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之路,從產業的尾端走向源頭|找回臺灣最好的油-茶籽堂臺灣籽苦茶

by 外部投稿

(圖/茶籽堂提供)

這一瓶苦茶油,茶籽堂走了 12 年,茶籽堂從清潔洗劑的原料苦茶籽向上溯源到苦茶油文化。

茶籽堂品牌從 2004 年創立,在經歷 2008 年金融海嘯之後重新反思品牌價值,近幾年投入苦茶油產業的復興,深入產地,走遍臺灣苦茶籽產區、拜訪苦茶籽農,只為了讓更多人看見臺灣最好的油。過程中,發現苦茶油產業面臨極大的困境:老一輩的農民走了,年輕一代卻不願承接,因此許多農地被迫荒廢棄耕;進口籽競爭,市面上 90% 的苦茶籽幾乎都來自進口,嚴重影響臺灣本土苦茶油產業。為了找回超過百年歷史的苦茶油文化,茶籽堂於 2011 年在苗栗蓬萊村簽下第一座契作農場,並以友善土地方式栽種、計算合理收購價格,保障農民更好的生活品質。

不只要找回臺灣最好的油,茶籽堂也希望找回苦茶油曾經興盛在臺灣的價值。契作計畫發展到後來,茶籽堂在 2014 年底成立農業規劃團隊,展開各種復興計劃,文化歷史記錄,全臺苦茶樹園保護計畫、苦茶樹苗新植計畫,其中包含透過契作協助宜蘭大南澳朝陽社區推動老舊農村再生、新北石碇苦茶樹園的水源保護、嘉義阿里山的檳榔園轉作與休耕地復耕。

(圖/茶籽堂提供)

2016年三月,茶籽堂更在宜蘭大南澳首度種下了第一批 3000 棵的苦茶樹新苗,並以隔年 3000 棵為目標,逐年持續增加,2016 年八月並展開苦茶油復興之路契作認養的集資計畫,希望能號召關心這片土地的人,用農業力量翻轉社會,透過農業創新與年輕世代的力量,將苦茶油的議題擴散出去,改變土地正在面臨的問題,讓苦茶樹的復耕計畫能持續下去。

茶籽堂立志讓臺灣成為頂級苦茶油的代名詞,一瓶好的苦茶油,由內而外都要被照料好,茶籽堂從源頭開始做起。苦茶籽來源堅持無毒栽種,並教導農民正確的栽培技術與觀念,與農民建立共好的夥伴關係。過去傳統榨油講求榨油率高與重烘培味道,茶籽堂投入研究獨家製油技術,使用低溫製油技術,保留更多珍貴微量元素與獨特風味。為了讓苦茶油商品擁有更好的使用品質,從 2016 年初即開始投入全新商品包裝規劃,以專業苦茶油為目標,打造新形象的臺灣籽苦茶油品牌。

(圖/茶籽堂提供)

油,然綻放,臺灣籽苦茶油

今年1月,茶籽堂臺灣籽苦茶油正式上市。

茶籽堂臺灣籽苦茶油設計概念,以一顆熟成的苦茶籽為發想,靈感取自第一滴油榨現瞬間,將這一刻的喜悅凝結下來,油瓶的瓜陵木蓋代表熟成的苦茶籽,瓶身的水滴造型象徵第一滴油落下的瞬間,油然綻放,完美呈現。

苦茶油百分之百來自臺灣各區域契作苦茶樹園產出的苦茶籽榨油而成。為了讓苦茶油有更好的保存瓶器,與新竹手工玻璃廠合作,打造臺灣第一支深色的手工玻璃油瓶,使用特殊灰藍色暗色玻璃隔絕陽光氧化,並透過氮氣隔絕讓苦茶油減少接觸空氣的機會,保持油品在最新鮮的狀態。

(圖/茶籽堂提供)

油瓶的木蓋,也別有巧思,將新北石碇苦茶樹園所修枝下來的苦茶樹木再利用,與臺中的木藝產業合作,透過老師傅的手藝,讓土生土長的苦茶樹,再創新藝傳承的價值。苦茶油的導油嘴,以苦茶樹葉為設計概念,使用食用級PP材質及特殊導流管設計,讓倒油使用更順暢,更能好好品嘗一滴油的難得珍貴。

翻開過去臺灣的工藝地圖,新竹的玻璃、豐原的木業、鶯歌的陶瓷等等,這些曾經興盛的產業,隨著產業外移趨勢,低價競爭的威脅下,正面臨著逐漸消失的處境,但有一群人仍繼續堅持在這塊土地上,守護這些美麗的風景。茶籽堂在復興苦茶油產業的同時,更希望以臺灣苦茶油為核心,結合更多在地傳統產業,讓這瓶油充滿人與土地的故事,傳遞臺灣美好的溫度與價值。

(圖/茶籽堂提供)

茶籽堂總經理趙文豪說:「我們只想做一瓶臺灣最好的苦茶油。」但是更深層的意義是:「希望可以透過茶籽堂所做的事,影響更多的人及產業,讓大家想起我們的土地,善待土地,並回到真實的土地上,讓大家回歸最原始的感動。」

本文為外部投稿,圖文由茶籽堂提供、群眾觀點整理編輯。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