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第一部帶兒童深入體驗自然的實境節目!《叫我野孩子》製作人陳芝安自述:我就是野孩子,從前是、現在還是、以後都是

by 外部投稿

(封面來源:大逆光影音製作提供)
⭐ 本文作者為《叫我野孩子》製作人陳芝安


兒童實境節目《叫我野孩子》上架不到一個月,我們就登上了 LINE TV 排行榜第一名,點閱數破百萬。一個只有素人沒有明星、內容完全不以娛樂性出發的兒童節目有這樣的成績,引起了臺灣媒體圈不少的討論。但大家一定不知道,我們吃了多少閉門羹,甚至灰心喪志的無法理解,為什麼不管商業、非商業的頻道都不願意給機會?其中聽過最令我震撼的理由是:「你們的節目太優質,不適合我們頻道播出。」


(圖片來源:大逆光影音製作提供)

但刻板印象中的兒童節目大多是語氣高亢、歡樂繽紛,要不就是大人有強烈的價值觀要告知。我們一直覺得這樣的節目,孩子比較像「道具」,被我們安排在恰如其分的位置上表演,沒有人真正關心孩子喜歡什麼、討厭什麼、煩惱什麼、害怕什麼。長年的紀錄片訓練,讓我們在拍攝《叫我野孩子》的過程中,除了帶孩子勇闖大自然,也貼近每個孩子的內心,激發出了孩子內心非常底層的狀態。

《叫我野孩子》 8 集節目中我們上山下海,用有強度的方式、親身去體驗人類取得食物的過程,但同時我們也碰觸了課業壓力社交恐懼言語霸凌焦躁不安內向害羞「媽寶」現象手足情節以及感知力薄弱等議題。於是這一趟自然的體驗之旅,成了小小年紀的他們一段未曾有過的自我探索之旅,而觀眾也隨著他們的喜怒哀樂反觀自照,彷彿也進行了一趟自我療癒。


(圖片來源:大逆光影音製作提供)
在可控制的危險中,讓孩子勇闖大自然吧!讓孩子徜徉在自然的環境中打開五感,去接受地球母親給我們最寶貴的禮物。
當我們習慣在自然裡消磨時光,當我們感覺到被大自然接納,那是一種難以描述的開闊與安全感。這些美好的感受會形塑嶄新的人生觀,也將影響往後人生的每一個判斷。

從事影像工作快 30 年了,很意外在《叫我野孩子》看到了節目播出後的各種可能性。以往對我們來說,節目也像消耗品,播完後就塵封在片庫,不太有其他可利用的價值。但我發現《叫我野孩子》不只是一個節目而已,透過觀眾的回饋與迴響,它逐漸成為一個倡議,倡議的範疇甚至不拘泥在某一個點上,而是每個人透過和自身經驗的撞擊,產生出各自的火花。


(圖片來源:大逆光影音製作提供)
父母親思考了教養的方式、孩子們發現了探索與動手做的樂趣、原住民教練對部落文化更有信心了、友善環境的農夫漁民看到了場域的價值、環保團體得到新的共鳴、地方創生團隊看到合作的必要性,這些始料未及的影響正在發酵,我們不想讓它熄滅。

於是我們想化主動為被動,節目不能播完就算了,我們想帶著節目到校園巡迴,親自去和老師、家長、小朋友互動,最珍貴的是影片播完後的討論與集思廣益,大家在感動之餘開始行動,一個看似非主流的價值觀正在蠢蠢欲動。


(圖片來源:大逆光影音製作提供)
然而,這樣一步一腳印的行動需要經費去推動,需要大家的支持與幫助——我們發起復育臺灣野孩子|《叫我野孩子》校園巡映集資計畫,第一階段集資金額為 50 萬臺幣,從六都小學開始走起,第三階段目標金額希望能集資到 500 萬臺幣,舉辦 100 場校園巡映,讓野孩子遍佈臺灣各地!

只要多在一個孩子心中播下親近大自然的種籽,就有機會多找回一個臺灣野孩子。請你加入我們,一起來「復育臺灣野孩子」吧!

>>> 點我前往了解復育臺灣野孩子|《叫我野孩子》校園巡映集資計畫

 

本文為外部投稿,圖文由大逆光影音製作提供、群眾觀點整理編輯。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