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都市人回到自然裡學習!老校長借貸百萬建「野菜學校」傳承土地知識

by 外部投稿

(圖片來源:野菜學校創校集資共建計畫提供)
地瓜葉、川七、龍葵、過貓⋯⋯等都是餐桌上常見的菜餚,然而這些看似平常的野菜種類,實際上卻是在台灣這片土地屹立數千年、沒有經過人為培育或改良的作物。除了富含營養價值,「野菜」也乘載著來自閩南、客家、原住民等多族群過往共同的記憶。但隨著工業化、都市化演進,外來種改良的青菜增多,而原本隨處可見、平易近人的野菜,也逐漸成為被大眾忽視的雜草。

(發起野菜學校的兩位校長陳木城、陳清枝。圖片來源:野菜學校創校集資共建計畫提供)
擅長將教育結合地方生態特色,並曾發起「福連國小潛水畢典」、「建安國小螢火蟲復育」的陳木城校長(無敵校長),縱使多年來一直在體制內推動創新教育,對於野菜和土地,心中仍有一個未完成的夢想。因此,自 2006 年退休後,就找了相識 40 年的師專好友、宜蘭森林小學創辦人的陳清枝校長(阿枝校長),共同籌備一所能夠充分結合大自然,沒有課本和圍牆的「野菜學校」。

然而,要創建一所體制外的學習機構並非易事,為策劃人的無敵校長至今已借貸近百萬,但在硬體設備、講師培育及契作維護方面,仍有相當大的經費缺口。因此,想藉由群眾集資的方式發起創校共建集資計畫,希望每一位關心土地人,都能成為這所學校的「共建人」。

深耕教育逾 40 年,退休校長合夥打造野菜學校

陳木城、陳清枝校長為台北師專的同窗好友,學生時期兩人就非常熱愛文學跟土地,爾後,無敵校長進入公立學校任職,並在體制內追求創新,建立多所地方特色學校。而阿枝校長自 1988 年從宜蘭清水國小離職後,先後參與創辦宜蘭森林小學、擔任宜蘭人文國中小校長,在體制外積極推動實驗教育。

擔任福連國小、建安國小校長時,為連結地方和學校,無敵校長主動發起「潛水畢典」、「螢火蟲復育」等計畫,開創特色學校,並成為日後傳承的文化。無敵校長表示:「『野菜學校』應該算是自己創新教育的延續,小時候印象最深刻的是農田周邊的野菜,常常成為餐桌上的一道佳餚。然而,現在時代改變,我們現在吃的蔬菜噴滿化肥、農藥,也是經過改良,味道也跟以前不同了。

(在野菜學校,學生不需要背誦、追求分數,只要入田野親身體驗。圖片來源:野菜學校創校集資共建計畫提供)
與無敵校長不同,阿枝校長則在體制外教育深耕多年,從公立學校離開後,投身環境運動多年,曾搶救過宜蘭棲蘭檜木、百年淋漓樹,也為保護馬祖清水濕地向地方請命。在宜蘭出生、成長、任教的阿枝校長,對於地方創生有著特殊的感情,因此將自己的故鄉宜蘭三星作為建校起點,並認為:「在野菜學校,學生不需要背誦任何文字,也不用追求分數,只要入田野親身體驗,就能在大自然中找到答案。

從農田到餐桌,「野菜學校」鼓勵孩子在荒野中「動手做」

「野菜學校」預定地位於宜蘭三星鄉,園區初步規劃為四葉水田、原民野菜、葉脈野菜、瓜棚教室等區塊,包括育苗、翻土、種植全程採生物動力農法,也會設立生態廁所和堆肥區,整個校地都會落實生態循環,不噴灑肥料和農藥。目前規劃一日課程如下:

(孩子們可在野菜學校近距離觀察植物細節。圖片來源:野菜學校創校集資共建計畫提供)  
1.  野菜尋寶
透過猜謎題的方式,讓孩子或家長在葉脈野菜區尋找對應的種類。此區將種植下多樣的野菜,並預計以葉脈造型設計行走動線,讓體驗課程可以在田間的步道進行,近距離觀察到更多植物細節。

(品嚐野菜的特殊風味,也體會其背後累積的生活智慧。圖片來源:野菜學校創校集資共建計畫提供)  
2. 野生廚房動手做
野菜也可以作為餐桌上的美食,而且透過有機、生物動力農法種植,吃起來會更安心。這部分將會由專業的助教及老師,帶領小朋友烹飪採集來的野菜,除了品嚐特殊風味,也體會野菜背後累積的生活智慧。

3. 野菜獵人
野菜學校的旁邊,有一塊原生的荒地保留 50 種以上的野菜種類。會帶領體驗者到探索區學習辨認、採集野菜,進行實際紀錄。

 4. 蚯蚓、黑水虻小功臣
野菜學校最有特色的部分,就是從種植、翻土到育苗都用生物動力農法,不用農藥、機械等方式,而是以蚯蚓、黑水虻協助翻土、分解,讓民眾學習最簡單、傳統的種植方式。

5. 一日農夫談
最後,講師會邀請參與課程的民眾分享、發表今天的所做所學及成果,作為課程的結尾。

老校長為圓夢借貸百萬!群眾集資建校,打造食農教育天地

談起創建野菜學校的動力,校長們多次表示:「以前在不管在體制內、還是體制外,我們都有很多未完成的夢想。」「野菜學校」是陳木城、陳清枝校長對於土地文化、實驗教育及農業資源保存的延伸。目前陸續招募志工進行種植及保種作業,然而,創建一所學校除了預定地之外,設備、課堂講師及校地維護都需要一筆龐大的開銷,面對資金短缺,無敵校長雖然已經借貸百萬,卻仍然距離 370 萬的建校目標還有一段距離。

因此,這次「野菜學校」想要以群眾集資的方式,希望贊助者能夠成為野菜學校的共建人,募集 4,000 位參與者,集結這片土地的力量,除了讓人們重新建立起與大自然的連結,也盼這個融合台灣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等的野菜風土智慧可以成功地傳承。

>>> 點我前往野菜學校創校集資共建計畫頁面

本文為外部投稿,圖文由野菜學校提供、群眾觀點整理編輯。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