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Dares Wins!」電機碩士用遊戲設計玩出台灣競爭力(上)

by 大晴

先來說成績吧,

 

  • 2014年榮獲美國玩具奧斯卡獎銀獎(Parent’s Choice Awards Silver Honor)&年度百大玩具獎(Dr. Toy’s 100 Best Awards),是第一間打敗樂高、孩之寶等國際大廠的台灣玩具設計公司。
  • 最新力作《世界冒險》,是全球第一款實境考古遊戲。8月初開始預購,一小時內即超過300人訂購。
  • 動物親子桌遊《臺灣特有種》集資僅一個月即有近200人支持,長踞flyingV冠軍寶座半個月之久。
  • 是全台第一個幼兒Maker(自造者)玩具的設計開發商,產品銷售多國,包含歐洲、美國、紐西蘭、泰國、馬來西亞…,累積訂戶突破1,000人。

 

看完以上列表,你或許會直覺的以為,這應該是出自設計背景的團隊;或是從小浸淫在遊戲的達人;或是家族第二代轉型成功的故事。

 

但⋯⋯

這一切是由一個電機碩士,在沒有家族背景,沒有充裕資源的環境下,從0開始,在短短4年中奮力衝撞出的“世界冒險”。很多人說,要找到工作的“熱情”,不過,“熱情”是什麼?這吃不到摸不著的東西該怎麼定義?如果你一直對這個形容詞感到好奇的話,以下故事或許是最佳解釋。

 

冒險起點:「到美國後,才發現學習可以這麼好玩!」

林啟維,故事主人翁,今年28歲,為Shepherd Kit, Inc. 綿羊犬藝術有限公司創辦人暨執行長。從台大電機系畢業後,到美國 UCLA (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電機系繼續深造。LA 是美國的娛樂重鎮,處處流露歡樂氣氛,即使是博物館這種印象中嚴肅靜謐的地方,都能讓人像身處遊樂園般的有趣。

 

「美國的產品、裝置、空間,擺明就是好玩!他們很擅長用好玩的方式帶入知識的主題學習,博物館裡的小博士一開口講解,小朋友們都聚精會神的聆聽。其實小孩子比我們想像的敏銳許多,他們分得清楚哪些是在玩、那些是要學習的。」反觀台灣,學習一直都是相對嚴肅的,大人們拼命想塞一堆東西,我們的“有趣”,就僅是偶而點綴的那些圖片。於是啟維開始思考,是不是能做些什麼,能讓台灣的教育也可以變得好玩?

 

第一關:就業?升學?創業?「我無法忍受沒有太多變化的事。」

另一方面,在美國深造期間,很自然地開始思索下一步:要繼續升學念博士當教授?還是到創業殿堂矽谷闖蕩?

 

與周遭朋友、前輩們討論後,他發現,這兩條路畢竟都還是會因為「文化差異」&「外國人身份」而早早面臨天花板。綜合許多前人經驗而言,這些選擇約莫在26~30歲就會達到巔峰,之後漸趨穩定,不會有太多變化。這樣子的線性發展之路,這個眾人眼中的“好歸宿”,看在天生不服輸、想挑戰自己的啟維眼中,總是不甚對眼,因此“創業”,自然就成為當時的最佳解。

 

第二關:創什麼業?「只有____是奢華必需品!」

確定了創業後,下一步就是要思考:創什麼業?在美國期間,啟維不斷思考各種可能性。他發現,台灣的熱門產業往往非常密集,例如旅遊、服飾、食品⋯等,在競爭密集的情況下,難有突破性的發展,除非是相關領域出身,或是掌握很好的資源。

 

另一方面,他一直對設計、展覽、藝文、創作等都很感興趣,只是這些領域都已有很多人投入,加上年輕族群的消費力有限,在市場發展有侷限的狀況下,只好割捨。

 

不過,有個領域其實潛力很大,但始終乏人問津,那就是「親子教育」!為什麼這塊一直為人忽略呢?他分析原因有二:

  1. 創業者往往會選擇與自身相關或是熟悉的領域,所以app開發、旅遊、美食等,自然是首選。創業者大多較為年輕,還沒有小孩,因此親子這塊市場,容易為人忽略。
  2. 進入門檻高。啟維認為,進入障礙相對高的兩個市場,一是醫療,一是親子。因為前者涉及安全性,而後者除了要安全,更難的是還要有信任度,要做到讓家長們安心本來就不容易,名聲的建立更需長時間的驗證與累積,這對一個新創團隊來說,是個極高的挑戰。

 

在美國見識到“好玩”的學習,加上對市場貧乏的觀察,加上他認為小朋友的教育不僅是必需品,還是唯一“奢華”的必需品。種種因素加乘下,哪裡挑戰哪裡去的他,於是回台灣開始了這段冒險旅程。

 

第三關:如何創造資源?「對所做的事情,一定不能只有最低底線的喜好,而是要有超高熱情的支撐,你才有辦法熬過理想實踐前的這一切。」

剛開始的時候,啟維先從舉辦活動課程著手,但他隨即發現,實體活動什麼都要自己來,且活動的收益很少,更無法量化。量化就會吃人力,付出人力就無法發想、製作新的企劃,這違背當時希望做各種主題嘗試的本意。此外,實體課程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影響範圍太小太慢。那麼,有沒有更好的方式能將概念具體化的擴散出去呢?最好的方式就是:

 

「產品。」

 

有人建議,美國桌遊產業發達,何不直接進口就好?「文化差異」,仍是那個難以跨越的鴻溝。美國的桌遊有精緻的,但更多的是需要動手組裝的。美國的家長很習慣DIY,也都會帶著孩子一起動作做,車庫常就是親子互動的場域,但亞洲的家庭沒有這樣的習慣與能力,即使準備齊全,只要幾個步驟就可完成的,還是會被視作複雜而排斥。不過,過程的複雜度也經常代表學習的濃度,動手做往往能啓發小朋友更多,因此,為取得平衡的中間點,勢必須自己開發。

 

一開始懷抱著美好憧憬,漸漸發現到處都是困難。「現實與理想始終無法平衡。」啟維苦笑著說。這個過渡階段最痛苦,但還好有之前努力的成果與成就感的支撐,相信自己做得事情是對的、是好的。

 

為了創造資源打造自己理想中的產品,他與朋友分租辦公室;不給薪,有收入才支付夥伴生活費;儘量將開銷降到最低。接著申請政府補助計劃,隨後又設計產品的年訂機制⋯種種嘗試都是為了先將最基本的金流穩固住。「對所做的事情,一定不能只有最低底線的喜好,而是要有超高熱情的支撐,你才有辦法熬過理想實踐前的這一切。」

 

最大關卡:品牌打造之路。 「沒有產品理念,一切都是空!」

產品企劃與開發從一開始就是由啟維自己一手包辦,包含:該有哪些內容?這些要素要怎樣排列呈現?該增刪什麼才會更吸引人?「最初的版本超陽春!經驗是慢慢累積出來的。」他靦腆的說著。

 

不過,產品的發想設計與尋求工廠製作相較起來,後者的困難度頓時倍數成長。

 

「老實說,中間超級想放棄。兩年前我們開始接觸“燒陶”的製程技術,深入探訪陶瓷重鎮:鶯歌與苗栗。我已經忘記當年開了幾百公里往返的車程,遇到多少因為我們團隊小、訂單小,直接打我們槍的廠商了。」

 

為何沒有人願意製作呢?因為「品牌單」遠不及「代工單」吸引人。台灣工廠的製作、代工能力雖然都很優異,但東西做出來後,就用中低價銷售。低價策略通常都會奏效,收入不錯的情況下大家當然只做產品,不會想經營品牌、不會想做複雜的事。可是,產品背後沒有人知道是誰企劃製作的,當產品精神是空殼,削價成唯一手段,沒有理念、沒有故事的事物,一旦跨出台灣,就沒有發展空間!

 

多年來,啟維用最卑微的身段去接觸這不熟悉的領域,拜託他們、感動他們,讓這些廠商給綿羊犬一點施展理想抱負的機會。所幸,在不放棄的來回奔波後,皇天終究不負苦心人。我眼前一個個精緻厚實的公仔,說明了什麼叫魔鬼就在細節中

(▲ 從左上至右下:陶製兵馬俑、黃銅黃金面具、瓷製維納斯、櫸木馬雅年歷)

 

「這些細節真的非常麻煩、很麻煩⋯⋯(強調N次),也難怪沒有人這樣做過。比如這個黃金面具,我們堅持全用黃銅打造,重達230克,是一般塑膠公仔的10倍重!」

(▲ 實驗階段的各個版本)

 

「這些都是陶製的,工序非常複雜,要有3~4個工廠一起配合。首先你要畫好圖稿,然後請專業模型師打模。模型一隻就要好幾萬,因為身上的細節我們都非常要求。模型是用空心灌,拼接起來燒的時候會有接縫,接縫處該如何調整也有相當多的know-how⋯⋯」

 

也因為當年親自跑這幾趟,啟維才了解甚麼叫「品質」。握在手中理所當然的一切,背後竟然包含各種技術。不論是顏色、質地、堅固程度,都會因為些微的製程差異而有天壤之別的結果。

 

堅持出來的東西到底好在哪裡?「我記得第一次將產品送歐盟 CE 檢驗,標準值 10ppm 的甲醛,我們達到最低標 > 0.3ppm!這就是天然、這就是安全,這就是“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也是這個瞬間我才明白,所謂中國有毒物質超標 10倍、100倍的東西是有多誇張!」

 

產品之外,行銷宣傳又是另一個耐力馬拉松。「我知道有門檻,但門檻實在比想像中的高很多⋯⋯」對新創團隊來說,獲得一個客戶的成本很高,因為需花時間精力跟顧客面對面解釋,或是用電話、網站、DM、email、活動⋯⋯等各種管道多管齊下。每一個環節都是挑戰,要說明為何跟別人不一樣,這不是買爽的,也不是裝飾品。

 

「第一次辦營隊的時候,我還以為放個DM就萬事OK了。」但實際狀況是,這類活動得靠口碑與名聲。為了不斷傳遞理念,光是網站,他們就嘗試了三個版本,這次的世界冒險是第四個!「網站的目的是要讓大家了解。太簡短無法傳遞核心價值;太複雜也會讓網友沒有耐心去理解,所以我們不斷嘗試。」

(▲ 《世界冒險》官網)

 

總是積極把握每個機會的啟維,對於這兩三年來最火紅的群眾集資crowdfunding,當然也是躍躍欲試⋯⋯(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