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Kickstarter創辦人:Perry Chen 與 Yancey Strickler。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如果你是家備受注目新創企業的老闆,常見的 2 個選擇可能擺在你面前:公開上市或是大筆金額賣給大公司,這2個選擇都等於「賺大錢」,可是對 Kickstarter 的創辦人來說,貢獻社會、設立新創企業榜樣,都比賺錢這件事來得重要。
Yancey Strickler、Perry Chen、Charles Adler 等人一起創辦了群眾募資平台 Kickstarter,而前日他們正式宣佈,Kickstarter 將正式成為「公眾福利企業(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不會讓金錢賄賂主導平台上的計畫,只要是有創意的計畫都應該被成功贊助。
公眾福利企業在美國還算是一個相當新的企業概念,只有部分州別對這些企業有相關法律制定。而轉型成為這樣的企業後,也表示 Kickstarter「必須」做出對公眾有貢獻之事、董事會得考慮公眾利益進行企業決定,而 Kickstarter 也得定期回報自己的社會的影響力績效。
這項決定,更加凸顯了 Kickstarter 的獨特性。這幾年金流可說是大量湧進科技新創,像是 Uber、Airbnb、Dropbox 等,都成功募資十億百億美元,不斷擴張自己、追求更多利潤。
但是從名義上,公眾福利企業還是被歸為營利性組織,只是比起一般營利組織,Kickstarter 把自己冠上更高標準的透明化經營。像是一般公共福利組織每 2 年向股東報告社會與環境影響績效,但因為同時具備B型公司身份,Kickstarter 還是會每年報告成果。
這樣遵從組織目標、貢獻社會的想法,也讓 Kickstarter 自 2009 年成立以來,吸引了不少擁有同樣理想的工作者加入,比起自己能夠賺多少錢,他們更在乎組織的整體理想目標。
Perry Chen 與 Yancey Strickler 表示,他們希望 Kickstarter 變成公眾福利企業的例子,可以為新一代創業家設下範例,「當年輕的公司剛建立,開始思考怎麼運作與架構的時候,或許對他們而言,把所有『一般的選擇』都刪除並不容易。但他們或許可以想想長期目標,去思考、尋找他們真正在乎的價值是什麼。」
- 本文作者:楊晨欣,經授權轉載自 數位時代
- 資料來源:The New York Times、GeekWire
- 延伸閱讀:在幫助了無數創業者後,眾籌鼻祖是怎樣成為一家公益企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