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魔法阿媽》有四倍的機會—動畫募資里程碑《大魚・海棠》

by Geo 老張

圖片來源

「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莊子・逍遙遊

在聊到《 魔法阿媽 》之前,我們要先介紹一部,敢用莊子如此氣勢滂礡的引言作為開場,將自身野心以及所背負的期待展露無遺,於 2016 年 7 月上映的中國動畫片:《 大魚・海棠 》

圖片來源

台灣的朋友可能比較陌生,但這部動畫片在七月盛夏的中國,可是確確實實引發了激烈的論戰,要了解這部醞釀 12 年、只憑 20 分鐘短片便吸引超過 3,500 位網友集資贊助、耗資 1.5 億台幣資金的大片,為何卻同時帶來極端的批評以及讚賞,一切要從 12 年前兩個大學生做的 flash 短片談起。

搭首陳奕迅的主題曲來閱讀吧!

2004 年,兩位就讀北京清華的大學生在課餘時間做了支主題為「 有的魚是關不住的,因為他們屬於天空。」的 7 分半動畫片,意外在網路上獲得極大的共鳴,也因此獲得中國數字盛­典 Diggi 動畫大獎,與第四屆北京電影學院獎最佳新人導演獎的肯定。( 短片連結在文末 )

當時中國動畫產業是極端不受重視的,技術、創意、資金無所不缺,以 2004 年的情形相比,台灣尚且還沈浸在《 魔法阿媽 》六年前( 1998 )巨大成功引起的餘波,大家還敢做動畫夢,嘗試拍動畫片。但中國當時連一般影視產業都還沒建立起里程碑,更遑論是技術基底需求龐大的動畫片。

兩個備受肯定的年輕人,決定輟學潛心發揚這部動畫,成立了〈 B&T 彼岸天工作室 〉專心於把 7 分半的短片發展成如今的《 大魚・海棠 》。

然而現實是骨感的,數年過去,工作室仍靠著製作其它短片供養、修煉,即使中間曾接收過百餘萬人民幣投資,《 大魚・海棠 》的進度仍只有修修改改大致底定的劇本,以及一個 20 分鐘的短片,2010 年更因為斷炊而被迫中止開發。

圖片來源

2013 年,轉機出現,在歐美延燒的群眾集資熱潮擺盪到了中國,〈 B&T 彼岸天工作室 〉藉機運用僅有的劇本以及 20 分鐘短片放上中國首家眾籌平台「 點名時間 」集資,他們的熱情與故事終於讓大眾聽見,吸引到 3,500多人,逾 158 萬人民幣( 約新台幣 754 萬元 )的支持,刷新了中國動畫集資的紀錄。( 專案頁面:大鱼·海棠——一部给少年带来信仰的动画电影  

雖然這筆錢對於動畫開發還有天差地遠的距離,但仍給了工作室繼續開工的燃料,不久,斐然的集資成果替工作室帶來了影視公司 1.5 億台幣的正式投資。

至此,兩個輟學生的動畫夢不再是夢想,正式成為中國人共同的期待。

圖片來源

剩下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拿到資金的創業家開始東打西造,原創的劇本以及畫面中無處不是中國傳統元素,比起日本或好萊塢動畫可以說獨樹一格;音樂外包給宮崎駿御用配樂師「 久石讓 」;技術主要外包給韓國團隊執行。( 韓國是現今動畫技術外包的不二選擇,但猜猜三十年前包含迪士尼,全世界動畫技術的外包首選是誰?台灣。)

總之,三年之後的今天,中國戲院正式播出了《 大魚・海棠 》這部以中國動畫影史來說十分高規格打造的動畫,市場反應也不容小覷,5.5 億人民幣票房也讓《大魚・海棠》榮登中國歷史動畫票房的亞軍。

等一下,那究竟還有什麼好不滿意?

1.  風格太像宮崎駿,疑似抄襲。
2.  號稱中國動畫,但實質上外包成分頗大。
3.  劇本看似高深,卻近乎不知所云、虎頭蛇尾。

前兩點的主觀成分較重,網友各持己見並不奇怪,但第三點連導演都承認在拍攝的過程中,因為眾多考量必須忍痛把原長度 2 小時多的動畫刪減成 90 分鐘,多少會造成劇情交代不夠完整,並且說:「 原本《 大魚・海棠 》就規劃成系列動畫,此時埋下的伏筆未來會陸續開展。」

當然,在談到群眾的失望時,也不能不提到 2015 年橫空殺出的動畫片《 大聖歸來 》透過耳熟能詳的孫悟空,一舉突破中國動畫界的票房紀錄:9.5 億人民幣(約新台幣 45 億元)。這個紀錄就發生在《 大魚・海棠 》上映前一年,無疑也大大拉高了民眾的期望值,提高現實的失落。

圖片來源

但《 大聖歸來 》的成功其實是公認的特例,其中不乏正值中國政府大舉發放「 票補 」(補貼電影票)的高峰。業界人士估算 2015 年中國票補約 40 ~ 50 億人民幣( 約新台幣 190 ~ 238 億元 ),但 2016 年估計縮減到 15 ~ 16 億( 約新台幣 71 ~ 76 億元 )左右,因此雖然爭議不斷,《大魚・海棠》在各方面都無疑是成功的動畫里程碑。

綜觀這部年度動畫鉅作,唯一公認的缺憾,如同〈 摩天輪文化傳媒製片公司 〉總經理杜揚對記者說的:「 好萊塢有的技術,中國很快會有,但現在中國急需一批既有創意天賦也有社會閱歷的編劇。」,這個觀點也被中國學界跟業界的人士背書。

好了,終於要回到正題了,究竟這部《 大魚・海棠 》跟接近 20 年前,風靡台灣大街小巷的台灣動畫《 魔法阿媽 》有什麼關係呢?

圖片來源

魔法阿媽 》是王小棣導演跟政府申請了 1,000 萬補助金後,另外籌資 3,000 萬,共 4,000 萬台幣成本所製成,1998 年在台灣上映隨即造成熱潮,即使是快要 20 年後的今天,談到《 魔法阿媽 》仍然令人津津樂道。不僅在台灣,1998 年到 2004 年間,從日本、英國一直到美國各大影展,《 魔法阿媽 》參展與獲獎共接近 15 次,作為台灣動畫界驕傲也不為過,在華人圈曾經蔚為風潮。

然而這份驕傲的背後是更多的失落。有鑒於台灣普遍對於動畫產業環境的絕望,當年宣布要籌拍《 魔法阿媽 》的王小棣導演,不斷被台灣動畫業界人士勸阻。台灣遍尋不著資金之下,於是王小棣導演與韓國知名動畫公司協商,讓對方技術投資合作拍攝,並且擁有《 魔法阿媽 》在韓國的配音以及上映權,再加上政府的 1,000 萬,這篳路藍縷的拍攝過程才總算平穩。

而更大的感慨是,既使事後《 魔法阿媽 》在國內外大鳴大放,卻也只是台灣動畫歷史中的曇花一現,好些年過去,除了廣義上的動畫,布袋戲電影《 聖石傳說 》外,台灣仍沒有可與之相提並論的動畫作品出現。

圖片來源

這邊我們把台灣動畫產業環境的問題擺在一旁,單純只問:

「 如果 18 年前,台灣就可以在艱困的環境中誕生出《 魔法阿媽 》,那麼以今天若給予台灣團隊跟《 大魚・海棠 》同樣的資金跟信心,我們能不能打造出超越《 大魚・海棠 》,甚至是世界級的動畫電影?」

根據上述《 大魚・海棠 》以及《 魔法阿媽 》的分析,我會說是可能的,原因可以從兩方面解釋:

技術:
台灣的動畫技術並不是沒有基底的,上面曾提過,30 年前( 1980 年代 )幾乎只要是動畫外包都會找台灣,其中以被迪士尼承認其技術的〈 宏廣動畫代工 〉公司為龍頭,曾有美國人戲稱:「 要是台灣罷工,美國電視台星期六就都沒有節目可播了 」。雖然最後因為產業外移,動畫代工王國的頭銜讓給了韓國。但當時打下的技術基底是不會這麼容易消失的。

內容:
魔法阿媽》的成功之道雖然眾說紛紜,但絕不會被否認的一點就是劇本寫作觸動每個人的心:離家多年到城市打拼的女兒,突然間要求獨居鄉下的阿嬤照顧素未謀面的孫子,自己要出國去照顧出車禍的老公。

故事不僅是描述「 城市小孩 」跟「 鄉下阿嬤 」之間從語言到個性磨合的祖孫情;更隱隱帶出「 離鄉到城市打拼的下一代 」跟「 留在鄉下的長輩 」之間糾葛的情感,再加上東方文化中對於鬼怪與靈魂的共同傳統點綴,處處都打中現代人內心深處,很容易把自己影射到角色身上,產生共鳴。

這種內容編產的功力,其實在 8、90 年代、台灣偶像劇、鄉土劇仍大行其道佔領各地華人電視機的火熱程度就看得出來,即使是明顯式微的今天,台灣的影視人才仍是其他國家挖角的標的。

圖片來源

綜觀上述客觀條件看來,只要有願意突破逆境,投資台灣內容製造者的投資人( 如當年技術投資王小棣導演的韓國動畫公司 ),台灣影視從業人員必然有一定的信心能給出超乎預期的回報。

畢竟影視產業其實深植在台灣的 DNA 裡面,別忘了在港片風靡之前,全球華人在看的閩南語電影都是台灣出產的,台語的好萊塢就在北投。不到 20 年前,華人的電視機裡面播放的都還是台灣的綜藝節目,聽的都是台灣流行歌。


補充資料:

《大魚・海棠》12年前的雛形短片

《大魚・海棠》正式預告片


參考資料:
[心得] 台灣動畫產業史
魔法阿媽維基百科
《大鱼海棠》票房逼近5亿 如何回报众筹者?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願意以最直接的行動支持群眾觀點,在文章右上角有個「媒體小農捐款灌溉」按鈕,按下它就能灌溉點數給我們滿滿的鼓勵,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群眾集資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