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來源:《Biung 布農輕鬆抱》集資頁面)
每種工作各有其甘苦,但說到天下最偉大的職業,「媽媽」絕對是其中之一。常在電視節目《醫師好辣》講解醫療知識的田知學,是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主治醫師,也是一名布農族媽媽。
有感於許多媽媽為了抱小孩,導致手腕長期承重受傷,得到俗稱「媽媽手」的狹窄性肌腱滑膜炎;田知學醫師以自創品牌「筆勇 Biung」發起群眾集資,推出專利設計握帶「布農輕鬆抱」;期望發揚布農族老祖先的智慧傳承,降低媽媽們的手部負擔,標榜無論育兒、負重、抱寵物都能更輕鬆省力。
(圖片來源:《Biung 布農輕鬆抱》集資頁面)
根據集資頁面介紹,媽媽手又名「狄奎凡氏症」,是常見於中年婦女或產後婦女的一種病症,主要是由於患者過度使用拇指,導致手腕靠拇指側的腱鞘發炎增厚,進而壓迫到下方肌腱和滑膜;患者使用拇指或手腕時,會覺得有點緊緊卡卡,甚至因此產生腫脹及劇烈疼痛感。
家庭主婦長時間抱孩子,或者因洗衣服、做家事施力不當,便容易得「媽媽手」。不過,如果你的工作需要長時間打字握筆、單手端餐盤、提重物,或者是常使用手機的「拇指族」,也得特別注意──看起來小小的肌腱炎,通常約需 1~3 個月才有辦法痊癒,還常常會反覆發作,對生活造成各種困擾不便。
田知學在「筆勇 Biung」facebook 粉絲專頁中表示,一般人抱孩子,通常是一手在上一手在下,兩隻手之間沒有連接點支撐;因此下方托著孩子臀部的手,負擔會特別重,沒抱多久就容易感覺手部痠痛。她指出,自己育兒時也遇過這樣的困擾,抱孩子的時間一長,手就會下意識抓住衣服或皮帶,試圖分散手部承受的壓力。
(圖片擷取自:「Biung 布農輕鬆抱」集資影片)
思考解方時,田知學忽然想到布農族長者的頭背帶──那是布農族用來搬運重物的一種傳統配件,使用堅固耐用的藤皮編織,戴在前額以頭部力量搬運背簍裡的重物。根據此原理,田知學研發出一款結構特別的「布農輕鬆抱」握帶,並為此申請專利認證,集資頁面目前可見陳建成、安欣瑜、李偉浩、李薇等不同科別的醫師掛名推薦,以及使用者試用 30 天的心得分享。
(圖片來源:《Biung 布農輕鬆抱》集資頁面)
具體來說到底怎麼用?團隊以抱小寶寶的使用情境作示範:上手穿過「布農輕鬆抱」握帶,下手以拇指之外的四指拉住釦環;「直立坐式」的抱法是讓小寶寶的屁股直接坐在握帶上,「橫躺仰式」則是將握帶穿過寶寶雙腿,讓他的背躺在握帶。
田知學在集資頁面解釋,布農輕鬆抱的原理並非讓寶寶的重量憑空消失,而是將負重分散到肌肉相對強健的上臂與前臂,避免重量集中在手腕。四指環扣的動作設計,也是為了讓大拇指、大拇指基部與腕部好好休息,盡可能降低媽媽手的發生機率。
(圖片來源:《Biung 布農輕鬆抱》集資頁面)
既然要能支撐寶寶的重量,握帶的承重力與材質耐用度就需特別注意。根據官方資訊,布農輕鬆抱選用鋅合金握環,織帶部分則以環保無彈性的 PP 材質 (polypropylene,聚丙烯) 製成;長度 60 公分,建議承重上限則是 20 公斤,無論男生或女生,只要有手部負重需求皆可使用,不用擔心尺寸問題。
織帶圖樣部分,田知學特別採用布農族「板曆」的花紋設計,標榜不用時只要用魔鬼氈收合,即可環繞在手上,變身文化美學裝飾品。「布農族是台灣唯一存有祭事曆的原住民族,在『布農輕鬆抱』帶面的電繡圖紋,就是祖先族人留下的木刻板曆符號。」田知學在集資頁面指出,板曆承載的是一整年度的祭祀內容,筆勇希望能透過這樣的形式轉換,將珍貴美好的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持續傳承。
(圖片來源:「Biung 筆勇」facebook 粉絲專頁)
《Biung 布農輕鬆抱》集資計畫預計持續到 2/7 (一),出貨時間目前落在 2022 年 2 月。此次集資資金除了用於產品製作,也將投入在偏鄉地區急救教育推廣──搭配《原鄉部落 AED 自動去顫器》捐贈計畫,當「布農輕鬆抱」的贊助數量達 1,500 組,筆勇承諾將捐贈 2 台 AED 到原鄉部落。嘖嘖集資的初版產品被贊助完後,每售出 1,000 組再版產品,團隊即會再捐出 1 台 AED;盼匯集大眾量能,為原鄉部落增加搶救生命的機會,降低急重症危機誘發的憾事發生。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無論照顧小孩或毛孩,都得先把自己照顧好。如果你本身有媽媽手的問題,或是家中即將迎來新生兒,不妨參考下這款產品吧!
延伸閱讀
- 手機滑到拇指痛?台灣「SAPOTO 折折手把」:解放指頭,讓追劇、遊戲、攝影更省力!
- 與鴻海合作生產!量子音樂開發「Q 熊寶貝」寶寶哭聲 AI 翻譯機,即時偵測嬰兒 4 需求
- 心累媽咪逆轉勝!全球首創三大功能,分秒守護孩子的 Cubo AI 智慧成長型寶寶攝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