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婚禮集資錯了嗎‬?

by 簡維萱

不久前才協力過台灣同志諮詢熱線的集資案,今天又看到同婚吵得沸沸揚揚,覺得有些事可以談談。

有人認為這次囍,THE ROSE 的專案是同志婚禮的一種濫用,不具備社會公益性,不應該向群眾集資;但原則上,只要你想提案,任何人都可以向群眾集資。
 
確實在台灣的脈絡下,社運與公益是群募的主流,但無論是文創、科技、新聞出版、甚至出去玩,群募的類別族繁不及備載,公共性一直不是群眾集資的必要條件——只要你能說服你的投資人,也就是你的群眾,把你的理念交換出去,你就能贏得投資回來。〈延伸閱讀:
集資爬山錯了嗎?
 
所以在資源有限,計畫無窮的現實中,群眾集資似乎本來就是一場價值觀的鬥爭。
 
哪個提案人,提出的理據比較能夠說服投資人,那麼他就能夠拔得頭籌、獲得實現夢想所需的資源。有人覺得政策討論平台重要(如:
政問)、或是給街友二次就業的機會(如:起家工作室)——哪些是最重要的、或是不需關注的,這一切議題的次序,就是意識型態的角力,也就是政治發生的地方。
 

因此回答,同志婚禮群眾集資錯了嗎?這件事本質上沒有錯,但群眾被引發的不爽,就顯示出該提案在技術上大錯特錯。
 
簡白一點來看,他們的溝通策略沒有共感——你們是誰?你憑什麼說這是同運?又憑什麼說自己「為愛發聲」?當硬要搬弄公共利益、或扯上同婚的政治正確,卻沒有相對應的論述厚度,看上去就只是場騙局。
 

那什麼是「成功」的同婚群募示範?就是最近全民瘋搶票的「愛最大 其實我們都一樣」演唱會。據官方宣稱,扣除成本後,所得全數歸給伴侶盟。在本質上,絕對是種廣義的群眾集資。
 
在同志主流化、婚權至上的年代,阿妹的同婚演唱會是必然會命中群眾核心關懷,但是就同志權益的公共性而言,奇怪的反而是少有人質疑:為什麼是伴侶盟?為什麼只有婚權是最至高無上的價值,而能夠先驗地獲得資源?
 
只拿幾個相關的集資計劃來看就好:

  • 今年熱線的愛滋巡迴教育計畫,五十三萬。
  • 去年同志偏鄉教育計畫,四十六萬。
  • 2015年的台灣同志大遊行,五十萬。
  • 一樣是去年的高雄同志遊行,十三萬。

沒有人過問婚姻以外的同志權益。只要有想婚的「愛」,我們誰都一樣;而不想婚以及其他,甚至不在資源分配的競技場上,還是回家吃自己。
 
暫時引用自己在《
台大爬山募資:才不是不爽捐就不要捐那麼簡單》一文寫過的話作結:群眾募資確實可以用來做好事,但在本質上並不是個社會資源重分配的工具。群眾募資依照的仍是市場邏輯,不用去期待所有弱勢能夠因此得到照顧、善良得到應有的獎賞。
 


其他你更該支持的群募案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