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救了上千隻擱淺海洋動物!盼群眾集資增設「復健池」延續救援行動

by 外部投稿

(封面來源:《中華鯨豚協會|搶救海洋保育類動物集資計畫》集資頁面)

計畫名稱 中華鯨豚協會|搶救海洋保育類動物集資計畫
集資管道 台灣 / WaBay 挖貝
集資期間 2023 / 05 / 24 (三)~2023 / 08 / 02 (三)
適合對象 關心台灣海洋動物保育議題、喜歡大海的你

成立於 1998 年的「中華鯨豚協會」,是目前北台灣唯一的海龜救援機構,但隨著 2020 年後北台灣海龜擱淺比例增長 51%,讓專門用於協助擱淺和受傷海洋動物進行康復的「復健池」不敷使用,而一旦擱淺鯨豚、海龜救援後的康復之路受阻,恐導致這些脆弱的海洋動物不幸逝去⋯⋯。

為了讓擱淺海洋動物能健康回歸大海,《搶救海洋保育類動物集資計畫》已於 2023  年 5 月 24 日 (三) 正式啟動集資,具備 25 年動物救援經驗的中華鯨豚協會,目標募集到每月至少 92 萬台幣,讓海洋動物救援得以延續!
>>> 點我前往了解《搶救海洋保育類動物集資計畫》詳細資訊

 
(圖片來源:《中華鯨豚協會|搶救海洋保育類動物集資計畫》集資頁面)
堅持不懈 25 年,專業人員齊守護脆弱海洋動物
中華鯨豚協會由一群致力於保護海洋的專業人員、擱淺處理專家、海洋生物獸醫師和學者組成,成立 25 年以來已執行超過千件的海洋保育動物救援行動,2023 年 1 月底更臨危受命成為北台灣(彰化至宜蘭)唯一執行海龜救援的單位,可說是「北台灣救援的最後支柱」。2023 年,中華鯨豚協會預計承擔至少 3 隻鯨豚、 13 隻海龜的收容醫療工作,而每一次的救援對經驗豐富的協會來說都仍然是場考驗。

海洋動物的擱淺救援不僅充滿挑戰,更是與時間的競賽。一旦海洋動物離開海洋容易受日曬加速脫水、被自身體重壓迫等原因而增加死亡風險,活體鯨豚在移送過程中死亡的比例就高達近 3 成。因此,身負重任的救援人員必須全年無休、隨時待命,全心照顧不幸離水的脆弱生命,直到牠們能健康回歸大海的那天到來。


(滿身傷痕的擱淺綠蠵龜。圖片來源:中華鯨豚協會提供)
北台灣海龜擱淺數激增 1.5 倍,增設復健池刻不容緩
受塑膠垃圾、船隻撞擊、漁業衝突、海域施工等多種外在因素影響,以及民眾通報意識提升,北台灣海龜擱淺數在 2020 年後驚人增長了 51%,同時鯨豚擱淺數也增長了 14%。擱淺的活體鯨豚和海龜需要進行復健,而海龜復健期平均長達 45 天,目前北台灣又僅有 2 組海龜復健池符合救援需求,隨著擱淺數量攀升,對於復健池的增設可說是相當迫切。

面對台灣日益嚴峻的海洋生態危機,中華鯨豚協會秘書長曾鉦琮表示:「台灣周圍海域的海龜都是一級保育類動物,鯨豚種類則佔了世界現存超過三分之一。呼籲大眾應共同守護我們所珍愛的海洋動物。


(中華鯨豚協會將康復後的海龜野放,看著海龜一步步回歸大海,令人動容。圖片來源:中華鯨豚協會提供)
啟動群眾集資,呼籲大眾加入海洋動物守護者的行列
為了讓更多擱淺海洋動物能健康回歸大海,中華鯨豚協會在 2023 年 5 月發起《搶救海洋保育類動物集資計畫》,目標金額為每月至少 92 萬台幣:

第一階段每月 42 萬台幣「空間建置」,用於建置適合擱淺動物的大小池組和研究教育空間。第二階段每月 71 萬台幣「醫療資源」,預計每年至少救援 13 隻擱淺海龜、2 隻鯨豚,並進行 15 隻死亡海龜、10 隻死亡鯨豚解剖,以釐清擱淺原因。第三階段每月 92 萬台幣「海洋保育」,將舉辦志工救援與照護培訓、海洋野生動物救援保育課程,加強北海岸、東北角和金門海域的海豚調查行動,參與國際鯨豚、海龜合作交流。

2023 年迄今,中華鯨豚協會在資源有限情況下已經救援 2 隻活體擱淺鯨豚、5 隻活體擱淺海龜,並野放1隻鯨豚與 2 隻海龜,目前有 3 隻海龜復健治療中。海洋動物擱淺並不會選擇時間,只能依靠人類努力堅持搶救,邀請大家響應支持《搶救海洋保育類動物集資計畫》共同守護我們珍愛的海洋動物:

>>> 點我前往了解《搶救海洋保育類動物集資計畫》詳細資訊

本文為外部投稿,圖文由中華鯨豚協會提供、群眾觀點整理編輯。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