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灣為優先,開一間「創造意外」的書店:專訪左轉有書負責人張慧如

by jie

(獨立書店「左轉有書」負責人張慧如。攝影:jie)
點一杯咖啡、選一本想看的書,現代人慣常如此享受閱讀。來到這個看似與一般書店無異的空間,舒暖氛圍或許會讓人難以想像,此地曾有無數飄搖受難的身影——位於台北市鎮江街的獨立書店「左轉有書」現址,在台灣戒嚴時期曾是用來囚禁、審問政治犯的臺灣警備總司令部軍法處軍事看守所,如今緊鄰行政院、監察院、立法院等政府機關,附近也座落不少 NGO 辦公室。長期投身社會運動的左轉有書負責人張慧如笑說,這樣比較好抗議。

台灣的公民很累呀,什麼都要懂!但我們會希望看到台灣公民有批判的能力、思辨的能力,每個意識的覺醒都是從自己的經驗開始,然後再慢慢往外擴張。」黑框眼鏡底下有一雙堅定眼眸,慧如受訪時自信表示,左轉有書的使命正是「創造意外」——這是一間以「社會運動」為主題的獨立書店,鼓勵人們以閱讀打開自己、碰出對話與行動,透過意料之外的思想交流,為台灣社會的群體共好找到生機。


(《無法送達的遺書》固定展示於左轉有書櫃檯,希望來到此地的人們能夠了解青島東路三號的歷史。攝影:jie)
我們發聲,不是為了撕裂彼此
左轉有書的「左」,映入眼簾處處到位:大片落地窗貼著「撐香港」字樣、門上有台灣獨立運動先驅史明生前字跡印成的「台灣獨立」春聯,店內黑板牆則寫下「李明哲事件」相關時間軸,轉個身還有「中國不能出版的書」主題書區。櫃檯固定展示販售的一本書則是《無法送達的遺書》,內容描述白色恐怖受難者被政府扣押多年的家書成了遺書,而遺書又幾經輾轉才有機會重回到家屬手中、重現於世人眼前,證明那疊過往不是沒有畫面的慘白,是真真切切的存在——就在此地,曾經的「青島東路三號」軍法處軍事看守所,囚禁知識份子不需要理由。

慧如娓娓道來,這也正是即使房租負擔沉重,左轉有書仍堅持不搬往其他地區的理由——空間所在地本身,就是一段需要被世人瞭解的、令人呼吸困難的歷史。

「我們店的立場在很多議題上是非常明確的,尤其是台灣認同的議題。其實在台灣,不同 NGO 有可能因為立場和策略的不同,在同一個議題上,不一定會有一樣的認同或論述。」慧如認為,討論社會議題的最大公約數要「以台灣為主」、「以台灣優先」,「
必須要讓大家知道說,我們不管怎樣都是為了讓台灣更好——要先有這個前提,才開始可能有溝通和對話的空間。我們不要把對方打成非藍即綠,不然就是非白即紅那種。」即便是沒有關注議題的人意外來到店裡,也許一杯咖啡能意外開啟新的理解,那不也是一種視野嗎?

慧如坦言,「年輕的時候比較容易『非黑即白』,慢慢接觸到越來越多歷史,或者是一些人的背景之後,就可以比較互相包容一點。不是說我一定要贏你、說服你,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在說服的過程中造成更大的撕裂。」她確信文化需要慢慢生根、慢慢培養,而左轉有書要成為一個台灣公民閱讀與對話的空間,深化台灣民主、壯大社會公民力。


(左轉有書負責人張慧如認為,閱讀是一種道德行為。攝影:jie)
閱讀是一種道德行為
我覺得『推廣閱讀』跟『賣書』是兩件事情。我自己是因為喜歡紙本書,所以才會開書店嘛!但我也不會本位主義到認為說,大家一定要跟我一樣認為它很重要。」慧如舉例,「你看電子書也很好啊,你要看圖書館免費的書也很好啊,那你說電商促銷 66 折賣書好不好?其實如果對消費者而言這是他們需要的,老實說也沒有什麼不好。」在慧如眼中,出版產業困境不是只有獨立書店的經營難題。隨著書籍通路折扣越催越兇、定價越抬越高,一旦「書」不再是民生用品、反而離奢侈品越來越近,「閱讀」也將離人們越來越遠。

「其實獨立書店或者實體書店的存活,在我看來不比出版社的存活還重要。因為真正出產這些『產品』的都是出版社嘛,我們只是一個舞台。我不會希望是為了獨立書店或誰的存活去想這個問題,而是我希望書價不要再一直漲上去。把書變成更可近的商品,這樣才有辦法真的去推廣閱讀。」推廣閱讀為何如此重要?她強調,閱讀是一種道德行為。

你選擇要不要閱讀?你選擇讀這本或讀那本?那你讀完之後,選擇要怎樣或不怎樣?那是一連串道德的問題,然後你是要負責任的——『你閱讀完是要負責任的』,這是我希望可以在這個空間裡傳達給讀者的訊息。」書讀完了以後,你或許會開始留意相關議題的新聞,或許想走上街頭現場看一看,又或許在面對公投大選時,投下理性思考的一票。步入這家努力「創造意外」的社會運動主題書店,「閱讀」有機會從一件私人的事情,推展成參與公共事務的影響力。


(左轉有書針對不同議題選書,也進了不少 NGO 獨立出版的作品。攝影:jie)
那些「落榜」的書,在這裡就是主角
左轉有書店裡,書架上看不到心靈雞湯、星座運勢或流行雜誌,也沒有武俠小說或言情小說。身為左轉有書的負責人,慧如自嘲選書很「偏激」,選書、陳列都親力親為,所有書籍要進到這裡來,請先通過她這一關。

我們主要是針對人權、性別、勞工、環保還有台灣議題在選書跟進書,跟其他書店比較不一樣。有些讀者會嫌我們書很少啊、要什麼沒什麼,可是我們架上很多 NGO 獨立出版的書。通常在綜合型的書店裡,它們不可能出現在很顯眼的地方;可是在我們這邊,它們就是主角。」慧如以真心不騙的表情笑言,「落榜」於各大書店暢銷排行榜的這些書內容「真的很硬」,不是茶餘飯後捧著就能輕鬆讀完的。

「很多上班族一下班就很累、也不可能再看書,我們有意識到這樣子的困擾。而且也很多人跟我們反應說,年紀大了視力會衰退,或注意力沒有辦法那麼集中⋯⋯」因此,左轉有書不只賣書、開放 NGO 借場地辦活動,也回應讀者需求籌辦一系列「左轉處方箋」讀書會,邀請專家學者導讀特定書籍、帶領討論,以此降低獨自消化的門檻,「這個就是我們開給台灣社會的處方箋,同時也是開給讀者的處方箋。」——然而,這個向來開給大家處方箋的角色,沒想過有一天也需要為自己開出「緊急紓困方案」,懇請大家伸出援手。


(左轉有書店內一景。攝影:jie)
最慘的時候,反而收到最多善意
時間是 2019 年,前身為「左轉有書 x 慕哲咖啡」的左轉有書正式定名、以複合型書店經營,店面從紹興北街搬到 200 公尺外的現址鎮江街。慧如回想當時付了一大筆整頓空間的裝潢費用,不久就受到 2020 年武漢肺炎疫情威脅、生意冷冷清清,面臨 2016 年創店以來最嚴峻的倒閉危機,「疫情讓大家的消費習慣改變了,外送服務也崛起呀!店面餐飲整個就不行了⋯⋯」邊說邊嘆氣的她,不諱言那陣子虧損了上百萬。

為緩解資金週轉壓力,2020 年初左轉有書公告「左轉好朋友」會員招募方案:加入會員費用 2,000 元 / 人,來店消費享 9 折。告急消息一出,陸續來了 200 多人報名成為會員;很多人即使不住在台北、不太可能常來店裡,還是想以行動支持左轉有書。

「如果你要問我還會不會建議別人開書店?我覺得我會勸退,我會說真的不要。(笑) 可是如果要問開書店幸福嗎?我當然也會有覺得很開心的時候。」

真的很神奇耶!在最慘的時候,你反而會接收到最多、最大的善意。」慧如暱稱這批會員為「真愛」,是他們願意在左轉有書存亡之際出手相挺,讓這個屬於台灣公民的空間得以續命。大笑嚷嚷著開書店「累死了!」的慧如,細想身邊諸多不求回報的善意暖流,幽暗谷底竟像一片燦爛星空。

「書店存活下來之後,我常有一種新的感受是『我何德何能』。我有幸能夠接觸到台灣這個時代裡最傑出的 NGO 工作者,還有很多厲害的作家、很有理念的出版人,他們會來到這個空間,然後能因此跟他們認識⋯⋯。噢!真的是很幸運!我常常也會覺得真的是『不能只有我看到』,不能只有我知道他們那麽努力、那麼優秀,那麼真心地在為台灣付出⋯⋯


(《左轉有書訂閱集資計畫》設定三階段目標,第一階段希望招募到 300 名會員。圖片來源:
《左轉有書訂閱集資計畫》官網。)
贊助 NGO 辦活動,會員獨享線上直播
作為出版人與社會運動工作者的舞台,一家書店如何吸引更多愛書人前來?群眾集資,是左轉有書積極嘗試的機制。2021 年初,左轉有書發起三階段訂閱式集資,邀請大家以「每月 2 杯咖啡」的時間相約在左轉有書,贊助者可選擇「單次贊助一年份」或「每月定期定額扣款」的方式贊助。

累積滿 300 名贊助訂閱的會員,左轉有書每月就能免費支援場地協助 NGO 舉辦 8 場活動,而活動精彩內容也將透過會員專屬私密社團,以線上直播的形式回饋給贊助者。除了會員店內消費 9 折優惠與每月電子報,左轉有書也為本次集資計畫準備咖啡券、《青島東路三號》政治犯信紙、書福袋等實體回饋品,再次體現「製造意外」的精神。

慧如透露,書福袋裡會有一本書是根據贊助者勾選感興趣的主題放入,另外一至兩本則由左轉有書精心挑選裝箱,一方面希望這些好書能去到好人家裡,一方面也期待能帶動意外的閱讀效果,「
我覺得那很有意思呀,因為如果這本書在你家裡,哪天你心血來潮拿來翻一翻,那也是另一種『意外』。」親手把品牌精神與感謝心意放進回饋品裡,這是左轉有書第一次發起獨立集資,也是慧如第一次與群眾集資顧問公司貝殼放大合作,從中思考贊助者期待能在贊助體驗裡換到什麼,學習「無需哭窮仍能被認同」的溝通思維。


(以紅姑娘蘿蔔製成的「共生蘿蔔糕」,是左轉有書與好食機攜手推行「共生廚房」的第一份成果。圖片來源:左轉有書 facebook 粉絲專頁。)
不再靈肉分離:共生廚房的嘗試與啟發
她也舉 2021 年與農食整合公司「好食機」合作推出的「共生蘿蔔糕」為例,左轉有書將自有廚房設備轉為「共生廚房」——店內僅於平日供餐,週末則把廚房提供給一群經濟弱勢者使用,「例如社區媽媽她們可能因為家裡有病人要照顧、需要非常彈性的工時。好食機就和東吳大學社工系統籌人力,集結這些媽媽來到我們的共生廚房,用小農食材做出了共生蘿蔔糕。」慧如笑說,把議題融入餐點是她從開店第一天就想做的事,無奈試算成本過高、要找到理念相近又能長期配合的廚師更不容易,這些年賣著與議題無關的餐飲來支撐店面營運,總覺得「靈肉分離」。如今,「共生廚房」的合作經濟模式來得正是時候,以粉紅色「紅姑娘蘿蔔」手工製作而成的共生蘿蔔糕,讓弱勢媽媽們用彈性工時換取零星收入,「雖然沒辦法幫助她們真正改善生活,但至少可以做到讓她們有喘息的空間。」有別於「點對點」的募款幫助,共生廚房串起人與資源構成面,要實踐更多共好的可能。

「也就是說,如果你今天買這個蘿蔔糕,你是同時贊助了這一整群人。
其實我覺得『共生蘿蔔糕』對我來說,跟我現在在做集資有異曲同工之妙:假如你現在贊助一個 NGO,你只是捐款給這個 NGO。但如果你是訂閱了我們的書店,你每個月的會費其實是贊助了活動場地費,讓更多的 NGO 和出版社有發聲的空間。」首批共生蘿蔔糕在預購期間銷售一空,慧如感謝各界朋友的關愛,左轉有書與好食機會持續摸索,希望開發出更多適合長賣的品項。


(左轉有書負責人張慧如與店外招牌。攝影:jie。)
我們是台灣社會亂源
訪談尾聲,慧如打開電腦檔案提到,左轉有書正在架設一個名為「台灣社會亂源網」的資訊網。「社會亂源」之名起於 2018 年台灣同婚公投前,左轉有書在店內黑板寫下宣傳字樣,引來立場相左的客人痛罵「你們這些社會亂源,台灣就是被你們搞得烏煙瘴氣」,字句不滿反倒成為慧如的靈感來源,「我就想說噢好啊,『社會亂源』聽起來也很不錯」,自己的標籤自己貼。

「台灣社會亂源網」網站概念則延伸自左轉有書曾舉辦的《走讀台灣民主:社會亂源基地一日遊》活動資訊,希望彙整鄰近 NGO 與出版社的地圖導覽與活動更新資訊,成為一個「打群架」的線上整合資料庫。這麼一來,即便某天有哪個「社會亂源」的社群帳號被停權了,也還有地方可以去。

「我們現在因為經費有限,所以是從台北開始做。如果未來覺得順利或哪邊有資源,我會希望這個網站可以串連各地,而且不只是 NGO 或出版社,有些獨立書店或咖啡店,就是關心社會議題的空間等等,我們也會希望加到這裡面來。」

一切的一切,是為了留下什麼而努力著?慧如想了想,「那天啊,我去找銅鑼灣書店的林榮基老闆,那時他正在接受一個記者的採訪,他就介紹說我是左轉有書的老闆。然後那位記者說,他就是因為大學時來左轉有書參加了講座,他才開始關心一些社會議題,然後選擇去當記者。我聽了還滿感動的,我們好像也參與了某一種啟蒙!」。

慧如分享,詩人夏宇在〈百葉窗〉裡寫著,「他是我想查一個單字時意外 / 碰到的另外一個單字於是」——或許正是這些由閱讀無限延伸的「意外」,清晰勾勒出有限的我們如何連結周圍世界,在聲響起落的選擇與行動中,因著彼此的需要而存在。

>>> 點我前往贊助支持《左轉有書訂閱集資計畫》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會喜歡

1 評論

以台灣為優先,開一間「創造意外」的書店:專訪左轉有書負責人張慧如 | 左轉有書 2021 年 4 月 19 日 - 下午 4:42

[…] 全文取自群眾觀點 […]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