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聯各方社造能量!《臺北眾力方程式》社區集資線上交流,徵件報名延長至 8/24 (二)

by 外部投稿

(臺北眾力方程式 2021 於 7/25 (日) 舉辦「社造點交流餐會」,共 8 組社區集資團隊線上與會。封面來源:臺北眾力方程式)
為突破傳統社造缺人、缺資源、缺關注的困境,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以下簡稱更新處) 自 2018 年開辦「臺北市社區營造點媒合培力計畫──《臺北眾力方程式》」,數年來陪伴許多團隊將社區營造內容轉化為集資專案,透過社區集資號召參與、籌募資源、推廣議題。本年度計畫由群眾集資顧問公司貝殼放大承辦,為鼓勵提案團隊間的交流互動及經驗傳承分享,貝殼放大於 7/25 (日) 舉辦「社造點交流餐會」,共有 8 組團隊共襄盛舉。因應防疫,活動採線上會議方式進行,並準備了承載「書屋花甲」惜食理念的「續食餐盒」,快遞送達每一位與會者手中,希望從共享美味的體驗開始,牽起團隊間的夥伴情誼。

與會團隊各有其關注及欲解決的社區議題,在一來一往的對談中,可見有些組織早已建立起合作的橋樑:如曾發起《兒童重返街道遊戲》集資計畫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以下簡稱特公盟),就規劃與長期在社區陪伴兒少的「微光盒子」合作,一同舉辦街道遊戲。身為計畫主持人,貝殼放大執行長林大涵有感而發:「一切好事都會在人與人的連結裡發生,期盼透過交流,未來大家可以一起做更多事情。」。

(方荷生里長透過群眾集資,以面對生命挑戰的「而立精神」號召更多夥伴支持續食和青少年培力。圖片來源:《書屋花甲 X 而立書店》展店集資頁面)
地表最強里長擴大守備範圍,書屋花甲展店傳遞而立精神
此次交流會,安排「書屋花甲」及「和光里」2 組團隊進行專題分享;講者們都具有「里長」身份,自帶溫暖人心的力量,盡心為每一位里民付出。 

代表書屋花甲團隊分享的,正是人稱「地表最強里長」的方荷生里長。自 1998 年當選臺北市中正區忠勤里里長開始,方里長在這個被稱作臺北市近乎最窮困的社區,從替獨居長輩送餐起步,再到開設課輔班提供社區孩子們歸處、培力飛行少年和清寒孩子考取證照,慢慢建立「南機場樂活園地」、「南機場愛心廚房」、「南機場圖書工作站」、「南機場幸福食物銀行」等社區資源,拉住流連社會邊緣的弱勢、一步一腳印於社區織出完善的社福系統。

2016 年,「書屋花甲」咖啡廳於南機場誕生,以美味續食餐點展現「醜蔬果」和「格外品」的價值,並讓青少年們能從實習中磨練專業技能、找到自信。只是,南機場一間店,提供不了更多工作機會,「可不可以再開一家店留下孩子?」這股動機驅使方里長走出南機場擴點。

新店面選址於人文薈萃的大安區,不僅能夠延續理念推廣與培力工作,「書屋花甲 X 而立書店」也強調華文創作,提供年輕創作者一處免費使用、舉辦講座的場地,並設立精神疾病書區與飲食書寫專區,鼓勵生命經驗的交流。透過群眾集資,書屋花甲不只號召更多理念認同者並肩而行,也以此傳遞了面對生命成長挑戰的「而立精神」。

方里長近日忙於疫情應變,抽空參與交流更不忘對社區夥伴伸出援手。提起因應疫情而生的「待用物資包」,語氣宛若里長廣播般親切:「若各位社區有居民需要幫忙,歡迎跟我說。」現場夥伴深受觸動,「謝謝里長」、「感恩里長」的回應在訊息欄此起彼落,隔著螢幕傳達出滿滿敬意;同樣在疫情期間發送蔬菜箱、防疫物資的老人福利關懷協會,也主動提出加入物資支援的可能性。

(和光里《記憶保存計畫》於 8/11 (三) 集資上線,不僅要協助生命倒數中的人們妥善告別,「里長」許伊妃更期待將死亡議題的討論帶入日常。圖片來源:和光里《記憶保存計畫》集資頁面)
建構死亡議題討論空間,和光里陪里民走過生死
另一組分享團隊和光里,成員大多擁有殯葬業相關背景;以「里長」自居的創辦人許伊妃,曾在日本第一送行院學習,是臺灣目前唯一通過日本培訓的送行者。初見和光里三個字,或許會認為它是真實存在的社區,實則不然。許伊妃將團隊命名為和光里 (hekali),除諧音日文的「光 (hikari)」之外,更期許建造一處任何人都能平靜面對生死議題的環境。對和光里來說,「死亡是公平的」,無論誰都可能在生命中經歷死亡,成為和光里所關照的里民。

許伊妃將死亡的流程描述為「緣-斂-殯-葬-續」,她坦言,實務工作上遇到太多家屬不知道如何處理生死、面對家人離世,只能照著葬儀社人員的說明走完程序;然而傳統殯葬業很懂死後的「殮、殯、葬」,卻忽略了生前的「緣」,以及承接餘生的「續」,因為來不及好好告別,使親友無法走「過」死亡,往後只能帶著遺憾繼續活著。本次集資推動的《記憶保存計畫》,一方面希望幫助生命倒數中的人們留下文字、影像紀錄,使之成為支持生者的力量,另一方面則希望藉此,讓更多民眾學習如何處理死亡這一生命課題。

「從終點發現起點,唯有明白死亡是什麼,才曉得怎麼好好生活」,和光里透過精靈茶會,給予人們安心說出遺憾、好好說再見的場合。他們舉辦講座,期盼死亡議題走進日常;也開辦體驗活動,讓參與者身歷其境感受「現在不說就來不及」的急迫。描繪躺棺木的死亡體驗過程時,許伊妃語調輕柔:「幾分鐘後我們會敲敲太空艙 (棺木),和體驗者說明『你已經抵達無法回頭的天堂』,並詢問『在地面上對你們揮手的人是誰呢?假設有 5 分鐘的時間,想對他們說什麼?』」

「你的安排,是他們的未來」,看過無數離別場合的許伊妃以此為分享作結。對於推動生命教育,團隊夥伴們紛紛提出想法:特公盟思考議題遊戲化的可能性、微光盒子提供心理諮詢專業資源連結;位於萬華的兩組團隊,糖廍文化協會則著眼社區如何共同面對疫災,社區空間 IMMA 一碼則建議和社區關懷據點聯繫。


(臺北眾力方程式社區集資提案延長至 8/24 (二) 截止。圖片來源:臺北眾力方程式)
集資建立交流連結,夥伴網絡成社區議題支持助力
想讓社區、社會變得更好的暖意,串起社區集資提案團隊間的交流;不只經驗分享,更有著鼓舞彼此、訴說著「你不是孤軍奮戰」的意涵。交流會前一天 (7/24),適逢東京奧運開幕式,計畫主持人林大涵以獲頒奧林匹克桂冠獎的 81 歲孟加拉經濟學家尤努斯 (Muhammad Yunus) 鼓勵團隊——尤努斯曾被笑說小錢成不了大事,他卻認為無論成立鄉村銀行與否,人生都會遭遇挫折,他只是選擇其中一種並看見其中成功的可能性,使挫折具有積極的意義。「即便執行計畫過程遭遇許多挫折,但你會發現下個世代的人,都是透過我們的努力而有機會往前進。」林大涵說。

更新處亦藉社造夥伴難得聚在一起的機會,介紹相關資源。在臺北眾力方程式之外,還有提供從零開始的社區營造人才培力計畫—「臺北市都市再生學苑」、以實驗行動陪伴團隊擴充提案技能的「都市再生行動育成實驗」;除了社造人才的培力,也有整合社造專業人士與社群,培力民眾進行空間改造的「Open Green 打開綠生活 2.0」,以兩年為期程,盼藉由這些培力計畫,讓想要投入社區事務的民眾獲得實質幫助。

而在交流會後,隨著防疫警戒調降,臺北眾力方程式也宣布將社區集資徵件報名延長至 8/24 (二),讓在疫情期間選擇放緩腳步、休養生息的社造團隊,有更充足的時間重整計畫、再行提案;藉由集資,向更多的民眾分享社區中發生的動人故事。盼社區集資串起的連結,能在社會中編織成緊密的網,身處其中緊緊相繫的人們,能成為彼此推動社區議題的助力。

《臺北眾力方程式 2021》徵件資訊

本文為外部投稿,圖文由臺北眾力方程式提供、群眾觀點整理編輯。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