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佳績背後的一千零一夜,專訪《Perfect Cut 亟能美工刀》羅士硯、廖晉緯

by 大晴

「萬物皆有生命,只要喚起他們的靈魂。」

美工刀,亦然——它不該只是切下、裁過的隨便事,它應是精準、俐落的正經事,一件該用上下引號賦予意義的專業活。

▲Perfect Cut 亟能美工刀

賦予意義非易事,但有位癡迷手工藝的人,堅定地以 1,000 個日子、500 個列印件、2 台 3D 印表機為熔爐,用嚴肅的態度、細究的職人精神為烈火,投己身入火爐,輔以信念的咒語熔煉出現代的干將神劍——「Perfect Cut 亟能美工刀」。

凡持此刀者,據悉皆能「一刀在握,十年功力入手」,讓作品的細邊微角栩栩呈現創作者靈魂。


該刀自 5/31 在嘖嘖上架以來,不到 2 個月時間即獲近 3,000 人贊助(總訂購量近 7,700 支),累積金額將破千萬台幣。一把相較市價數倍的刀($1,490/支),何以能創造相較市場數倍的銷量,讓手工藝愛好者們人手一支?


給我一根棍子,一個支點,我將舉起整個地球。

他是羅士硯,從小與成堆模型為伍,這疊四驅車、遙控車是他的胡迪,那推紙模型、塑膠模型、飛機模型是他的巴斯光年,一直以為自已「模型」總動員的故事會一章章地寫下去,但大二一次專案經驗,讓他驚覺「設計先於工程」的重要性。


當時在台大就讀工科海洋系的他,加入校內太陽能車隊沒多久即參與隊內的新電動車計畫,「專案那時和外校工設系合作,雙方在過程中發生很大的摩擦,因為工程方追求的是『性能的極限』,而設計端想造的是『新時代都市車』。」體悟到想單靠技術改變社會與世界,就像阿基米德空有棍子卻少了支點,無法舉起整個地球,於是,攻讀設計的念頭從此萌芽。


為了讓新苗生長,大三起,他赴臺科大設計系旁聽,用週一~五早中晚的滿堂課程、週六至工廠練習、週日寫作業的滿載生活作為養分,一點一滴澆灌這株嫩芽。雖然自知起步晚,只能遠望科班同學的車尾燈,「但畢竟可以接觸體驗、鍛鍊基本功。」


紮馬步的基本功就這樣一路從大三練到研究所最後一年,接下來的歷練,讓他從看別人的車尾燈,慢慢變成被別人看的車尾燈:研二交換學生至曾被美國商業週刊雜誌(Business Week)評為最佳設計學校之一的瑞典 Umeå Institute of Design 設計學院;回國後進入華碩設計中心手機 ID(工業設計)部門實習;一年後申請上知名的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CA)產品設計研究所。終於,手上的棍子與支點逐漸俱足。


「那一年的瑞典生活對我來說非常夢幻,因為他們總願意用高效率的方式去嘗試,種種做事方式與態度,帶給我非常大的文化衝擊。」若將瑞典經驗喻為童話般的篇章,那麼英國求學路可說是嚴肅難讀的原文課本。


「我在英國感受到的都跟瑞典經驗相反,所以第一年過得很不好,碩一升碩二的考試甚至是補考才過。」不過,辛苦的翻山越嶺,終能窺得幾番風景,也就是在這樣的格格不入中,獨樹一格的亟能美工刀開始捏塑成型。


當時為了畢製,士硯研發了 2 個作品:一個是可讓腳踏車變智慧單車的智能配件;一個是無論在在什麼平面上切,都能讓刀具直挺的美工器具。雖然手心手背都是肉,但他還是掩不住對“聰明”點的智慧單車配件的偏疼——不僅申請專利,還注鉅資拍攝影片、運用人脈租借場地與模特兒。


傾盡全力的孕育,計畫最終卻在朋友們「產品定位不清楚、目標客戶不明確」的柔性勸說下胎死腹中。「我們身邊的人都跟他說,做刀子會比做腳踏車好啦!」團隊另位夥伴廖晉緯笑著說。


反觀刀子,雖然最初的樣品長得簡單,「就是一塊木頭,切兩個洞,一個放上一把刀,另一個放兩個輪子在那邊滾來滾去。」但這一舉解決大家心頭之患的小東西,已被眾人看出它的不簡單,不僅開始有媒體報導,連週遭同學們也都興致高昂。


「在設計學校討論這類事很方便,所以從這些聊天中會慢慢擴展出更多需求,例如:『刀子要能傾斜』、『要可切圓切斜』等等。」反饋、改良、再回饋、再修正⋯⋯這個滾雪球的過程到畢展時,已把美工刀滾生為具 7 個配件的作品。


「學校育成中心那時提供我一年創業簽把產品完成,但我後來還是決定回來台灣。」面對我不解的表情,士硯與也曾用創業簽在英國打拼一年的晉緯異口同聲地說:「因為成本超高啊!」除了一年生活費就要 60 萬起跳、零組件造價高昂的主因外,另一個原因,則是美工刀為設計工具而非藝術產品,「MADE IN UK」的加持並不會為它加分多少。


出發之前永遠是理想,上路之後永遠是挑戰

留在國外挑戰多,回到國內也是考驗重重。「降落的第一個晚上就跟爸媽吵架!」 父母擔憂赤手空拳的孩子如何入創業的險惡之林而能全身而退,但練就一身的習武者卻渴望放手一搏,無數拉扯後,最後在師父的出馬協調下才暫時終結兩代之爭。


士硯口中的師父,是在英國同校同系的學長,也是在 2014 年&2016 年分別以《Stair-Rover™ – 八輪滑板》與《一秒變換風格,只要翻轉背包 – FlipBag™》屢創台灣群募紀錄的賴柏志。


談起師父一路來的相伴,除了敬畏,更是感謝,「產品開發過程最辛苦的就是造型,有半年時間每天就是一直畫,畫一畫給賴柏志看,看完再繼續畫。」為了趕在應允父母的一年大限內做出點什麼,屢次鐵了心要上架群募平台,卻總被師父揮手退下。

「每次我覺得已經完成到 100 可以執行了,賴柏志又將標準拉到 200,所以我的進度瞬間又掉了 100⋯⋯這樣砍掉重練的過程反覆了好幾次。」蝸牛爬牆進五步退兩步,縱使終點線越拉越遠,但賴柏志的浪漫設計師思維終究調和了士硯工程背景的剛硬,感性與理性的碰撞,讓他武藝漸上層樓。


創業雖有安內攘外的苦、退稿挫敗的難、獨身奮戰的澀,不過也有同好相挺的喜、好友相助的樂——例如前測問卷的豐收滿滿、客群訪談的忠實回饋,以及那些總在暗黑時分適時為他點燈的人們。

「每次感覺快不行的時候,就突然會有人跳出來幫忙,像是一開始就願意接受我們訪問的模型師陳文泰、文具店老闆 Tiger、還有幫忙站台的前同事廖小熊⋯⋯他們都是大力幫忙的貴人!」

▲左:Spinbox 傻瓜唱機創辦人黃威愷、中:廖晉緯、右:羅士硯

說到好友相助,就不得不提團隊編號 002 的夥伴,也是高中同班同學的廖晉緯。畢業自台大電機的他,不諱言地直說出大學裡的沮喪,「大學課程內容非常理論,不知道對未來有什麼用。沒什麼動力唸書,成績也不好。」擔心未來的他,當完兵便赴英國轉攻設計,並在當地創業 2 年。結束事業回國後,目前部分時間用來打造結合 maker space 的工作室,部分時間則是協助士硯影片拍攝與策略執行,「我很開心有這樣的轉換,現在蠻樂於工作的!」


用群眾集資「Perfect」地連結每位同好

從 2014 年底美工刀的初生落地,到今年中的亮相集資,他用一千個孤獨的日子,換來一千萬台幣的口碑成績。影片、問卷、行銷、客服、粉絲專頁⋯⋯通通一手包辦的他們,光影片就琢磨了半年。

▲《Perfect Cut 亟能美工刀》嘖嘖集資影片

「去年八月就開拍了,但一試再試拍超久的~」負責掌鏡、擅長拍紀錄片的晉緯苦笑著說。士硯補充解釋:「如果找外部導演,一來是要立馬支付很多錢,二來有不一定滿意的風險,三是少了鍛鍊這項技能的機會,所以就⋯⋯自己來。」以打怪練功的心態面對人生挑戰,那些別人眼中的難關,在他看來反倒都是一個個「升級」的機會,晉緯說:「我覺得他還蠻享受這過程的。」


打怪過程最費力的關卡,是產品定位,「因為沒有行銷背景,加上工程師的硬腦袋,所以規劃上相對困難。」而即使準備周全,市場還是出現了不少意料之外,例如在客群預想上,原設定設計師、建築師、手工藝愛好者這三類,結果問卷回收裡高達三成是 cosplay 愛好者!


「後來走訪道具師們,發現 coser 這個族群更值得關注!因為他們是帶著滿滿的愛在操作道具,需求跟一般學生做模型繳作業的出發點不一樣。」更驚奇的是,由於港台 cosplay 社群互動緊密,在互動宣傳下,香港 coser 們因此奔相走告發動了團購。另一個意外,是購買的性別比,「收問卷時,男性填答佔了 8 成多,但最後的實購比例男女不相上下。」


面對贊助者出貨時間的敲碗聲,「我唸過工程、機械,也做過專題,為了產出,我們都會在工廠磨啊、切啊、設計零件加工、組裝⋯⋯常弄得一身黑。這些動手做的過程對機械工程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訓練,所以我現在能畫出相對複雜的機構;產品量產時,也較能判斷生產製作根本問題所在。目前跟工廠的溝通還算順利,彼此對話是聽得懂的。」士硯用自信的肯定句,回答眾人的疑問句。

不斷強調實作的重要,是因為兩人都觀察到,歐洲大部分學校都十分注重「動手做」,與台灣教育不同,「在英國每週跟老師檢討時,不能只拿圖,而是要拿出實際的東西。比如做刀,就要真的拿出你的刀讓老師實用看看,否則就等著被電爆。」


有了斐然的成績,問及未來與登上國際舞台的可能?務實的兩人急忙搖頭,「國外有考慮,但目前下半年的目標,就是先把這批貨做好、出完。」畢竟團隊的第一次不會是唯一的一次,兩人都深知,唯有將每一步路踩好踩滿,才能步步續接出未來。


「爸媽現在支持嗎?」我問,「他們以前不知道有群眾集資這樣的模式,出於擔心的大吵小吵難免。有些成績後慢慢支持,現在比較沒有心情上的負擔,其實這樣就很好了。」


強韌心理素質,將理想做成現實

很多人都有理想,但總在理想與現實中擺盪,但兩者並非相斥,不是同有或同無、不是左右為難,也不是二擇一的單選題。身為過來人,是否能與後繼者共享經驗與心法?


「欸,其實我覺得我蠻幸運的——可以幸運地去瑞典交換、可以幸運地在這條路上有教授、學長等前輩的引領、可以幸運地畢業 2 年就生出產品。」幸運外呢?

「心理素質吧。我畢業回來時,有的同學都在科技公司當小主管了。面對階段性落後、外界思想觀點的品頭論足,以及內心對未來的未知,如果先有心理準備的話就較能適應。」士硯接著補充:「嗯⋯⋯我個性也比較差啦,別人講的話不太會聽。」晉緯像是知道我大笑轉頭看他的用意,急搖手搶一步回答:「不要問我喔。」


身為工科轉設計的同路人,晉緯則鼓勵大家,無論用什麼方式——創業、就業、進入新創團隊⋯⋯只要能盡快挖掘出自身所愛的都好。「我相信台灣越多人樂於自己正在做的事,台灣就會越來越好。」不過,他也溫馨提醒,轉換必伴隨壓力與風險的陣痛,「請衡量自身的資源,如果資源多,那就放手去試吧;若否,慢慢累積,一定也能找到自己的路。」


「人生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去冒險。」創業、工作、進修、轉換跑道⋯⋯每條抉擇都各有得失進退,條條大路的目的也不在於到達某個定點,而是要找到看世界的新方法,並從不同角度拼湊出生命的真實;只要有心,冒險腳下步步都有黃金。


這把以強韌素質打造的強韌美工刀是否也喚起了你內在的自造魂?7/28 前,一起來用這把刀,精準、俐落地 Perfect 你的人生吧~

 ✂ 集資頁面粉絲專頁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