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少年之家執行長張進益。攝影:郁子)
「青仔,你敢知影浪子為啥物要回頭?」 「為啥?著猴喔?」 浪子為什麼要回頭?茄子蛋 EggPlantEgg 樂團〈浪流連〉MV 播到這裡,下一句是「因為愛」。如果你想聽更現實一點的答案,年少時曾因吸毒兩度入獄的張進益,大抵也會這樣告訴你──「因為愛」。 |
人稱「張導」、「張主任」、「張牧師」的張進益,是桃園少年之家執行長,也是機構裡一眾少年少女的「進益爸爸」。20 年來,他與妻子溫暖陪伴曾迷途受傷、行為偏差的飛行少年,避免他們再次步入歧途。因應 COVID-19 疫情衝擊,桃園少年之家於 2021 年 8 月發起《大改少年支持計畫》,盼以群眾集資度過營運難關,撐住孩子們的第二個家。
訪談那天午後日光灼灼,桃園少年之家門前停了幾輛車,兩幢淺黃色鐵皮屋像在陽光曝曬下,成了耀眼的暖白色。張進益領著我們參觀少家的空間環境,從孩子們的寢室、團伙廚房、餐廳,來到練團室、錄音室、表演活動的聚會空間;穿過門外,屋子後方還有一塊充滿綠意的空地。張進益笑道,那是他們的「開心農場」,大家沒事就會一起幫忙種菜。
繞了一圈回到正門,遠遠就看見兩三個生活輔導員站在馬路邊,身子不住向外探。
「張導!剛載回來的那孩子又跑掉了!」
「又跑掉?」張進益錯愕了幾秒,隨即無奈笑了笑。「好啦沒有關係,你們再找找,真的不行的話就通報⋯⋯」張進益熟稔地交代後續處理方式,顯然對這事早已司空見慣,可皺起的眉還是流露出幾分憂色。
曾經,他也是那個從家逃走的孩子。
(桃園少年之家執行長張進益。攝影:郁子)
逃家反逃上歧路,家人從來不曾放棄他
張進益人生第一次接觸海洛因,是他哥哥一針扎在手臂注射進去的。
由於家境貧困,兒時自卑的張進益會偷拿店裡的玩具送朋友,想方設法讓大家喜歡他、不被人看不起;父母因工作忙沒注意,也沒人教他這樣有什麼不可以。國中時,因為有個流氓哥哥,張進益一入校就被貼上「壞孩子」標籤,承受不少莫須有的罪名;憤怒之下他開始偷拐搶騙,後來更中輟加入黑道、跟隨哥哥的腳步離家,最終不幸染上毒癮。
張進益人生兩次入獄,都是因為吸毒。這期間,哥哥在某次北上收帳時,被人發現死在賓館房間;他悲痛之餘更依賴毒品,後期甚至因吸毒過量,多次昏迷送醫進行急救。張進益知道自己糟透了,最糟的是他無法停止向下沉淪,幾次想戒毒都沒成功;母親哭了多少眼淚,父親甚至曾為他毒癮發作時的癲狂向醫護下跪道歉,他看在眼裡,心中更恨自己不爭氣。
2017 年張進益出版《下流青春:走過上癮地獄的大改人生》,書中詳細描述他因接觸基督信仰,最後成功戒毒的經歷。他在書中提及,自己是因信仰而得救;但在此之前,即便他每一次都戒毒失敗,家人們卻始終都沒有放棄他──那一份愛,如同無盡黑暗中的強大守護,支撐他蹣跚走過毒癮地獄,終於等到生命的救贖與轉機。
(桃園少年之家位於桃園後火車站時期的舊照。圖片來源:「桃園少年之家」facebook 粉絲專頁)
迷途歸來成功戒毒,立志拯救更多歧路少年
菸、酒、檳榔、毒品,連同荒唐糜爛的下流青春全數留在昨日。戒毒成功的張進益,成了助人戒毒的志工,後來更於 2001 年成為桃園少年之家的負責人,希望拯救更多像他一樣曾經迷途、被不良幫派吸收的青少年。
「來到少家的孩子介於 12~18 歲之間,有些是轉介多所機構都無法成功安置的『難置兒』;或者本身來自高風險家庭、因家庭失能出現偏差行為的青少年。」張進益表示,桃園少年之家收容的對象,是以對「物」產生偏差行為的孩子為主,像是偷拐搶騙、情緒暴力、吸毒、藥物濫用等等,比較不至於對人產生即時性危害。法院與社會局經綜合評估後會進行轉介安置,由他們進行安置收容及輔導教育。
「剛開始我跟太太什麼都不懂,就是憑著堅定的信仰投入這份工作。」張進益說,桃園少年之家初成立時,一沒人手、二沒設備、三沒資金;所有繁雜瑣碎的籌備工作,通通都由他們夫妻親自處理。第一批迎來的孩子共有 12 位,一群人當時住在桃園後火車站附近、一棟約 30 幾坪的舊式公寓;整體空間狹小,沒有冷氣空調,室內唯一的設備,是一台別人捐贈的小容量飲水機。
資源太少,度日艱苦,但最令張進益疲憊氣餒的,還是青少年之間層出不窮的衝突事件。一言不合就想動手、在其他孩子抽屜中放毒蛇龜殼花出氣⋯⋯,沒有時時留意、謹慎處理,這群血氣方剛的少年,真的可能釀成大禍!有回張進益出門辦事,路上忽然想起忘了帶證件而折返。車才剛騎到巷口,遠遠就看見一個孩子站在門口,神色慌張。
「進益爸爸!快點,淑惠媽媽要被綁架了!」他心一驚,摩托車都沒來得及停好,就往屋裡衝去⋯⋯
延伸閱讀
【桃園少年之家專訪 2】如果能選,誰要壞?拯救與被拯救之間,是家人不曾放棄的信賴
【桃園少年之家專訪 3】非行的終點,也是飛行的起點──集資相挺,為少年點亮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