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集資預約信心,台灣音樂劇帶你飛:專訪「瘋戲樂工作室」創辦人王希文

by jie

(瘋戲樂工作室創辦人王希文。封面攝影:jie)
手裡鉛筆「唰唰唰」舞動於紙面,似夢的國度正旋轉著準備要離開地面——如果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哪一段落、哪個角色曾讓你沸騰?2010 年,台灣音樂人王希文創辦「瘋戲樂工作室」,持續耕耘於音樂劇創作與文本開發,近年更以《台灣有個好萊塢》、《當金蓮成熟時》,以及百老匯經典《LPC》授權中文版打響名號,讓大家看見台灣的劇場實力。

王希文形容,音樂劇的存在就像遊樂園設施,音樂要讓觀眾『飛起來』,在戲劇海裡翱翔、在黑盒子裡做夢——不管那個夢是浪漫、史詩、恐怖還是歡愉,你要讓觀眾在歌曲中,乘著音符去到別的地方,然後在戲劇與呼吸中緩緩落地。

2023 年春季,瘋戲樂工作室首度發起群眾集資,號召戲迷們支持兩檔 2023 年度演出,分別是改編自國片《怪胎》的原創音樂劇,以及百老匯經典音樂劇《搖滾芭比》授權製作的全新中文版⋯⋯

劇場延伸無限可能,帶觀眾「飛起來」
(圖片來源:瘋戲樂工作室提供)
劇場延伸無限可能,帶觀眾「飛起來」
如何判斷一部電影是否適合被改編成音樂劇?王希文認為,由於音樂劇本身就是展演性極強的劇種,演員們以歌曲來敘事、推進劇情,因此若某部電影具備魔幻氛圍、有多個角色人格的觀點在辯證,或者具備特別的議題性等,這些都會是關鍵因素,讓團隊在把作品改編成音樂劇後,得以實現一些「非寫實表演」的趣味創意——例如,劇中某首歌曲可能會被設計成一段時光的蒙太奇 (montage),甚至跳躍視角、觀點,呈現出主角心中另一位旁觀者⋯⋯。

當台上演員賣力演出,台下觀眾也彷彿隨之「起飛」,永遠能從看戲體驗中得到不一樣的收穫——有人因而放鬆身心靈、有人因而產生對未來的憧憬,也有人看見格外深刻的畫面、延伸反思起自己的生命歷程,「其實我覺得這就是劇場很有趣的地方!」王希文笑說。

2020 年在台上映的電影《怪胎》,由廖明毅一手包辦導演、編劇、攝影與剪接,恰好電影監製是王希文朋友,對方一通電話打來玩笑般問了句「要不要改編成音樂劇?」,便敲定了將電影改編成音樂劇的合作;雙方也有默契地認為,劇場要用不一樣的方式來演這個故事。

「看完《怪胎》印象很深刻,對我來說這就是『兩個人的世界』,兩個非常特別的人的世界。但透過廖明毅導演的分鏡或剪接,呈現出來的節奏,是電影的鏡頭語言,那我們要怎樣利用劇場的燈光、舞台、肢體、歌曲來重新說這個故事?光想到這就覺得非常有趣,有很多可能性。


(圖片來源:瘋戲樂工作室大象體操官方粉絲專頁)
電影《怪胎》改編音樂劇,獨立樂團共創聲響可能性
2023 年,瘋戲樂工作室出品的《怪胎》音樂劇將由人氣演員康雅婷、周家寬、那祁、蔡邵桓領銜主演,更邀請到曾入圍《金音創作獎》、《金曲獎》的獨立樂團大象體操,帶來新鮮獨特的聲音想像。

王希文透露,瘋戲樂工作室在《怪胎》裡與大象體操的合作有兩個方向,其一是將王希文寫好的歌交由大象體操編曲,其二則是王希文選出幾首大象體操已發行的歌曲、在其上譜寫新的人聲旋律,雙方再討論、將編曲調整為音樂劇演唱的版本。王希文起初想用鋼琴、低音長笛和低音豎笛,來為《怪胎》營造神秘古怪聲響,但又不希望受限於傳統西洋管弦框架,因此找來獨立樂團大象體操,由貝斯手凱婷、鼓手嘉欽與吉他手凱翔等 3 人組成,為聲響氛圍帶來更精彩的可能性。

因為大象體操的音樂有搖滾,也有爵士或現代,有很多難以用理論解釋的直覺跟能量,有對拍、錯拍,很頑固的音型在進行⋯⋯,那是沒有任何人可以取代的。而數字搖滾的音樂對我來說,有很多序列在對話,甚至拉扯、碰撞——我覺得那樣的反覆性跟《怪胎》音樂劇,或是我自己本來想用音樂表達的畫面,也會有一些連結。

對王希文而言,這類合作會是重要的音樂交流,一方面希望可以「把台灣樂團的聲響帶到劇場圈來」,激盪出更多編曲與演奏的可能性;一方面也期待能吸引樂迷們前來看戲,拓展既有的觀眾群。


(圖片來源:瘋戲樂工作室提供)
音樂劇一演再演,才能成就經典
王希文認為,一部音樂劇的淬煉之旅始於反覆排演,那包括演員們的身體記憶,也包括台上和台下的互動效果,甚至演出場次的多寡,也會牽制著製作團隊可投入的經費多寡。

以我們這幾年的經驗,一部戲至少要在經歷 10 場演出之後,演員們對於一齣戲的情緒能量曲線,以及『做不一樣的表演選擇時,觀眾反應的差異』,大概會累積足夠的經驗與身體記憶,同時也已熟悉了夥伴們會做什麼、以及各種複雜的燈光換景技術點,在不用煩惱這些事情時,方可開始真正享受在台上的一切。

如果我們只能演一個禮拜 4 場、兩個禮拜 8 場,那售票極限就是這樣,我們永遠不可能做超過這個規模的事情,限制就非常非常多。」王希文形容,在台灣做音樂劇幾乎是「靠腎上腺素在燃燒生命」,用身體和意志力的極限與現實拼搏。倘若市場規模足夠,同一部作品得以一演再演,當預期售票利潤越多、團隊能投入的製作成本變多,舞台相關技術及硬體設備不再只是做少數幾場運用,可發揮創意範圍也會變大,而有機會打造出更加精緻、獨特的觀賞體驗。

聊到這裡,他也笑著想像,譬如說一齣戲如果預計可以在某個劇場演半年以上,那劇團花錢去做屬於這齣戲自己的特殊觀眾席,就會很值得!」如果有場館可以讓每一檔戲演得更久,一方面能讓更多口碑發酵、讓更多人走進劇場,一方面也可以讓劇團在預算規劃上有更大的資源跟預期,去擴大規模增加製作質感。


(圖片來源:瘋戲樂工作室提供)
經典 IP《搖滾芭比》探尋愛的根源與意義
2023 年由瘋戲樂工作室籌製的另一檔重點演出,是百老匯經典音樂劇《搖滾芭比》授權製作的全新中文改編版,預計 2023 年秋季登台演出。不光是《怪胎》有大象體操的樂曲改編,《搖滾芭比》也將以現場樂團演出結合音樂劇敘事,和觀眾們一起探索自我認同、愛的根源與意義。

從音樂人、配樂家到藝術總監,王希文近年以多元身分累積舞台經驗和養分,也領著瘋戲樂工作室邁向更全面的課題、打造舞台呈現的所有細節,「以前我可能只看得懂『音樂』,但現在對我來說,表演藝術的一切都是一體的——包括我們要表達的理念,整個舞台服裝的美學、導演想傳達的氛圍、演員的表演詮釋、音樂的能量⋯⋯,我覺得我現在比較是整體在思考這些東西,所以也滿期待每一次團隊做出來的結果。 

王希文透露,未來瘋戲樂工作室亦將持續以「原創音樂劇」與「百老匯作品中文版」並行的模式前進,「因為我們一直認為百老匯作品的中文化,對於台灣音樂劇和各種人才的培養應該會是關鍵,所以希望繼續去耕耘這一塊。 

王希文認為,20 年前韓國搭上全球化浪潮、推動行銷「標準化」策略,大量引進百老匯劇本製作韓文版演出,此舉也為當地產業人才培訓注入活水,就像是在跨國企業上班有外籍主管指導,可以直接學習到國外的工作方式、知識與技術,視野更廣、進步更快,不再只有在地團隊埋頭各自努力。

人家都說台灣很小,可是韓國人口也不就是台灣的 2 倍左右嗎?我覺得台灣還有很多表演藝術的觀眾沒有被開發,也覺得  『百老匯翻譯劇這條路』,應該是我們可以去嘗試的——我相信它對市場的拓展跟對產業技術的累積,都會是好事。


(圖片來源:瘋戲樂工作室提供)
劇場售票行銷難,群眾集資向觀眾「預約信心」
近 3 年來疫情重創劇場圈、大量演出被迫取消或改期,往昔看表演的人潮如今回流了嗎?王希文並不覺得觀眾們「還沒有回來」,倒是疫情趨緩後實體活動與演出陸續重啟,遊戲、電影與音樂作品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觀眾有那麼多選擇,我們怎麼樣能夠脫穎而出?」各個領域的創作團隊紛紛加速端出無愧於己的作品,也在爭奪觀眾的注意力——要能找到一群足夠的人願意支持你、讀懂你,有時候不只是努力,更需要機運。

以瘋戲樂工作室自辦的演出售票經驗來看,大部分觀眾買票的時間點會集中在「正式開賣」與「即將完售」兩大時間點,期間若有人分享觀後心得、出現正面口碑或話題事件,會創下新的售票高峰;反之,售票曲線就會相對平坦。對製作團隊來說,可能需要撥出一部分預算與人力用來持續創造話題,或者縮短售票期間、集中買氣;但無論推廣策略為何,最激勵人心的時刻永遠在於——這些作品串起「我們」了嗎?

有時候只要觀眾給我們一些小小的回饋,或短短幾句話,對我們來說就是很大的鼓舞;或者是我看到演員站在舞台上,那些巨大的疲勞好像就瞬間消失了。」王希文回憶,有些觀眾看完瘋戲樂的演出後會寫來長長信件,那裡頭有對於團隊的肯定,也有觀眾自己的人生縮影,他每每讀著讀著就感覺電力飽滿,湧起一股「啊!我願意為你們奮鬥一輩子!」的熱血。

一般而言,「買票看表演」是觀眾自己的決策,而透過群眾集資推動售票、籌製演出經費,卻能夠集結陌生觀眾對於演出團隊的期待,設定集資「階段解鎖目標」,把所有參與計畫的人凝聚在一起。王希文笑說,這次集資達到 200 萬台幣解鎖目標是「為贊助者做一首歌」,要把贊助者的名字寫成歌,光是想像要把歌詞背起來就覺得好困難,但一定會很好玩吧?

專注於所愛事物、與志同道合的身影共舞,瘋戲樂工作室期盼能有更多夥伴的加入,讓台灣不只有個好萊塢,也陪伴你我開啟獨一無二的奇幻旅途!

>>> 點我前往《瘋戲樂 2023 年度製作集資計畫》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