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人盲籌正夯,台灣也能做嗎?

by Eugene

最近,在中國的眾籌(集資)市場 ,出現了一種新的模式:「盲籌」,掀起了一陣話題。

所謂的盲籌,就是在你還不知道商品是什麼情況下,就下訂了。但是一般人買看得到的東西都會貨比三家,買看不到的東西,又怎麼會傻傻的直接下單呢?這其中有一個關鍵的元素,就是名人加持。

根據互動百科的解釋

“盲”的另一層意義在於信任。視力正常的人,往往在看到人或事的時候,由於思維上的慣性,首先會藉用已有的價值觀進行判斷,以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認知。那些未見其形而首先選擇信任的思想,在與環境交互的過程中會充滿樂趣、收穫喜悅、達到心理上的滿足。如今,多元化的價值觀已然成為社會的主旋律,信任也好似成了現今商業社會的奢侈品。 “盲訂”打破的就是這樣的僵局,它重塑了買家與賣家的關係。

 

盲訂眾籌在中國近期有三個知名的案例:

ZUK新款旗艦手機

zuk是lenove旗下的一個子品牌,最近在京東眾籌上,開啟了新款旗艦手機Z1的盲籌活動,在集資頁面上,沒有手機的規格,也沒有產品外觀等信息,只放了一些他們團隊努力的過程。例如30次校園調查 、3000人次面對面的深度交流、12个月的研發測試、1500應用圖標重繪等。但是並不是預先購買整支手機,而是得到一個手機的「購買權」,如果你先花99元人民幣,就可以得到他上市的購買權並折抵99元人民幣和得到一堆週邊贈品。這個集資專案在六個小時內就達標,目前也超標數倍。

 

蔡康永設計情侶鞋

另一個盲籌案例,是台灣知名的藝人蔡康永聯名發起的設計款情侶鞋,設計宗旨是「穿得舒服,更要好看」,而設計靈感則源於蔡康永的詩歌《愛與麵包》。集資的頁面只保證是出自蔡康永的設計,但是鞋款具體的內容並沒有詳細的說明,參與集資的贊助者,可以用超值的贊助價格的抵用未來商品上市後的價錢。例如,贊助199元人民幣,上市後可以折抵700元。目前該案件已經達標,且得到5600人支持。

 

張向東推出新款自行車

張向東,是大陸的知名創業家。他的最新的創業是自行車公司700bike,最新一代的產品,也選擇了盲籌的方式。700bike除了沒有公佈產品的細節、也沒有未來上市後產品的價格,甚至連產品的上市日期也不知道,贊助者是真的憑著信心贊助這項商品。700Bike的盲訂分為兩種,分別為7元和200元。針對7元盲訂的用戶,700Bike將提供整車的購買權、70元抵用券,而200元的可以購買權和500元抵用券。而集資案的結果,700Bike得到了13000人的支持,眾籌金額高達67萬元人民幣。 

 

所以我們簡單整理一下所謂「盲籌」基本元素有那些:

  1. 需有名人或是粉絲加持做基礎。贊助者除了商品的本身,有更多來自名人早期支持者的虛榮心。
  2. 回饋項目雖為盲籌,但卻都非完整預購,而是用少量的金額支持,得到的是購買的權利,同時也可以衝高贊助的人數。
  3. 集資內容的本身,雖不提產品的內容,但是卻用心著重在整個團隊對產品的盡心盡力,高品質選材和高素質的團隊陣容。一次的集資案,可以得到的不只是產品的行銷和預售,更可以將品牌的形象殖到人們的心中,一舉數得。

 

名人玩集資,以往多做公益

名人玩集資,其實在國內外很早就有案例,不過大部份是比較偏向公益性質,像是國外知名的Prizeo,就是一個以名人為主的公益平台,透過名人來號召做公益。台灣的Bigcause平台走的也是類似的模式。以名人的影響力和公信力,號召大家一起做公益,但是現在盲籌是在傳統的名人廣告和眾籌之間,又找到了一個新玩法。

粉絲經濟的延伸

我們以往常戲稱其實集資行為,就是一個把粉絲變現的過程,透過死忠粉絲的贊助支持,得到做下一波滿足粉絲的產品的過程。在傳統的群眾集資,我們把一個產品的樣本或是情境做出來,讓用戶想像他們使用者情境再決定贊助。現在的盲籌則是去掉了這一段,直接力用社群和粉絲對於名人的信任與想到拿到商品的虛榮心,而花一點小錢贊助。

台灣也能這樣玩嗎?

台灣能夠複製「盲籌」嗎?如果在台灣也開啟盲籌活動,什麼品牌或是名人,會有足夠的公信力或是影響力,讓你在看到產品前,就先掏錢贊助呢?

 

封面圖片來源:flikcr  habib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