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費不足恐滅校!全台第一間「阿美族語」共學園集資求援,盼為孩子和部落堅持下去

by 郁子

(封面來源:《滅校危機!搶救花蓮的族語學校,延續部落孩子的教育》集資頁面)

計畫名稱 滅校危機!搶救花蓮的族語學校,延續部落孩子的教育
集資管道 台灣 / WaBay 挖貝
集資期間 2024 / 03 / 06 (三) ~ 2024 / 04 / 25 (四)
適合對象 關心文化教育、原住民議題的你

在童話故事《灰姑娘》中,因為有仙女施以神奇魔法,灰姑娘得以坐上南瓜馬車來到皇宮,讓王子看見自己的美。現實世界中南瓜不會變成馬車,卻有一所真實存在的「南瓜學校」,鼓勵孩子說自己的母語、學自己的文化,不用誰來肯定,都能自信長出自己的獨特美好。

位於花蓮豐濱港口部落 (Makotaay) 的 Tamorak 阿美語共學園,是全台灣第一間專為部落孩子成立、主打「全阿美語」教育的學習空間。“Tamorak” 一詞在阿美族語中代表「南瓜」,也是港口部落前頭目 Lekal Makor 孩童時期的小名,期許在此成長的孩子,「視野能跟瓜藤一樣自由蔓生、身心能跟瓜實一樣飽滿健壯。

在這裡,阿美語是學習的主要科目,也是通往其他知識的媒介;部落孩子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學自己的文化。學園成立 8 年來,學生人數持續成長,甚至成為許多已經離開花蓮的原住民家庭,選擇返鄉定居的原因;阿美族歌手以莉.高露也是為了讓女兒在此就讀,從宜蘭舉家遷至東海岸原住民部落!

(圖片來源:Tamorak 阿美語共學園提供)
2015 年,Tamorak 共學園的園長 Nakaw 與一群理念相同的家長,共同成立全台第一間全阿美語幼兒園,結合華德福教育「以人為本、根植於土地文化」的教學理念,帶部落孩子用母語認識自己的文化之根。隨著幼兒逐漸成長,其後幾年 Tamorak 也陸續拓展出小學部、國中部。

Tamorak 的絕大部分課程,師生都是以阿美語互動交流,必要時才輔以漢語、英語溝通學習。每天早上到校,老師會帶著孩子們圍成一圈,在大自然中共同吟唱母語歌謠、舒展並舞動肢體;接著,孩子們便會從認識羅馬拼音開始,學習阿美語的聽說讀寫、認識部落歷史、階級制度,更透過象形文字與圖像記憶學習漢字。

就連數學,Tamorak 的孩子們也是用阿美族語來學習。老師會先透過故事帶入應用情境,引導孩子理解數學的使用時機、運用方式。比如學習四則運算,阿美語原本就有能代表加號 (tongal)、減號 (lowan) 的詞彙,講解「除法」時,老師便以傳統切豬肉時「平分」(kilac palalen) 的情境為例,讓孩子以自己部族的母語文化學習新知。

(圖片來源:Tamorak 阿美語共學園提供)
學習不限於課本,尤其阿美族傳統的生活智慧,在在離不開自然土地。因此,有別於一般學校上課多半是坐在教室,只有上下兩學期,Tamorak 特別規劃了「四季體驗課程」,以山海為教室、四季切分學期,跟著老師走入不同自然環境,向部落長者學習阿美族的生活技能與傳統智慧:

春天來臨時,Tamorak 的孩子們會跟著族人走進田野學習農耕、採集野菜;夏天時部落會在太平洋濱舉行海祭,教導孩子認識漁撈、感謝大自然的餽贈。秋天到來時,孩子們會走進秀姑巒溪,了解族人是如何以溪流運送木材,冬天便隨著獵人一起進入海岸山脈,搭設陷阱狩獵,理解如何與山林共生。

4/3 (三) 花蓮發生強震,老師們也帶著部落孩子,重新認識“malonen”這個阿美語詞彙──它不僅代表「地震」,更成為了孩子們勇敢面對自然災害的象徵。地震後,老師帶著孩子們一起走出戶外,仔細觀察周遭環境的變化,教導他們了解大自然的運作方式,並且對土地、植物和大自然保持著感激和尊重之情。

pararir malonen i tini, caay to katalaw. (這裡常有地震,不會害怕。) ”孩子們這麼說。

(圖片來源:Tamorak 阿美語共學園提供)
說來或許難以想像,作為全台第一間阿美語部落學校,Tamorak 的創辦人兼園長 Nakaw,本身並非阿美族人,也不是原本就有教師經驗。原本是紀錄片導演的林淑照,1997 年為拍攝老頭目 Lekal Makor 來到花蓮港口部落,才開始學習阿美族語、有了阿美族名 Nakaw。老頭目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在部落度過的美好時光,讓她決定駐足於此,後來更與當地族人結婚生子。

妳以後要對小孩講阿美族話。」第一個孩子出生後,老頭目對 Nakaw 說。

然而,後來投入國小任教的 Nakaw,發現部落孩子在體制內的學校,實在難以擁有良好的母語學習條件──一般國小校園每週只有一堂本土語言課,學習的時間與成效都相當有限;族語平時不常用,孩子們同時還得學習漢語和英語,原住民的名字少有人叫喚,孩子們也逐漸遺忘母語如何發音、部落歌謠的旋律,與漢人一起慶祝每個節日⋯⋯

阿美語本無文字,若是日常生活與學習環境都以華語為主,久久沒人使用,將來可能再也沒有人說阿美語,屬於阿美族的生活文化也終將消失。

(圖片來源:Tamorak 阿美語共學園提供)
文化消失是極為嚴重的議題,不過 Tamorak 的教育目標,更注重讓孩子成為一個身心靈健全發展的人,「我們想的並非『阿美族文化如何在孩子身上傳承下去』,而是『阿美族文化如何讓孩子更為自由與自信』。」。

為了給孩子最獨特的阿美族文化教育,2022 年 Tamorak 就曾邀請金曲歌手、在地藝術家,透過群眾集資開發自創教材,至今共打造共 12 支阿美語動畫、蒐集創作 300 首原創歌謠,從幼兒園到中學,一路陪著部落孩子向土地紮根。校方更曾協助另一個阿美語學習空間──南島魯瑪社「Pinanaman 河邊教室」培訓原住民師資,讓好的影響力持續擴散。

學園成立初期,團隊僅靠著少數人善心捐款,以及向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申請的經費,省吃儉用營運辦學。經過多年倡議奔走與實績為證,2022 年 Tamorak 幼兒園成功獲得公辦民營的經費支持,然而國小與國中屬於國民義務教育,因此目前仍無法申請補助款項。為了讓 20 多個孩子持續學習,團隊只能設法自籌經費、仰賴外部募款收入,這回也才決定發起《滅校危機!搶救花蓮的族語學校,延續部落孩子的教育》集資計畫,盼邀請更多人共同參與,支持 Tamorak 長久穩定地營運下去。

(圖片來源:Tamorak 阿美語共學園提供)
本次群眾集資,Tamorak 的第一階段目標,是希望每月至少募集 25 萬台幣,用於完善國小的教材內容,並培訓 5 名專業師資;若每月能募集到 35 萬台幣,團隊將持續培訓師資、行政人力,並投入開發國中教材,公開舉辦阿美語劇場展演。凡是參與本次集資者,團隊均會寄送電子感謝函與定期營運報告,詳細說明款項使用方式、課程活動紀錄、以及孩子們的成長近況。

不光如此,Tamorak 也為本次集資準備了明信片、Tamorak 羅馬拼音字卡等回饋品,選擇特定方案還會收到阿美語四季節慶故事課程、春季母語歌謠繪本,甚至是親自參加「Tamorak 一日走讀體驗課程」,跟孩子們一起採集野菜、去海邊撿麥飯石和漂流木、用石頭自製食器等等。

太陽每一次升起落下,孩子們又長大了一點。時間推著人不斷前進,惟有種下可回溯的根,方能知道自己是誰、從哪裡而來、未來又該走向何處。為了孩子與部落,Tamorak 仍會堅持下去,也誠摯邀請你共同支持:

>>> 前往《滅校危機!搶救花蓮的族語學校,延續部落孩子的教育》集資頁面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