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永續實例】想對地球好一點,群眾集資產業有 4 個可以努力的方向

by jie

(封面來源:Mysticsartdesign)
一年一度的 4/22 世界地球日(Earth Day) 在 2020 年迎向 50 週年,盼望生靈萬物都能趨於健康之際,群眾集資產業能為地球做些什麼呢?《群眾觀點》根據實際案例觀察、整理出 4 個可以努力的方向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Story Wear 零廢棄時尚集資頁面)
方向 1:
使用回收或可再生材料生產新品
「資源有限,慾望無窮」—— 經濟學第一課,用八個字便點出人類經濟行為的根本。假如有一天秤兩端為「資源」和「慾望」,擅於燃起人們贊助「慾望」的群眾集資產業,從 2017 年起在「資源」這一端有更多考量環境永續的發想,包括從產品開發源頭採用回收或可循環使用的材料。

具體來看,美國群眾集資平台龍頭 Kickstarter 在 2019 年 推出 “Shapeshift” 活動、鼓勵群眾集資提案團隊以可再生材料製作創意商品,台灣群眾集資平台嘖嘖、flyingV 也有以回收材料製成的包款—— Fng 寶特袋超人日常包以寶特瓶回收再生的紗線為原料,Pacsafe 防盜海龜包Aliix 海廢防水包以廢棄漁網收集再製的紗線為原料,Story Wear 品牌創辦人 Kuan 則期許打造一個「不製造垃圾的時尚品牌」,將募集而來的二手牛仔褲經過分類和清洗,重新拼縫成丹寧托特包、大衣、化妝包等仿若流行新品的穿搭配件,一掃「時尚產業 = 製造浪費」的負面印象,讓大家穿出個性也能減少地球負擔。



(圖片來源:梨想生活農棄物再生計畫集資頁面)
方向 2:開創對環境更友善的機制


群眾集資產業誕生的創新精神不僅彰顯於產品開發,亦鼓舞著全新機制的開創。自 2018 年以來,我們已經看到幾個試圖在「現況」與「環境永續」之間取得平衡的新機制,都透過群眾集資平台說服社會大眾參與對環境更友善的未來。



例如,「梨理人農村工作室」觀察到台灣農業廢棄物造成的環境污染,欲藉由群眾集資建立一套農業廢棄物處理流程:以集中回收取代就地燃燒,並收集尚可利用之梨梗處理成再生產品的原料、製成在地特色商品,盈餘則回饋給農村、投入社區營造與生態教育。



同樣考量到地方文化發展的還有台灣團隊「文化銀行」,新北市平溪以天燈節聞名國際、為當地帶來人潮商機,但天燈燃燒後落入山林的殘骸也引發造成環境污染、威脅野生動物安全的疑慮,文化銀行為此集資開發可加速分解的「環保天燈」,在「放天燈」與「不放天燈」的極端之間,闢出另一個新可能。



(圖片來源:《浪人祭 Vagabond Festival》集資頁面)
大型活動實例還有《浪人祭 Vagabond Festival》,提案團隊集資在新北市籌辦一場結合「樂團表演」與「淨灘行動」的音樂節,不僅規劃「上午淨灘、下午聽團」的行程套票,場內更禁用一次性免洗餐具、提供環保餐具租賃服務,鼓勵台灣樂迷們以更環境友善的方式享受音樂演出。



回到家中,每逢換季或過年大掃除,少穿的舊衣除了打包丟進回收箱、捐往社福機構,還有什麼好出路呢?《舊與新織計畫》諧音取自「舊雨新知」,提案團隊希望彙整全台仍在提供服飾鞋包修繕服務的傳統工作室、將資訊彙整成線上地圖,鼓勵民眾把穿舊或穿壞的衣物交給職人巧手修復,甚至報名參與課程練習舊衣改造,延續台灣傳統社會愛物惜物的精神,減少衝動購物造成的浪費。



而說到購物,PackAge+ 立志讓台灣成為「世界第一的零浪費國度網購國度」,與環保署、各大電商平台、包裝與物流業者攜手成立「網購包裝減量聯盟」,致力打造「歸還後再利用」的網購包裝循環系統,集資計畫上線兩週內就獲得超過 2,600 人贊助支持。


(圖片來源:《海洋保衛大作戰》集資頁面)
方向 3:捐出集資成果的一部分

近年來也不難在群眾集資產業見到,有一些與環境教育、永續發展相關或倡導環保的產品集資計畫,會主動在集資頁面做出「捐贈部分集資金額給指定單位」的承諾,像是探討漁業過度捕撈議題的桌遊《海洋保衛大作戰》決定「提撥集資總金額的 2% 捐給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來自澎湖「乞龜」習俗的平安龜吊飾會「捐助募資總額的 3% 給澎湖海洋公民基金會」,《鹿上桃花源》繪本出版集資計畫也表示「將募資總金額 10% 捐獻給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諸如此類「集資計畫再捐贈」的心意值得被肯定,提案團隊可以說是取之於群眾、回饋於群眾,但在定義上也容易發生與贊助者之間的解讀落差,例如「集資總金額之 4%」和「集資總金額扣除金流手續費後之 4%」計算得到的金額就不會相同,以及提案團隊在集資期間支出的廣告費用、影像素材製作費等成本是否需列入扣除,也是贊助者可能會關心的。建議有心做出承諾的提案團隊盡可能清楚定義範圍,並於集資結束後
回頭更新捐贈進度,明確回應來自贊助者的信賴與肯定。


(圖片來源:《海洋保衛大作戰》集資頁面)
方向 4:延長產品使用壽命

在 《群眾觀點》2019 年推出的環保食器集資專題裡,我們試圖研究人們贊助環保食器後的使用情況,發現有超過 8 成的贊助者確實會使用自己贊助過的產品,而不是收到後就將它束之高閣。當各式各樣新奇有趣的集資產品豐富了你我生活,如何能將這些產品物盡其用、延長汰舊換新的年限呢?

有些提案團隊會以延伸服務宣導「循環利用」的概念:例如台灣玻璃回收工廠春池玻璃的《W 春池計畫》集資期間就推出「破一換一」的服務,贊助者若不小心將玻璃吸管打破,可將碎玻璃寄回供工廠處理再利用,同時免費獲得一組全新的玻璃吸管;人氣集資食物袋 OFoodin 好食袋 Pockeat 也都有提供產品寄回維修的服務。

有些提案團隊則在集資結束後開放產品零件單獨販售,例如 Hiding 飲料杯ElephantCuppa 大象杯的杯蓋、矽膠圈和
吸管組,在產品官網上都可以個別買到。如此一來,贊助者可自行添購需要換新的零件,再也不用因產品某一部分用壞而整組丟棄。

群眾集資產業誕生的創新精神不僅彰顯於產品開發,亦鼓舞著全新機制的開創。自 2018 至 2020 年,我們單獨販賣零件,如此一來產品使用者可自行添購特定零件更換、繼續使用,再也不用因產品某一部分用壞而直接整組丟棄。

行文至此再次回顧,群眾集資產業能為地球努力的 4 個方向包括:
方向 1:
使用回收或可再生材料生產新品
方向 2:開創對環境更友善的機制


方向 3:捐出集資成果的一部分
方向 4:延長產品使用壽命

能讀到這裡的你,想必也有一顆願意為環境永續思考而付出行動的心!群眾集資產業珍貴的精神在於開拓新機、共建未來,無論群眾集資提案團隊或贊助者,都是實踐行動的一份子;世界地球日的第一個 50 年,期許下一個 50 年裡,人類與自然環境得以保有餘裕地呼吸。

跟《群眾觀點》一起關心群眾集資新鮮事:facebookInstagram官網

延伸閱讀:
Kickstarter 也加入!非營利組織集資推動「氣候中和認證」標章計畫,攜手實踐低碳未來
被遺忘衣物成時尚!2020 爆紅「萬秀洗衣店」發起《Redefine 重新定衣計畫》,為舊衣打造永續循環平台
願環境永續生生不息!「NetZero 菌絲球體」灑下減緩全球暖化的希望
群眾集資的經濟模式,能否帶領永續價值及環境科技的重新崛起?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