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學生找她「解愛」!專訪蔡璧名:愛養自己成習慣,為心身留一片群山蒼巒

by jie

(臺大中文系副教授蔡璧名。攝影:張哲源)
如果這世上最好的禮物正來自於「你」,你願意和自己一起努力嗎?出身中醫武術世家的臺大中文系副教授蔡璧名,曾七度獲選臺大「優良教師」肯定,更著有《正是時候讀莊子》、《穴道導引》、《解愛》等多本暢銷書籍。蔡璧名擅長以生動舉例帶領讀者走進《莊子》的世界,知名創作歌手盧廣仲也是她的書迷,甚至拜她為師練習穴道導引和太極拳。

2022 年,蔡璧名與親子天下、群眾集資平台挖貝合作發起《醫道習慣》線上課程集資計畫,課程內容預計包含 8 大章節,融合中醫、太極與老莊經典,要幫助現代人習得一生受用的智慧,從「習慣」開始調養自己的心與身。

蔡璧名笑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更理想的自己,大家的願望「其實都一樣」,想要活得更充實、更自在、更幸福、更健康⋯⋯。否則我們不會在跨年那一瞬,雀躍齊喊 “HAPPY NEW YEAR”;也沒人會喜歡鏡中的自己一臉憔悴無光,看起來像黑白無常。

所以我覺得《醫道習慣》這門線上課程就是,幫助想要到達這個目標的人,能夠用最簡單有效的方法、用最小的負擔,養最好的習慣,過最自在的生活。

為何強調「習慣」的重要性?


(圖片來源:貝殼放大提供。)

送什麼生日禮物能感動自己?

蔡璧名回憶,自 2007 年檢查出罹患子宮頸癌第三期,歷經艱辛療程直到抗癌成功,「確實癌症是讓我改變習慣的一個契機,可是那沒有維持太久。」癌症治療期間她開始改掉熬夜、睡少的惡習,練習早睡早起、盡可能讓情緒平穩,因為發現只要一生氣,身體的流血疼痛便會加劇;療程結束後,她觀察到鏡中的自己,面容比以往更光彩、柔和了。

然而重返臺大校園沒多久,蔡璧名又漸漸回到罹癌前工時超長的生活,連學生都忍不住會跟她說,「老師,你又皺眉頭了!」。

我到底要怎麼『對付』我自己?」自認已經「死過一次」的蔡璧名,拒絕再交出失而復得的健康。她也心想,既然活到這個年齡、帳戶存有一定的積蓄,眼前已經少有「想要但買不下手」的東西;那麼,滿 60 歲時要送給自己什麼生日禮物,才能夠感動自己呢?


(圖片來源:親子天下提供。)

好的習慣,能讓你越來越好
練拳的人身子要輕盈,胸懷也是一樣,「我覺得最美好的東西並不貴。我想送給自己,能持續擁有不到 60 歲的健康跟心情,來完成未竟的理想與志業。」有了這樣的念頭後,蔡璧名開始研讀西方習慣學書籍,也對應到中文系出身的專業,驚喜發現書中的學理觀念,距離並不遙遠。

中國古籍很多內容跟習慣養成有關,例如荀子說『天生人成』、王夫之說『習與性成』,他們都告訴你,人不是一生下來就註定了,其實是被你的習慣『養』的。

蔡璧名形容,假設每個人的生命是一棟房子,日常生活裡的習慣便猶如一磚一瓦般累積、建構成這棟房子的模樣,例如連日熬夜氣色差、久坐不動影響體態,看似微小的細節都有因果關聯,「也就是說,你其實可以把你理想中的自己,這棟房子的樑柱與屋頂,經由習慣建立起來——我覺得,這就是我想送給我自己最棒的禮物。

前些日子,蔡璧名為家中植栽加裝了自動澆水與智慧照明系統,盧廣仲看到後大讚:「老師,我發現你加裝照明燈以後,植物看起來好茂盛!

蔡璧名聽了笑答:「不是『看起來』好茂盛,是這些光真的讓植物變茂盛了。」一旦擁有充足的環境條件滋養,植物得以生長得更好;人也應當從日復一日的習慣中,正視自己的需要。


(圖片來源:貝殼放大提供。)

提起筆,把想要的生活寫下來吧
很多人聽到『培養習慣』會有個誤解,覺得這是要規範我,要我不可以東、不可以西,可是其實不是的;我們是針對一個『你想要的自己』來為自己開處方,這是《醫道習慣》課程最重要的意義。

蔡璧名形容,「習慣」的實踐就像是去餐廳吃 buffet,我們都可以很自由地選擇、調配自己想要的習慣;每個人都是一座與眾不同的小宇宙,得以在日常飲食、睡眠作息與生活方式的種種選擇裡,形塑出理想的氣色。例如《醫道習慣》課程內容會介紹到中醫的「望診」和「切診」,都是用感官來了解自己的日常;經由中醫本草學,了解不同食材的顏色、氣味和屬性以後,無論是在自家廚房料理或訂外送美食,如何因應身體狀態調整飲食,答案都會更清晰。

搭配《醫道習慣》線上課程集資計畫,蔡璧名也特別推出《小步走》、《小月曆》兩本實體手帳作為集資回饋品,其中《小步走》鼓勵你寫下屬於自己的生活提醒、實踐後便撕去內頁,數月累積下來,波浪狀的紙張撕線痕跡會形成層疊山巒造型,那是你用韶光淬鍊而成的「更好的自己」。

而《小月曆》則帶來每日行程規劃欄位、佐以蔡璧名歷年書籍的經典摘句,日日用文字陪伴你,優化生活的軌跡。


(圖片來源:貝殼放大提供。)
你如何對待自己,身體都寫有痕跡
「習慣」的影響力,也會顯現在臉上嗎?蔡璧名在臺大開課教〈醫道習慣〉與〈醫家經典選讀〉,有次她在課堂提到「息黥補劓」,「」是指古代犯人臉上刺字塗墨的痕跡、「」意為割掉鼻子;活在塵世間的人們常受外在環境影響,抹去了可以輕鬆靈活如赤子的自己而活得像個囚犯,因此「息黥補劓」意思是修整殘缺的面容,回到原本的模樣。課後她出了份作業請學生思考:「檢視你過往至今的人生,你的臉上是否有『黥刑』?如果有,那會是什麼?

作業收回來一看,有人自覺臉上被刺了「成績」兩字,從小到大都讓分數高低決定了爸媽如何看待自己;也有人血淋淋地寫下,「我的臉一邊是『女』、一邊是『又』,我就是個『奴』,分數的奴才。」蔡璧名批改著手邊一份又一份作業,發現好多學生寫出類似心情。「你忽然有一種感覺,到底是什麼樣的價值跟教育,讓孩子們變成這樣?

還有一次,她在課堂上讓大家觀察彼此的臉、練習讀出「臉」的故事,並請自願分享的同學們站出來,氣色相近的人站在一起,儼然「人臉色票」般精彩。接著蔡璧名逐一關心,氣色紅潤的同學平時飲食均衡、早睡早起、規律運動,而面帶青黑的同學,一問之下原來是經常入夜還大量勞動、熬夜。把人的身體看成一座森林,一草一木或枯萎、或繁盛,都是「習慣」澆灌出來的痕跡。

蔡璧名靈活親切的教學風格,讓修課同學們對學識有了全新的興趣,也有學生當她是愛情顧問,甚至下課會主動跑來和她分享:「老師,我最近交了個新對象,是個很莊子的人!」她樂見青春盛放的學子們,不再只把尋愛焦點放在容貌和身材,還有思想通達的程度。


(圖片來源:蔡璧名提供。)
珍視當下,自在向前行
若愛是全人類最原初的共同嚮往,如何能夠「愛而無傷」?疫情撕裂全球的 2020 年,蔡璧名出版《解愛》一書,透過《莊子》與詩歌經典,引領讀者在親密關係的情與愛裡,學習擁有完整的自由。

蔡璧名透露,當時會寫這本書有一層更深的感情是:「想用《解愛》來拯救 20 歲的自己,可是來不及了;看到現在 20 歲人的愛情課題,便更想救援他們。」善感而多情的蔡璧名,在中學時期常被同儕形容是很「不食人間煙火」的人;但她笑了笑說,那時她其實和大家一樣在意成績,也在意感情世界——她心裡其實覺得,相較於家人,自己是個「俗人」。

可能我從小成長的家庭裡,價值觀就跟醫道很像。」蔡璧名記得小時候第一次拿了第一名成績單回家,父親對她說:「我希望你拿的不是成績單上的第一名,是人生的第一名。」而她擔任學藝股長要負責繪製「消除髒亂」的主題海報時,父親僅淡淡說了句:「重要的是消除內心的髒亂。」當年還沒開始練太極拳、還沒進中文系,也還沒接觸中醫理論的蔡璧名,只覺得這類話語每天聽,卻聽不太懂;長長的路走著走著,彼時未見的風景,如今已了然於心。

>>> 點我前往蔡璧名的《醫道習慣》線上課程集資計畫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