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來源:ふるさとチョイス)
在 10/31 發生的首里城火災後,沖繩縣那霸市政府發起了「重建首里城」的集資計畫,上線三天內就募集了超過 3 億日圓;刊載該集資計畫的 “ふるさとチョイス (Furusato Choice)” 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集資平台,原則上只開放自治體 (地方政府) 擔任提案者,而各地政府發起的專案目標不只是建設、修復、社區發展,也包含了勞動議題、疾病研究、弱勢補助、文化發展等等特定領域的支援。集資頁面除了附上 SDGs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的相關說明,多數也都適用於「故鄉稅」的規定。
(圖片來源:ふるさとチョイス)
故鄉稅是什麼呢?
自 2008 年起,日本通過了地方稅制的修法,推行「故鄉稅(ふるさと納税)」制度——包含住在日本的外國人在內,納稅人可以直接針對自治體發起的特定專案納稅,除了 2,000 日圓的自行負擔金額外,其餘額度都可以折抵原先應支付的次年度居住地稅 (地方稅) 和一定比例的當年所得稅(中央稅)。新制推行的第一年,故鄉稅稅收總額是 81 億日圓。
到了 2015 年,故鄉稅稅收總額已經達到 1,652 億日圓,2017 年更刷新紀錄成長到 3,653 億日圓,甚至也有針對企業的故鄉稅服務窗口。在非都市地方政府喜於得到新財源的同時,居住人口密集的大都市稅收卻碰到了極大的挑戰——故鄉稅推行之後,在稅務上得到利多的共有 1,279 個自治體,但也有 462 個自治體的稅收不升反降。
(圖片來源:ふるさとチョイス)
故鄉稅為什麼這麼紅?
各地政府為了爭取更多的稅收,紛紛推出了各式各樣的回饋贈禮吸引人贊助(納稅),從當地特產、旅遊包套行程到不特定用途的禮券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除了以動畫《少女與戰車》為首的一系列 IP 衍生的地方創生計畫外,也有一看就超級吸引人的豪華回饋組合,例如 2015 年上半年度地方稅冠軍的宮崎縣都城市就推出了 500 萬日圓的方案,贊助者可以得到「半頭和牛 + 七種口味共 15 公升燒酒」的超高級套餐等。也因為這些爭奇鬥豔的專案,後續衍生了「故鄉稅特典」刊物,讓民眾快速瀏覽各個故鄉稅計畫裡「最有價值」的回饋品。
針對各地政府在回饋品的價值競逐,日本總務省要求「回饋品價值不得超過繳付故鄉稅額的 3 成」、「不得以禮券性質呈現」,但回饋品的價值到底應該怎麼認定?是以地方生產價、終端銷售價,還是有其他的計算公式?至今仍然沒有明確規範,同時,這些要求偏向勸說性質,沒有對應的罰則。
對於好不容易找到一條財務明路的地方政府而言,這樣的財源顯然不是能說停就停的,各個自治體之間的對立 (特別是城市與鄉村之間) 確實也因為故鄉稅的總量上升而逐步激化,但如果這樣的模式能夠讓民眾更樂於繳稅、更能感受到自己繳付的稅金有其功用,那長期來看,肯定還是一件好事。
而「重建首里城」集資計畫不同於其他的故鄉稅集資計畫,它沒有提供任何回饋品,就連常見的「留名」、「感謝函」等也不存在,目前對於重建的進度說明只有很簡單的「成立委員會」、「在數年之間重建完成」等描述,但一樣在極短時間內就得到了大量的關注與支持。
(圖片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
台灣有可能推行故鄉稅嗎?
在台灣,由於稅制制度的不同,若要完全比照日本故鄉稅的制度,在現階段是有困難的。國家發展委員會目前正鼓勵地方政府設立「地方創生專戶」——若企業單位指定捐款至這些專戶,則可以得到全額抵扣企業當年所得的優惠。然而,如果不修法,在用途並非像日本故鄉稅一樣單一且清楚、參與對象也只限於企業單位的狀況下,預估是不太可能達到日本故鄉稅的熱潮。台灣一年的公益捐款金額超過 500 億元、被詐騙的金額可能更數倍於此,如果把政府錯誤的施政、蚊子館也算進詐騙的數額,那金額應該是天文數字。
不論是日本或台灣,我們從來不缺乏愛心,少的是明確的目的,還有可信任的執行者——如果上述兩個條件還需要時間的累積才能成立,也許靠名、利、權、位等等的誘因來爭取認同是個相對簡單的選擇,而這些回饋方案的規劃,也是當今民間團體在議題類集資計畫上不得不花的心思。
想一想:
1. 如果台灣真的能夠修法由政府推行故鄉稅,你會支持嗎?
2. 你最想支持的,又會是由哪個地方政府發起的什麼計畫呢?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願意以最直接的行動支持群眾觀點,在文章正上方有個「媒體小農捐款灌溉」按鈕,按下它就能灌溉點數給我們滿滿的鼓勵,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群眾集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