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成為有家的失根人!專訪「島內散步」創辦人邱翊

by 郁子

(島內散步創辦人邱翊。攝影:郁子)

孩提時代玩耍的街區、放學常逛的商圈、離鄉求學的異地⋯⋯,你真的認識自己生活的地方嗎?

長期推動文化導覽活動的台灣團隊「島內散步」(前「台北城市散步 Taipei Walking Tour」),2012 年至今已規劃超過 400 條文化導覽及小旅行路線,由專業導覽員或地方創生團隊領路,沿著土地變遷的文化脈絡深度探索,帶大家放慢步調、重拾生活與土地間的連結。

2020 年 5 月,島內散步於嘖嘖發起《兒童文化教育集資計畫》以台北大稻埕街區為場域規劃暑假兒童文化體驗活動,透過實際走讀、遊戲、戲劇、繪畫等方式,讓下一代的孩子從小開始理解自己生長的土地,期許他們在認識貼近土地、學習知識之餘,也能藉由和空間場域的互動,留下屬於自己的文化記憶。

(圖片來源:島內散步團隊提供。)

從大人到小孩,用雙腳找回土地的文化記憶

「最初規劃大稻埕導覽時,我以為來參加的大多會是外地人與外國人,但後來發現,原來連台北人都不認識台北。島內散步創辦人邱翊感嘆道。追根究柢,以前的教材寫的全是中國地理歷史知識,後來課本裡雖有大稻埕、艋舺、台北城等相關介紹,但百聞不如一見,透過課本、3C 產品留下的印象,總是不比親身走訪、實地體驗感受來的深刻直接。

於是,2015 年起,島內散步開始籌辦寒暑假兒童營隊活動,希望在專業兒童講師的帶領下,讓孩子從小就有機會深度認識台灣。「與坊間的夏令營相比,我們在規劃上更注重內容的正確性與傳達形式。」邱翊指出,島內散步的兒童營常講求團隊合作,融合實境解謎的概念,讓孩子在解謎期間不知不覺爬梳完在地的歷史脈絡,並透過角色扮演、情境模擬、地圖繪製等設計鼓勵孩子發揮創意,培養複合能力。

(島內散步《台北傳說對決》兒童營隊教具。攝影:郁子)

「這兩年我們最受歡迎的營隊叫作『台北傳說對決』。」邱翊笑道。以知名手遊《Garena 傳說對決》的遊戲概念包裝,島內散步將時空倒回 1853 年的台北城,讓孩子分成兩組、各自扮演歷史事件「頂下郊拚」中發生械鬥衝突的兩派人馬──「頂郊」三邑人與「下郊」同安人,讓孩子透過紙上戰爭遊戲貼近台北城的過去。

(圖片來源:島內散步團隊提供。)

108 課綱上路,是危機也是轉機

2019 年 8 月,以「核心素養」為主軸的 108 課綱正式上路,強調學習與生活的結合,試圖引導孩子從日常場域情境中,培養適應現有失活、面對未來挑戰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許多教師因而注意到島內散步的專業,希望能透過外部資源與其合作文化體驗活動。「其實找我們的學校很多,但真的能服務的很少。」邱翊苦笑道,即便已給出較優惠的報價,無奈學校等公部門單位的預算通常有限,最終常因費用無法負擔而難以成行。

此外,2020 年開春 COVID-19(新冠肺炎 / 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島內散步的經濟亦受到嚴重衝擊,不僅上半年度計畫幾乎全面停擺,團隊損失金額累積超過 400 萬台幣。在這樣艱困的時刻裡,島內散步轉向思考,決定提早展開 2020 年暑假的《兒童文化教育集資計畫》,希望能比照企業招待外縣市孩童參加活動的形式,透過群眾集資讓更多孩子得到免費參與兒童營隊的機會。「集資結束後我們將陸續開放學校以班級為單位申請,並保留 2-3 成的名額給清寒弱勢家庭的孩童。」島內散步品牌行銷總監高捷補充。

(左為島內散步品牌行銷總監高捷,右為島內散步創辦人邱翊。攝影:郁子)

擴大品牌客群,守護文化導覽的商業價值

島內散步畢竟不是 NPO,而是一間必須有營利才能存活的商業公司。」高捷指出,之所以選擇群眾集資,不只關乎現實的資金考量,更重要的是,維持收費制度才能確實讓社會大眾意識到團隊提供的專業價值,否則一旦收費水平被破壞,市場行情也將漸趨廉價,這對整個產業而言絕非幸事。

除了資金挹注,島內散步之所以發起集資,背後也涵蓋了品牌曝光與行銷層面的考量。「島內散步本身有一群忠實客戶,但集資平台的流量曝光,能讓更多民眾知道我們抱持的理念、和正在做的事。」高捷補充,部分支持者其實不清楚島內散步也有在關注「兒童文化教育」,若此次集資能成功吸引更多人參與、深度認識「島內散步」這個品牌,就有機會擴大其社會影響力。

(島內散步創辦人邱翊。攝影:郁子)

旅行,是跟土地的約定

走出島內散步辦公室,巷口拐個彎兒便是大稻埕最廣為人知的迪化街。褪去過年時紅彤彤的喜氣喧囂,夏季上午的日光恣意傾瀉流淌,戴著帽子的邱翊從店鋪騎樓間信步走過,熟稔地抬手跟老闆打招呼。邱翊是在大稻埕土生土長的孩子,不過只要理念相投,就算你本來不是深耕在地的當地人,也能加入島內散步。

「很多人對島內散步有個迷思,以為我們只招募在地人、或有一套完整的教材跟知識庫,只要學會那些就可以當導覽員或兒童講師。」邱翊指出,島內散步給新手夥伴的更像是一套工具,教導他們如何蒐集資訊、進行田野調查、規劃路線⋯⋯等,「我們希望每個導覽員將知識內化吸收後,能以個人風格詮釋重新建構的資訊網絡,引導團員理解地方歷史。」。

(圖片來源:島內散步團隊提供。)

一陣暖洋的薰風拂過,蟬鳴聲又嘹亮了幾分。邱翊帶著笑意說起寒暑假兒童營隊後,有孩子為了分享所見所聞,竟主動帶父母再走過一次大稻埕。「我覺得參與島內散步的活動就像在剝洋蔥,是一個認識土地與自己的過程,剝得越深越能看見自己,所以我們總稱島內散步的粉絲為『洋蔥』。」他說。

熟悉的街區或許有天終將滄海桑田、人事全非。但當小洋蔥們從小就習慣以實地走過、看過、觸碰的方式認識世界,那些逝去的終將被記憶保存,人走得再遠,只要沿著時間的網絡向回摸索,永遠都找得到土地的根。

>>> 點我前往島內散步《兒童文化教育集資計畫》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願意以最直接的行動支持群眾觀點,在文章正上方有個「媒體小農捐款灌溉」按鈕,按下它就能灌溉點數給我們滿滿的鼓勵,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群眾集資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