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議題集資計畫 家是避風港,還是惡夢?吳慷仁攜手現代婦女基金會,呼籲正視家暴議題,讓受害者重獲新生 by 劉郁葶 2022 年 6 月 16 日 by 劉郁葶 2022 年 6 月 16 日 。對許多人來說,家是令人安心的避風港;但對家暴受虐的孩子,家卻是一場惡夢。近期,現代婦女基金會推出《家暴家庭救助》集資計畫,希望陪伴更多家庭走出家暴的陰霾。 Read more
社會議題集資計畫 外交部送暖烏克蘭!難民援助計畫號召群眾集資「為自由而站」 by jie 2022 年 3 月 3 日 by jie 2022 年 3 月 3 日 台灣外交部委由「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成立賑濟烏克蘭捐款專戶對外公開,並與群眾集資平台「挖貝 WaBay」合作開設《為自由而站:烏克蘭難民援助計畫》,於 2022 年 3 月 3 日 (四) 上午正式啟動集資,盼以多元管道集結台灣人的熱血愛心,攜手送暖烏克蘭。 Read more
專訪提案團隊社會議題集資計畫 【桃園少年之家專訪 3】非行的終點,也是飛行的起點──集資相挺,為少年點亮回家的路 by 郁子 2021 年 9 月 29 日 by 郁子 2021 年 9 月 29 日 誰的人生能全然潔白、毫無汙點?下流青春只是大改人生的序曲,桃園少年之家發起《大改少年支持計畫》,邀請大眾共同支持,伴著歧路少年遠離犯罪,改寫貼在自己身上的標籤,甚至對社會產生更多正面影響⋯⋯ Read more
專訪提案團隊社會議題集資計畫 【桃園少年之家專訪 2】如果能選,誰要壞?拯救與被拯救之間,是家人不曾放棄的信賴 by 郁子 2021 年 9 月 29 日 by 郁子 2021 年 9 月 29 日 2021 年 8 月發起《大改少年支持計畫》的桃園少年之家,成立至今 20 年,收容過 200 多位原生家庭不完整的飛行少年。 面對世人眼中的「壞孩子」,桃園少年之家執行長張進益用愛包容,但擁抱仙人掌時總難免為其所傷⋯⋯ Read more
專訪提案團隊社會議題集資計畫 【桃園少年之家專訪 1】浪子回頭因為愛!戒除重度毒癮,立志跟黑道「搶孩子」 by 郁子 2021 年 9 月 29 日 by 郁子 2021 年 9 月 29 日 「青仔,你敢知影浪子為啥物要回頭?」 「為啥?著猴喔?」 浪子為什麼要回頭?茄子蛋 EggPlantEgg 樂團〈浪流連〉MV 播到這裡,下一句是「因為愛」。如果你想聽更現實一點的答案,年少時曾因吸毒兩度入獄、後來成為桃園少年之家執行長的張進益,大抵也會這樣告訴你──「因為愛」。 Read more
社會議題集資計畫 疫情衝擊安置經費告急!桃園少年之家《大改少年支持計畫》,盼集資撐起為「飛行少年」開門的家 by 外部投稿 2021 年 8 月 18 日 by 外部投稿 2021 年 8 月 18 日 2001 年成立的桃園少年之家,20 年來一路努力、為原生家庭不完整的「飛行少年」建起一個家。然而,COVID-19 疫情衝擊營運,桃園少年之家面臨安置資金難關,盼以《大改少年支持計畫》邀請大眾一同支持,繼續撐起這個為少年開門的「家」。 Read more
社會議題集資計畫 跨海討生活「懷孕即失業」!《懷孕移工媽媽援助計劃》盼各界雪中送炭,助移工媽媽度難關 by 外部投稿 2021 年 7 月 21 日 by 外部投稿 2021 年 7 月 21 日 隨著台灣人口高齡化、社會對移工的需求日漸增加,在台移工卻面臨懷孕後遭不當解雇、無處可歸的困境。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於 07 / 20 (二) 發起《懷孕移工媽媽援助計劃》,為移工媽媽們提供安置庇護、緊急醫療照顧、孕後生活扶助並協助轉換工作,更盼社會大眾雪中送炭,讓這些曾照顧台灣家庭的移工媽媽們,獲得活下去的機會。 Read more
專訪提案團隊社會議題集資計畫 【失依兒專訪 2】花若盛開蝴蝶未必會來,群眾集資能讓公益團體學到的那些事 by jie 2020 年 8 月 27 日 by jie 2020 年 8 月 27 日 2020 年忠義基金會與愛最大慈善光協會攜手發起的《失依兒救助計畫》採獨立集資方式進行,集資期間有超過 7 成贊助者選擇了「無償捐款」方案。忠義基金會認為,以往公益團體大多是「有什麼資源就用什麼」,獲得廠商贊助再行動;發起群眾集資計畫的邏輯卻正好相反,「先把資源跟目標開出來,再去作戰。」。 Read more
專訪提案團隊社會議題集資計畫 【失依兒專訪 1】孩子牽她手問「這社會上有壞人嗎」,忠義基金會想為失依兒做些什麼? by jie 2020 年 8 月 27 日 by jie 2020 年 8 月 27 日 忠義基金會針對 0~18 歲失依兒提供「分齡分級」的安置照顧服務,近年也開始提供媒合「收出養」的服務,2020 年更與愛最大慈善光協會攜手發起《失依兒救助計畫》,為近百位「失依兒」募集上學所需的教育學習經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