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少年之家專訪 2】如果能選,誰要壞?拯救與被拯救之間,是家人不曾放棄的信賴

by 郁子

(桃園少年之家執行長張進益、張進益女兒張嘉茵。攝影:郁子)

2021 年 8 月發起《大改少年支持計畫》的桃園少年之家,成立至今 20 年,收容過 200 多位原生家庭不完整的飛行少年。面對世人眼中的「壞孩子」,桃園少年之家執行長張進益用不帶歧視的愛,傾聽每個青少年偏差行為背後的故事;以家人般的自然相處,擁抱他們豎起的尖刺,療癒其原生家庭留下的創傷。

然而,如同擁抱仙人掌時總難免為其所傷;張進益也曾被這群少年深深「扎」進心窩,氣得怒喊「全部解散」,差一點決定放棄⋯⋯

桃園少年之家成立未滿一年,就發生了一件驚心動魄的「綁架事件」。機構裡的青少年們身上沒錢又想偷溜出去玩,計畫敲昏張進益的妻子、搶走辦公室裡的錢。「殊不知我們窮到沒有錢。我那天出門,就是為了去申請補助經費。」。

回首過往,張進益已能談笑自如、雲淡風輕,但事發當下他簡直氣得說不出話。超過 8 個多月無休付出,24 小時照顧陪伴,換來的竟是這樣的對待;要不是他臨時折返,後果簡直不堪設想。「我再怎麼壞,也不會壞到要傷害自己身邊的人。當時真的很生氣,把孩子大罵了一輪,流著眼淚說我們不要做了,全部解散!」。

張進益回憶,說完那句話,帶頭的孩子當場下跪道歉:「進益爸爸,對不起!我們真的只是想拿錢出去玩,沒有想傷害你們。」語音剛落,其他 11 個孩子也跟著跪下。張進益想伸手去扶,最後卻抱著孩子們痛哭失聲。如同家人從來沒有放棄他,20 年來,張進益也沒放棄過這群令人頭痛的孩子。每回遇到類似的事,他總是問自己:我還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桃園少年之家的孩子,吃飯時間會先集合、禱告後才用餐。來源:桃園少年之家提供)
照護身心理健康,伴孩子走出陰霾、回歸人群
2020 年,桃園少年之家遷址到八德區長興路上;團隊成員也由原先的夫妻 2 人擴增到 40 人,目前共安置 28 名青少年。晚上孩子 4 人住一間寢室,白天自由去上課,沒有特別嚴格的門禁或規矩。不過每到吃飯時間,工作人員會準備好熱騰騰的飯菜,20 幾個孩子聚在一塊吃飯閒聊;每天早晚他們固定集合唱詩、讀經、禱告;閒暇時候,甚至會在地板鋪上棉被,聚在一塊兒看電影。

不只解決孩子食衣住行的基本溫飽需求,桃園少年之家還針對生理、心理、學校、家庭、社會 5 大面向辦理活動課程,協助孩子重拾基本生活知能,照顧其健康狀況。「我們都會定期確認青少年們的身高、體重、BMI、感冒頻率等身體數據,像昨天就找來認識的中醫師協助義診,幫孩子們調養身體。」張進益說。

心理層面的課程講座,則包含認識自己、同理他人、如何強化自信心等主題,其他還有家庭親子、人際關係處理、性別議題、個人職涯輔導規劃⋯⋯等課程;為了強化人際互動交流能力,桃園少年之家也會舉辦社區義煮、義剪等活動,「孩子在共同參與實作、互相幫忙的同時,也會自然而然與社區的人們產生對話與互動。」。

(桃園少年之家執行長張進益。攝影:郁子)
如果能選,沒人天生想當壞孩子
正常吃飯上課、學習生活技能、跟社區鄰里聊聊天⋯⋯,聽起來平凡的生活日常,卻是張進益最重視的事──他希望桃園少年之家成為孩子真正的「家」。「少家的孩子,十之八九都有被家暴背景,從小就在生心理上遭受虐待。」他舉例,有個個案是媽媽有精神疾病,孩子在學校被同學嘲笑,回家後媽媽又用縫衣針扎他身體。還有一對兄弟是被父親新娶繼母的兒子家暴;兄弟倆不僅被逼喝尿,妹妹甚至差點被侵犯。

有些孩子在很早期就有相關單位介入處理,但這邊的孩子多半沒這麼幸運。」孩子痛苦徬徨、失速墜跌時,沒有人即時接住他們;為了生存,他們只能奮力逃,不幸逃上歧路,終於被社會看見──人們於是說,這群孩子怎麼這麼壞。「但說真的,如果能選,誰要壞?」正因曾墮入歧途,張進益比誰都更想拯救這群孩子。

2003 年,張進益的大女兒張嘉茵出生,夫妻倆思索良久:到底要不要讓嘉茵跟少家孩子同住?「《聖經》裡有一段箴言:喜愛管教的就是喜愛知識,恨惡責備的卻是畜類。一個常去監獄輔導受刑人的牧師,有次向我分享:『那些更生人就是那種畜類,跟他們講福音都聽不進去。』。」同為更生人,張進益當下很難過,卻也在那一刻做出決定──少家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他既相信他們能夠改變,那他的孩子當然也可以他們一起生活。

(桃園少年之家執行長張進益與女兒張嘉茵的感情極好。攝影:郁子)
吵鬧打架是日常,家人的愛是真誠信賴
當時的決定到底是對是錯?今年 18 歲的張嘉茵笑說,自己的成長歷程確實挺特別。「人家情侶不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嗎?這邊也差不多,不過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她表情生動地以 WWE 摔角節目、NBA 比賽球員打架的環節比喻,隨即俏皮補充,其實也很像在看鬥蚱蜢。

少家的孩子打架都不是真的打啦!不會認真要置誰於死地,打架有一半是打給別人看的。」張進益解釋,這類孩子小時候都曾被欺負過,久了就會習慣用暴力反擊,甚至主動去欺負人以免自己被欺負。話雖如此,張進益還是會默默觀察孩子之間的相處情況;有時張嘉茵與弟弟被哥哥們「特別關愛」,他也會特別留意保護,就怕孩子之間打鬧欺負得太過。「我很相信上帝,但也不是因此就把孩子當試驗品。」。

張嘉茵倒是笑道,因為跟少家的哥哥們「交情匪淺」,上下學都一塊走;有些同學會害怕她,學校裡還有人邀她加入幫派,不過人身安全也因此備受保障。「不過說真的,我從來沒有害怕過欸!」她頓了頓,笑彎的眉眼裡有著率直的真誠。「爸媽從小就常說,少家的哥哥跟我們沒有不一樣;所以我一直都覺得被欺負、打鬧什麼的很正常,他們就是生活在一起的家人。」。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無垢的親近信任,桃園少年之家的青少年們,才終於能因被理解而放下仇恨,在成長中蛻變中撕下過往標籤、重新定義自己。然而,將「非行」少年的前二字去掉只是第一步;且看桃園少年之家如何陪伴這群重回起跑線的少年,長出「飛行」的翅膀逆風翱翔⋯⋯

>>> 點我了解桃園少年之家《大改少年支持計畫》

延伸閱讀

【桃園少年之家專訪 3】用大改人生感動監獄囚犯!點亮少年回家的路,讓愛再無後顧之憂
【桃園少年之家專訪 1】浪子回頭因為愛!戒除重度毒癮,立志跟黑道「搶孩子」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