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集資平台大觀園 】不僅為設計師盡心,也為臺灣文創盡力:「有.設計 uDesign」

by Adam



臺灣的「文創」一詞從何而來呢?

2002 年,政府制定了「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計畫」便是其中一項重點,所謂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為「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的形成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的行業」。

走過將近十五個年頭,台灣文創產業的發展漸有起色,除了政府政策扶植,許多民間企業也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為文創產業共盡一份心力。

當然,包括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主角:有.設計 uDesign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圖片來源

|開始之前,先聊聊聯合報系的「願景工程計畫」

聯合報系於 2011 年的 60 週年社慶時提出「願景工程( Vision Project )」計畫。

在網路發達、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期望運用媒體自身的觀察角度,挖掘更多可以被深入探討的議題,並利用聯合報系的影響力,為臺灣策動良好的轉變。數年來,在願景工程計畫之下啟動了無數專案,包含社會企業、飲食革命、偏鄉教育及願景在地等等。

聯合報系於2015年9月舉辦偏鄉教育行動論壇,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左)、教育部部長吳思華(右)一同出席。(圖片來源

同時,臺灣文創設計漸漸在國際上耀眼發光,但在國內尚未成熟的環境中,缺乏穩定資源與關注,只能拚命掙扎才能苦熬出頭。因應社會熱烈談論的文創議題,聯合報系也計畫為臺灣文創設計創造友善環境,並提供資源扶持更多深具潛力的設計師們。

秉著願景工程計畫的核心初衷,串聯報系跨足的電子商務事業,「有.設計 uDesign」於 2013 年進行籌備,短短一年時間便浩大上線營運。


有設計 uDesign 網站截圖


|更開闊的格局:為文創設計而生

不同於一般群眾集資平台,有.設計 uDesign 頁面中除了「集資預購」,也同時開設「閱.設計」、「設計專題館」、「購.設計」、「設計大道」及「聯合文創設計獎」等分頁。不僅能贊助預購,也可以在平台上直接購買取貨,或是閱讀設計相關專題吸收新知。線下實體獎項「聯合文創設計獎」也祭出高額獎金,提供設計團隊第一筆營運資金。

可以說,有.設計 uDesign 的格局更寬闊了些,不只是為缺乏資金的設計團隊服務,更是為「文創設計」而生。

聯合報系媒體事業藍圖(圖片來源

談到有.設計 uDesign 相較於其他集資平台的優勢,總監羅嘉惠 Nico 表示,以集資平台來說,大眾較於熟知的仍是 flying V 與嘖嘖,在上面集資的專案也較容易取得關注。但有.設計 uDesign 結合聯合報系的媒體資源,在產品曝光及宣傳上也能達到相同、甚至更廣大的效果。

線上媒體包含:udn 買東西的會員電子報、udn 聯合新聞網,以及 uDesign 為數三十萬粉絲的粉絲專頁,有.設計 uDesign 也會針對網站上的商品進行廣告投放;而線下媒體也有平面報、捷運報等實體刊物。不管是募資預購或是商品販售都極需仰賴媒體宣傳,這點有.設計 uDesign 可說是善盡優勢。

「 除了 0 ~ 1 的募資階段,我們更重視 1 之後的事。 」

另外,有.設計 uDesign 背端整合了電子商務平台,在集資成功後便能直接串接電商進行長期販售。若將團隊創業簡單分為兩階段,0 到 1 的集資階段以及 1 之後的販售階段,有.設計 uDesign 可以提供從頭到尾完整的服務及資源。而平台至今共匯聚了 300 多件台灣設計師品牌,及超過 10,000 件的設計商品,有.設計 uDesign 甚至能幫助團隊媒合不同的製造商及其他設計師進行合作。


第二屆聯合文創設計獎(圖片來源

2014 年,「聯合文創設計獎」創立。有.設計 uDesign 希望藉由線下獎項挖掘更多設計新秀,得獎團隊也能利用高額獎金作為初期營運資本。而不管是線上平台或是線下獎項,有.設計 uDesign 在過程中不停地修正優化,為了讓每項服務更精準地幫助到設計團隊。

今年剛結束不久的第二屆聯合文創設計獎,將參賽組別從第一屆的「產品組」及「概念組」,更換成「募資設計組」及「概念組」,更周詳地整合了從初始募資到最終銷售的過程。團隊得獎後能直接上架有.設計 uDesign 進行集資預購,成功後再與電子商務平台串接。


第二屆聯合文創設計獎 募資設計組「主廚開伙神器」 獲得首獎五十萬元(圖片來源

另外,聯合文創設計獎中設立的「文創經紀人制度」,從設計諮詢到資源媒合,提供團隊實務上的建議輔佐,讓設計團隊能走得更穩更遠。

有.設計 uDesign 展覽「台灣設計力」(圖片由有.設計 uDesign 提供)

有.設計 uDesign 展覽現場(圖片由有.設計 uDesign 提供)

「臺灣設計師不應該這麼辛苦,要什麼都會。」Nico 說道。

簡單的一句話,道出了平台的初衷與臺灣設計師無奈的現況。從線上到線下,不難看出有.設計 uDesign 對於臺灣文創產業的支持與貢獻。


有.設計 uDesign 團隊


|臺灣的文創產業需要整合

談到臺灣文創產業的現況,Nico 認為製造業是臺灣設計的優勢,但如何創造出屬於臺灣自己的文化語言,需要長時間的累積。儘管存在著一些問題,但總體來說她仍然抱持著樂觀的看法。

「現在臺灣的設計太過一小點一小點了,需要整合起來。」

同時兼任大學講師的 Nico,觀察到臺灣目前的設計師團隊,大多只有少數兩三人。在這樣的規模下,難免視野不夠,無法兼顧除了設計之外的面向。

設計以人為本,產品設計必須真的打到痛點、解決生活需求之外,也得思考生產、行銷、通路販售、品牌營運等問題。因此,建議設計師們可以多與不同領域的人合作,走出自己的圈子,不同的觀點磨合才能夠迸發出更耀眼的火花。


2015年新一代設計展活動現場(圖片來源

最後聊到前陣子剛落幕的新一代設計展,Nico 開心地說:「我蠻喜歡的,比去年好!」認為許多展品跳脫了純粹好看的設計,靈活運用創意融入日常,解決生活需求。

未來,Nico 表示,有.設計 uDesign 將更積極的為設計師尋找投資人,也不排除與其他同業、異業合作。希望能為台灣文創產業貢獻一份心力,共同打造更健康友善的環境。

更多集資平台專訪全在: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