 年 12 月 18 日 by 劉郁葶 2021 年 12 月 18 日 在「越風鹹檸檬」、「芋頭豆腐乳雙拼醬」與「越家酸菜」這三種醬料之中,最困難的莫過於研發豆腐乳的過程。黃鶯坦言,在研發時失敗無數次,倒掉好幾箱的豆腐乳。 Read more
專訪社會議題集資計畫 【越式三醬專訪 1】濃濃鄉愁如何解?來台 19 年的喬氏黃鶯,研發出讓人「一秒返家」的越南料理 by 劉郁葶 2021 年 12 月 18 日 by 劉郁葶 2021 年 12 月 18 日 19 年前,來自越南的喬氏黃鶯移居台灣生活。經過多年的努力與嘗試,她研發出越式三醬——「越風鹹檸檬」、「芋頭豆腐乳雙拼醬」與「越家酸菜」,也漸漸做出品牌口碑。而研發三醬的契機,是源自於她濃厚的思鄉之情⋯⋯ Read more
專訪提案團隊社會議題集資計畫 擁抱每棵仙人掌,直到他們不再怕受傷──專訪微光盒子共同創辦人蕭羣諭 by 郁子 2021 年 12 月 15 日 by 郁子 2021 年 12 月 15 日 自 2018 年起深耕台北市文山區安康社區的非營利組織「微光盒子」,最初是由幾個政大學生組成。 在與當地兒少建立關係的過程中,他們觀察到這裡的孩子,各有一套「生存法則」;隱藏在其後的,是外人看不見的累累傷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