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設計社會議題集資計畫 跟快時尚說再見!「二拾衫」掀起環保衣櫃新革命,每個人都可以是拾尚大師 by Mu 2020 年 8 月 12 日 by Mu 2020 年 8 月 12 日 「我想要追求時尚,又不想破壞環境,有沒有一兼二顧的好方法?」答案是有的,一組致力改變閒置衣物處理生態的年輕團隊——「二拾衫」,於嘖嘖發起「到府收衣的衣物環保處理系統」集資計畫,鼓勵大家從根本減少新衣物製造的產生! Read more
生活設計集資計畫 民間信仰「虎爺」萌樣亮相!插畫家 PAPARAYA 與積木丼 Kidult 合作集資,將虎爺角色化為實體公仔 by jie 2020 年 8 月 11 日 by jie 2020 年 8 月 11 日 台灣插畫家 PAPARAYA 與「積木丼 Kidult 」團隊合作提案,透過群眾集資將 PAPARAYA 筆下的「虎爺」角色 IP 實體化,一隻隻虎爺公仔預計於 2021 年初登場。 Read more
生活設計集資計畫 不能喝的手搖飲!迷客夏攜手 Eye Candle 集資打造「迷香氛」,4 款經典飲品化身香氛蠟燭 by jie 2020 年 8 月 10 日 by jie 2020 年 8 月 10 日 2020 年夏季,知名飲料品牌「迷客夏」首度發起集資計畫,與香氛品牌 “Eye Candle” 攜手打造一系列以迷客夏飲品為主題的「迷香氛」香氛蠟燭,分別以「伯爵紅茶拿鐵」、「柳丁綠茶」、「出雲抹茶鮮奶」與「草莓庫莉鮮奶」等 4 款迷客夏熱賣飲品發想專屬氣味。 Read more
教育學習生活設計集資計畫 不再只有國英數社自!《美感教科書第三季》聯手 3 大出版社,挑戰國中小多元教育 by 郁子 2020 年 8 月 10 日 by 郁子 2020 年 8 月 10 日 從小到大用過多少教科書,考完試後你還會想留著它們嗎?長期推動美感教科書計畫的團隊「美感細胞」,繼前兩次集資後,7/9 (四) 發起《美感教科書第三季》集資計畫,希望用 10,000 多本新製的美感課本,環遍台灣向社會證明:「美感,可以改變教育的未來。」。 Read more
科技 3C集資計畫 夢幻薰衣草紫美型設計:睿米 Z1 掃拖抗菌無線吸塵器,打掃也能優雅不費力 by 外部投稿 2020 年 8 月 9 日 by 外部投稿 2020 年 8 月 9 日 小米生態鏈旗下的「Roidmi 睿米科技」,為忙碌的現代人特別打造新品「Z1 掃拖抗菌無線吸塵器」,主打吸地、濕拖、抗菌、除蟎一機搞定,期許讓大家用小資價位享受頂級規格與精緻質感,大家都能聰明打掃、提升清潔效率。 Read more
生活設計集資計畫 還肚子真正自由!植鞣革腰帶 Smart Belt Ultimate,4 大特色集資破千萬台幣 by 郁子 2020 年 8 月 7 日 by 郁子 2020 年 8 月 7 日 曾在 Kickstarter 多次發起皮製品集資的團隊 Harmattan Design,在不斷蒐集使用者意見後,推出新款皮帶 Smart Belt Ultimate,以 4 大特色達到精準微調鬆緊、天然耐用,產品上線一個月已有超過 4,600 位民眾贊助。 Read more
教育學習社會議題藝文創作集資計畫 一年一度的關公不夜慶生趴!2020 《大溪大禧》創新詮釋百年遶境文化,加持「平安福袋」禮俗福氣帶著走 by Mu 2020 年 8 月 6 日 by Mu 2020 年 8 月 6 日 《大溪大禧》團隊希望將創新設計元素與傳統文化揉合,邀集不同領域人士,用創新手法詮釋百年慶典。不只替關聖帝君辦一場熱熱鬧鬧的慶生會,也要打造出屬於大溪人的城市祭典! Read more
科技 3C集資計畫 就差一步!交大 ARRC 前瞻火箭等你一起實現台灣太空夢 by 外部投稿 2020 年 8 月 6 日 by 外部投稿 2020 年 8 月 6 日 這是一場用台灣民間力量完成的太空夢,它集結了 ARRC 踏上太空征途十多年來的心血與堅持,也代表群眾對於一枚台灣自製火箭升空的信念與期待。 Read more
生活設計集資計畫 效率工作的秘密武器!「Orbitkey 辦公桌墊」幫你藏起凌亂,提升專注力 by 郁子 2020 年 8 月 5 日 by 郁子 2020 年 8 月 5 日 以「聰明整理能帶來更好生活」為理念的澳洲團隊 ,繼行動鑰匙圈、無線充電盤後,近期推出「Orbitkey 辦公桌墊」,主打能讓工作區域有條不紊,有效提升工作專注度與生產力。 Read more
專訪提案團隊教育學習集資計畫 【臺灣吧專訪 2 】養兒方知父母瘋,「小黑啤」想帶孩子全臺走透透 by jie 2020 年 8 月 4 日 by jie 2020 年 8 月 4 日 臺灣吧 Taiwan Bar《小黑啤玩臺灣》系列繪本、桌遊與影片環環相扣,跟著小黑啤認識臺灣,孩子學會看見的是在地文化、也是獨一無二的自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