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失智,不再孤單失依──中華長照協會集資關懷獨居長輩,重拾溫暖生活的希望

by 外部投稿

(封面來源:《關懷獨老集資計畫》團隊提供)
你聽過「孤獨死」和「無緣死」嗎?隨著 2010 年,日本放送協會《NHK 特集》播出「無緣社會」專題,這兩個詞也開始引發討論。「孤獨死」意指被社會遺忘的獨居者,在住處去世後數日才被發現;「無緣死」則指一個人孤獨死去、無人送終,失去「血緣」、「地緣」、「社緣」(指公司職場)──與社會不再有交集、沒有任何緣分牽絆地離世。

老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人孤單變老、生活無法自理;在家跌倒爬不起來,食衣住行都成問題⋯⋯

中華長照協會成立 11 年來,致力於發展共餐陪餐、居家探訪、健康照護、陪伴就醫等服務,至今已陪伴 20 萬名弱勢長輩安穩終老。為了持續提供服務,2024 年 9 月,中華長照協會發起《關懷獨老集資計畫》,邀社會大眾共同支持,溫暖維繫獨居長輩與社會的連結。

(圖片來源:《關懷獨老集資計畫》團隊提供)
滿屋的雜物幾乎遮住窗外的光線,數十隻蟑螂和老鼠在牆上爬行──初次拜訪王奶奶,中華長照協會居服員琬婷看到的就是這副景象

今年 74 歲王奶奶,儘管有著輕微的失智症,依舊清楚記得過世 20 年的丈夫;每回提起,她的眼神裡總是充滿著懷念與溫柔。時隔許久,她仍然記得總鋪師丈夫做的魚香茄子、南瓜米粉,是僅存於她記憶中、再難復刻的美好滋味。然而,關於丈夫靈骨塔的具體位置,奶奶卻怎麼樣也無法想起,只依稀記得──抵達之前,會通過一條長長的樓梯。

我現在應該也爬不上去了。」每回說到這裡,奶奶眼中總帶著無奈與失落。

由於膝下無子,丈夫離世後,王奶奶獨自生活了 20 年。平時她靠著撿拾回收品過活、吃著過期的食物;市場收攤時,她就去撿爛掉的蔬菜與水果填飽肚子。然而,相較於物質上的匱乏,最令她難受的是,回家後得獨自面對一個人的安靜房間,沒有人陪伴、沒有人聊天,只能在孤寂中度過白天與黑夜。

日子漸漸磨蝕著她的精神健康,失智、憂鬱症、恐慌症紛紛找上她。2023 年末,王奶奶喝下農藥,決定告別這個彷彿再與她無關的世界⋯⋯

(圖片來源:《關懷獨老集資計畫》團隊提供)
萬幸,就在那天,中華長照協會的居服員如期到訪,及時發現了奶奶的情況,阻止了這場悲劇。

為了幫助王奶奶走出憂鬱,居服員做了許多努力──不僅替奶奶打掃房間,讓她能生活在乾淨整潔的環境,也時常到訪照料奶奶的日常生活,甚至陪伴她就醫看診。由於長期受憂鬱症和恐慌症所苦,王奶奶不時陷入情緒低谷,尤其每到黃昏時分,她的恐慌表現最為嚴重。為此,居服員特別調整了探訪時間,希望能陪伴奶奶安穩入睡。

漸漸地,王奶奶開始放下戒心,有了重新生活的希望;和居服員之間的對話,也慢慢變得溫暖而有生氣。現在的她,臉上多了笑容,偶爾還會哼起過世老伴最愛的歌曲。最近王奶奶還主動詢問:「你明天中午想吃什麼?我有點想喝珍珠奶茶跟控肉⋯⋯

(圖片來源:《關懷獨老集資計畫》團隊提供)
王奶奶並非特殊個案。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2025 年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將超過 20%);而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台灣 65 歲以上一人獨居的老年人口,人數超過 97 萬。

這些獨居長輩,有的被孤獨和病痛困住、有的無法三餐溫飽、有的甚至居無定所──有些房東不願意承租房屋給弱勢長者,擔心收不到租金、也怕長輩在房裡生病過世沒有人管。

中華長照協會成立 11 年,在全台設置了 12 個居家長照機構、14 個社區關懷據點,並打造 3 間獨老公寓,盼更多長輩不再流離失所,生活中充滿關懷與尊重。提供照顧服務之外,協會志工還會設計益智課程,為獨居長輩送上日常吃食、衛生用品、各種生活必需品,至今已陪伴 2 萬多名獨居長輩好好吃飯生活、陪他們聊天分享心情。

然而,近年來協會的募款成效不佳,需要幫助的長輩數量卻是持續增加──2024 年,中華長照協會預計需要 2,600 萬台幣的經費,但截至同年六月,還有高達 1,474 萬台幣的資金缺口尚未補齊。為此,中華長照協會決定啟動群眾集資,盼每月最少募集 10 萬元台幣,為弱勢長輩提供送餐陪餐、房屋住所、生活物資等生存資源。若每月集資金額達 60 萬台幣,協會計畫新設立 2 間長照服務據點、1 間獨老公寓,助更多長輩安享晚年。

邀請各界暖心支持,讓失智、失能、失依的獨居長輩,人生最後一段路不再孤獨,有人溫暖關心與疼惜、好好終老:

>>> 點此支持中華長照協會《關懷獨老集資計畫》

延伸閱讀

本文為外部投稿,圖文由《關懷獨老集資計畫》團隊提供、群眾觀點整理編輯。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