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老凋零、人口外移,部落文化該如何傳承?繪本《記得》、《回家》用故事讓族人記得回家的路!

by 劉郁葶

(封面來源:《「記得」、「回家」繪本》集資頁面)

一個部落的文化,乘載族群的智慧與價值觀,是世世代代的記憶共同體。然而,隨著耆老凋零、青壯年人口外移嚴重,使得文化難以長期傳承;年輕世代也對族語記憶的消失感到焦慮。究竟部落的故事該如何傳承?近期,日出島之東在台灣群眾集資平台挖貝發起《「記得」、「回家」繪本》集資計畫,希望讓更多人重視部落文化和母語傳承。

(圖片來源:《「記得」、「回家」繪本》集資頁面)

繪本《記得》《回家》的故事,皆奠基於台東縣太麻里鄉的「拉勞蘭部落」,《山豬.飛鼠.撒可努》的作者亞榮隆.撒可努便是出生於此。拉勞蘭(Lalaulan)在排灣族語為「土地肥沃」之意;事實上,拉勞蘭部落為族群多元的新興部落。日治時期,政府為了統治方便,便讓居於香蘭山上的排灣族人遷移至平地,與被迫從舊香蘭部落遷出的阿美族人混居,形成「拉勞蘭部落」。

(圖片來源:《「記得」、「回家」繪本》集資頁面)

在本次集資計畫中,團隊期望透過真實的生活經驗,分享部落與自然相處之道,並培育族人說自己的生命經歷。《記得》著重於「海」的故事,在拉勞蘭部落中,有個特別的祭典——「海祭」;部落藉由「海祭」聯繫族人對守信、自然共生的信念,讓每位青年記得共同的成長記憶。作者盧方方以詩意的文字,搭配插畫家施佳伶(A Shih)視野開闊的構圖,將海祭從夜晚到清晨逐一描繪,把這段珍貴的習俗與記憶保存下來。

(圖片來源:《「記得」、「回家」繪本》集資頁面)

繪本《回家》則著重於「山」的故事。小米曾是原住民的主食,也是部落祭儀最主要的祭品;一年四季流轉的歲時,都以小米作為核心延伸。然而,隨著部落青壯人口外流,使得原本種植小米的面積大幅縮減,也讓原鄉文化逐漸失散。於是,拉勞蘭部落自 2005 年起,有計劃性地復育消失近 30 年之久的小米,找回祖先智慧與精神,與小米文化及風土意義。

在本書中,插畫家鄭宜芳(YiVon Cheng 艸方)鋪陳部落小米種植耕作的歷程;並藉由描述長輩對遊子的召喚,以及青年回到部落,展現世代對話與守護的心意。

(圖片來源:日出島之東 facebook 紛絲專頁)

繪本共同製作夥伴還包含拉勞蘭部落,和從事社區營造的聚場文化有限公司,以及設計熟齡繪本活動的後青春繪本館。另外在商品設計上,是由理式意象設計公司負責,明信片插畫則為角斯角斯工作室所設計,網路平台設計則交由毅達創意實業公司

日出島之東在集資頁面表示,若集資金額達 20 萬台幣,將啟動繪本有聲書與線上資源開發,讓部落故事以不同載體呈現;集資金額達 40 萬台幣,團隊會將繪本改編成兒童劇,並培訓族人說自己的故事。若集資金額達 80 萬台幣,團隊將巡迴各地部落、社區與學校演出兒童劇;集資金額達 160 萬台幣,則會以「排灣族語」出版《記得》、《回家》兩本繪本。

《「記得」、「回家」繪本》集資計畫到 3/31(四) 截止;目前贊助 550 元「繪本個人收藏組」方案,即可獲得《記得》《回家》繪本各一本,以及一組加贈明信片,團隊預計 2022 年 4 月出貨。此外,團隊還提供加購項目,包含紅藜製成的「磅蛋糕」、祈納福「小米粽」與「大貓小米酒」,讓贊助者品嚐部落獨有的滋味。

每個族群都有悠久的文化典故,與獨特的歷史脈絡。從部落出發,讓文化歷史的記憶代代相傳;有你的支持,讓豐厚的歷史文化得以永續長存!

>>> 點我前往《「記得」、「回家」繪本》集資計畫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