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起下教學不停歇!心路翻轉早療課程,讓孩子在家不無「療」

by 外部投稿

(教保員運用家中隨手可得物品設計早期療育課程。封面來源:心路基金會桃園分會提供)

因應 COVID-19 疫情持續延燒,暑假前全國各級學校都停止到校上課,私立心路桃園發展中心也面臨到開辦至今最大的挑戰,停課期間,如何提供孩子與家庭早療服務?為避免早期療育孩童停課不無「療」,團隊們推動一系列「宅早療」服務,結合影片、視訊等多元媒材,陪伴孩子與家長在家也能學習不輟。

早療不停學,老師拚轉型

為了帶動早療的孩子,老師們平時就具備十八般武藝,但對著孩子與對著電腦螢幕教學仍有很大的不同。跟著教保老師來到教室,過往孩子做勞作的矮桌上擺滿了視訊設備與手工教材。

中心主任張馨云分享:「一開始我們也有錄製影片,繪本、律動等相關主題分享。但很快就發現單靠影片,無法進一步得知孩子的反應,以及即時掌握家長在家操作的狀況。」老師高亢活潑的聲調,透過視訊播放到孩子家中,「要訓練小豪的小肌肉,媽媽可以帶著他一起擦桌子唷~」、「沒有積木也沒關係,拿阿公阿嬤的麻將來排排看吧!」除了療育示範,也得觀察孩子反應以調整教案。追教學進度不是重點,讓孩子完成療育目標才是最重要的!


(心路基金會推動「宅早療」,助孩子停課不停學。圖片來源:心路基金會桃園分會提供)

停課期間,心路基金會當家長的後盾

張馨云表示,另一方面也希望能照顧到家長,「疫情來得猛又急,孩子的發展卻不能停,家長的焦慮可想而知。」所以在「宅早療」推動之前,他們透過電訪、線上問卷,調查孩子家中的 3C 設備環境是否足夠支應,家長又是否能從旁協助療育。

張馨云指出:「家長是『宅早療』能運作很重要的一環」,因此線上教學的教案設計務必要符合「易取得的物品」和「易操作的活動」兩大方向。沒有專業的輔具也沒關係,在治療師的支持下改用家中的家具或玩具,換種玩法也能達到早療目的,也將早期療育自然而然融入孩子的生活場景中。教學結束後,社工也會關心家長跟孩子的反應及回饋,收集滿意度調查,作為後續療育服務改進的參考。


(圖片來源: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官網)

心路基金會期盼透過「宅早療」幫助家長減輕照護壓力,目前已在群眾募資平台 flying V 發起《鬥陣好家在:宅早療,居家療育支持募款計劃》,上線三週已超過 80 人贊助,總金額突破 25 萬,計畫將於 8/20 關閉,歡迎社會大眾踴躍捐款支持,讓孩子在家不停課,也不無「療」!

>>> 點我前往《宅早療,居家療育支持募款計劃》集資頁面

延伸閱讀:

本文為外部投稿,圖文由心路基金會桃園分會提供、群眾觀點整理編輯。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