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法規限制好嚴格,2大股權群募證券商,1個團隊都沒有

by 數位時代

(圖說:私募媒合平台天使放大強調不二價,降低溝通成本,快速媒合。圖片來源:截自天使放大。)

在行政院、金管會和相關業者奔走下,股權式募資平台今年上路,元富證券與第一金證券,拿到股權群募經營許可已半年之久,兩個證券商都還沒有案源,陷入有平台無團隊的窘境。〈延伸閱讀:[專訪] 台灣股權群募正式上路,看全世界最成功的股權群募平台OurCrowd怎麼做?

(圖說:元富證券股權群募平台目前沒有團隊上架。圖片來源:截自元富證券。)

元富證券股權群募平台 7 月 7 日就已上線,是第一個獲得經營許可的證券商,但還沒有團隊在平台上募資。富證券表示,新創團隊對股權群募平台的『股東』有很大的疑慮。「新創公司共同創辦人可能才 3 到 4 人,若用股權群募平台找資金,股東人數可能比創辦人還多,造成公司經營管理問題,因此還沒有團隊在平台上募資。」另一家獲得經營許可的證券商第一金證券也沒有團隊,第一金證券表示,「最快年底就會有第一個團隊上線,還在準備期。」

(圖說:第一金證券雖然有團隊上架,但都還沒開始募資。圖片來源:截自第一金證券。)

台灣雖是亞洲第二個實施股權群募的國家,但因法規對平台經營與投資人限制都很嚴格,案源少難以吸引投資人。舉例來說。群募團隊的資本額要在 3000 萬元以下、未公開發行股份、一年內募資總額度不能超過 1500 萬元,而且每次募資只能找一個平台。而對於非專業投資人,單一募資案上限 5 萬元,1 年投資總額不能超過 10 萬元。

「根據現有法規,股權群募平台為了保持中立,不能針對單一團隊公開招攬客戶、不能從平台中盈利也不能投資團隊,民間業者經營股權群募平台的意願很低。」群眾募資顧問公司貝殼放大(Backer-Founder)創辦人林大涵指出。

有這些證券業者的前車之鑑,新進業者改成「私募媒合」,而非股權群募概念。貝殼放大的新平台天使放大(Angel-Founder),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為減少雙方溝通成本,天使放大平台中的團隊都明碼標價而且『不二價』,為賣方市場非創投主導的買方市場,加快媒合速度。」林大涵說。

天使放大為私募媒合平台,本質接近天使俱樂部線上版,以撮合專業投資人與募資團隊為主,不做一般投資人的生意。專業投資人成為天使放大的會員後,就可以接收募資團隊的創辦團隊、客戶、營收狀況、財務簽證與財務預測等資訊,降低投資人做調查的煩惱,曾製作「三分半鐘看不懂刺客聶隱娘」的動畫製作團隊「台灣吧」為第一個上架團隊。

做為亞洲第二個啟動股權群募的國家,看得出政府希望推動創業經濟的誠意,然而,不同於過去買賣股票或基金,這樣的投資觀念是需要一點時間去教育。更重要的是,社會也必須肯定創業的意義,因為只有願意創業的人夠多,才會有足夠的案源基礎。

「日前櫃買中心和金管會已邀集各業者,討論放寬相關規定,也有好的成果,股權群募平台的障礙一定會有所改變的。」林大涵說。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數位時代,作者:翁書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