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放手讓新聞由市場機制做決定,現在大多媒體的商業模式都脫離不了廣告商、財團、企業主、投資者等的操控,媒體商業化後,走向失控的下場就是現在這個模樣。這難以把責任通通歸咎到媒體上,影響新聞媒體定位與內容走向的因素非常多,但最具關鍵的恐怕就是引導媒體發展的市場與制度。 但也不完全沒有人在試圖改變。有很多開始嘗試透過「新的商業模式」的「新媒體」來解決問題。 「群眾集資」成了一種充滿希望的選擇。但,
早安
早安
就讀清大經濟,卻熱愛文字的溫度,早安這個綽號,正如希望我的文字能帶給人的力量。創立「故事旅社」是我實踐的方式,透過紀錄下周遭故事,創造社會更多正面影響力。曾在 LINE 擔任實習生,也曾參與YEF 及校內創業競賽,但對於寫作的熱愛,源自在flyingV 擔任採訪記者。在群眾集資圈滾了兩年,採訪過 30位以上的提案者和相關業者,包括市長柯文哲及歌手張懸。接下來會以駐歐特派記者身分,為大家關注更多歐洲群眾集資和創業領域的發展。
-
-
群眾集資管道看似一個新的方式。但這與一般募資不同,事實是常常議題涉及層面過廣,我們難以評估這個專題報導需要花多少時間和心力才有辦法完成,更不知道真的完成時有誰還關心?或是其他媒體早就把能做的新聞都做光了?問題不再錢,而是到底能不能實質協助記者產製內容?
-
群眾募資發展至今,在國內外都創造不少革命性的案子,這些平台就像是夢想製造家的天堂,讓缺乏資源的他們可以找到一群能和他們一起勇敢做夢的人。 當然,累積這麼多的案子,不乏也有一些讓妳覺得傻眼、不正經、甚至是有點可笑的案子,雖然無厘頭、不太知道在幹什麼,但卻還是有些案子能找到一群想看這些事情發生的人。哈!就先別去想怎麼會有人想花錢讓這件事情發生,你會喜歡這些案子的!
-
Kickstarter 是個很好的平台發布新的產品並在線上測試市場,所以通常可以更大膽、更冒險、更瘋狂一些。Kickstarter上,也常有許多跳脫框架的瘋狂點子,有些具有革命性的突破,有些則蠢到爆炸,以下的這些案子,都是實際募資成功的瘋狂專案。
-
「我去年買了個錶……到現在都還沒收到!」如果說募資平台就像個賭場,贊助者大部分是懷抱著希望能夠看到這些超 cool 的點子可以實現。但有時候,或許說大多時候,你得到最終的回饋商品,並不如當初所見到的 那麼 fashion ,甚至是現有技術根本無法完成。 以下幾個案子,也都是在美國兩大募資平台Kickstarter和 Indeigogo上,募資期間蔚為風潮,創下驚人的募資紀錄。但卻在募資後,給了贊助者一個超級大的噩夢。這些到底算不算是詐騙呢?
-
近年來,群眾集資在網路圈爆炸性的發展,從 2000 年開始,陸續席捲全世界,近兩年,也在台灣帶起群眾集資的風潮。 許多人認為,群眾集資(crowdfunding) 是 21 世紀正夯的概念,但其實早在 19 世紀,因為一位女神,開啟了群眾集資的開端。 到底是哪位這麼有魅力的女神呢? 絕對不會是宅男女神,也不是女神卡卡。 沒錯,是現在座落於美國曼哈頓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 事實上,故事是這樣的。
-
生產製造一個新的產品已經不再需要事先承擔資本風險,甚至是抵押車子房子。群眾募資現在是一種新的方式讓你透過市場測試,確認想法的可行度和立即獲得消費者的回饋。透過平台,像是Kickstarter和Indiegogo,台灣則有flyingV及嘖嘖,你可以快速的看到自己的想法被驗證,知道「這到底是不是市場想要的?」在你投注大量的時間、資本和精力之前。
-
Pebble Time 在 49 分鐘內集資超過一百萬美元,輕鬆超越官方的募資目標50萬美元,並破了 Kickstarter 上最快募資超過百萬美元的紀錄,不只超越第一代 Pebble,還取代了多功能行動冰箱 Coolest Cooler ,搶下募資最多金額的冠軍寶座。 但Pebble Watch在第一次募資時,銷售量就已經相當驚人,當時受到群眾高度期待,應該可以不需要仰賴平台,可以直接擴及到一般的通路。但為何Pebble卻一再的回到kickstarter上?這是許多人在Pebble Time 再次上線到
-
這項功能對平台上的募資成功者來說,確實會成為一大誘因完善自己的故事內容,加上平台上的瀏覽人數,可以對專案或公司本身帶來持續性的曝光效果。對於「回頭客」來說,也可以透過短時間在時間軸上知道整個專案目前的狀況和成果。 而對Kickstarter而言,這樣的新功能突破,預期可以創造什麼正面效益和改變?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