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老派生活,將零感變靈感——專訪設計師王艾莉

by 大晴

(封面來源:《PPW 計畫》集資頁面)

(▲ Life Clock by Bertrand Planes)

現在是⋯⋯,32 點 53 分?等等,這是什麼奇怪的時間?

原來,這是款被調慢了 61,320 倍的「人生時鐘」。如果將你一生的長度用一個時鐘來表現,你現在走到了哪裡?看著抽象的壽命長度,變為具體化的象徵,你是多了些恐懼?還是有更多的踏實感?你是否會更珍惜當下的分分秒秒?

(▲ The Ape and The Child by Winthrop Kellogg)

美國心理學家 Winthrop Kellogg 在 1931 年執行了一個相當具爭議性的實驗:讓自己 10 個月大的兒子 Donald 與一隻黑猩猩 Gua 一起生活,每天吃一樣的東西、穿一樣的衣服、學一樣的東西。Kellogg 想要藉由這樣的嘗試,了解學習與先天/後天間的差異。初期,猩猩 Gua 在許多方面的表現上勝過 Donald,不過幾個月後,當需有越來越多的思考觀察時,Gua 的發展就遇到了瓶頸。原本預期進行 4~5 年的計畫,也在不到 1 年就停止了,因為猩猩沒有學會當人類,但自己的小孩卻開始學當猩猩了。

上面這兩段圖文,是不是很有趣呢?其實這些內容出自兩張明信片,是設計師王艾莉提出的新計畫 PPW (Post Per Week)— 明信片式新型態刊物計畫的一部分內容。

- 老派生活的必要

這一切的開始,是去年 11 月底。一張從成堆帳單、稅單、廣告信件中滑落而出的手寫明信片。卡片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乘載著遠方久未連絡的友人問候,這些文字帶出的眾多回憶頓時湧上心頭,讓當時忙碌的艾莉有著「周遭仿佛停了下來」的感動。這樣的心情,讓她延伸思考,信箱,難道只有令人厭煩的帳單與廣告嗎?是不是也能藏著驚喜?

此時,恰好年末倫敦行即將出發,艾莉便嘗試進行一個延續自這張明信片的的驚喜實驗。她在臉書上寫道:「如果你相信我,就把你的姓名跟住址給我。」沒多久,超過 200 組的姓名與住址湧入。倫敦之旅中,艾莉拍了許多街景美景,洗成明信片後,寄給了其中 50 位朋友。一個月後,越來越多人回信給他們,「好感動喔~」是大家共通的回饋。整個實驗下來,艾莉發現,實體信件給人的親切溫暖,紙張帶給人的重量感,是虛擬世界的互動無法比擬的。

在求快求新的年代,或許生活有時就是要回歸老派,讓新舊交替,讓力量再生。於是,艾莉與團隊開始構思一週一明信片的 PPW 計畫。他們希望藉由一張小小的紙,為生活種下星星之火逐漸燎原的改變。

首先,改變的起點是「閱讀」。現代人生活忙碌,「沒時間」成爲不閱讀的理由,社群網絡上的文章,又多半是娛樂性質與未經考察的內容。不閱讀或是錯誤的閱讀,對思考都是負面影響,因此,團隊成員們每週會討論涵蓋旅遊、展覽、設計、藝術等各層面的資料,或是邀請各領域專家為大家撰寫,將國外濃厚精彩的資訊轉為營養的明信片膠囊,讓大家在搭電梯、等公車、吃早餐時,就能方便的「一口閱讀」,讓零碎時間變成知識補給站。

(▲明信片背面的雙語照)

第二,團隊堅持在有限的明信片空間裡,讓資訊雙語並行,也就是明信片版的空中英語教室。「我們希望讀者多接觸國際訊息,多看看主流媒體外的世界,所以內容多是國外資訊。這樣一來可以鍛鍊語文能力,另一個好處是,方便大家更深入的延伸研究閱讀。」

(▲ PPW 明信片特殊的兩聯式地址欄設計)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希望藉此,重新鏈結人與人間的關係。「現在社會案件很多,我認為核心原因都是『不知道如何溝通』。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的相處與溫度是截然不同的。」基於此因,PPW 的明信片,有著異於一般尺寸的特殊設計。它有獨特的兩聯式地址欄,你讀完後,可以將舊欄位撕掉後再轉寄給別人。「我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試讀讀者們收到後在臉書上發文,他們的朋友們都會留言希望轉寄給他。」這樣的人際互動,就是這個計畫最希望推動的行為改變。

另外,團隊也觀察到計畫中一個衍生的現象,就是大家都「太急」!現代生活,溝通管道零時差、選擇多,購物從雙腳進化到雙手,到貨送達也從 24 小時進化到 6 小時。快步調的日常,讓一般人無法忍受慢。 PPW 試讀過程中常收到很多進度詢問的電話/信件,大家早已忘記,平信需費時 3~5 天的寄送時間。

「我常想啊,人越來越長壽,應該要越來越不急才對啊,但大家都反而希望再快、更快。現在很多人的病,其實都是太快太躁造成的,希望藉由這個計畫,讓大家慢下來,學習等待。」PPW 每週寄出的時間是未定的,收到的時間也未定,因為每區郵差伯伯的送信速度不會一樣。有可能你這星期收到 0 張,下星期一次收到 2 張。總之,PPW 計畫期望用隨機的、不定時的這個過程,讓讀者們「慢 下 來」,重新體驗老派生活的哲學。

- 每日基本功,零感變靈感

除了這次的 PPW 計畫外,艾莉為人熟知的,就是一連串探討人性、深入社會,充滿幽默的作品。例如:「身高椅」、「抖腳椅」、「放屁椅」、「切斷手機信號的餐桌」、「可以騙過自己的體重計」、「能反映心情的快樂打氣機」、「倒數計時的婚戒」⋯⋯那些在生活中的日常存在,艾莉總能像變魔法般的,讓平凡變得不平凡,將平淡加上會心一笑的驚喜。

相較於一般人的「零感」,艾莉如何讓自己的「靈感」源源而來?第一個提醒是:「不要安於現況!」如果每天重複做一樣的事、生活日復一日的規律,人生怎會有驚喜?你的作品又如何能成為最有創意的那個?

第二個秘訣,是每日堅持的紮實基本功。艾莉每天早上會用 40~60 分鐘的時間大量閱讀,範圍不僅設計,還有各領域的文章、新的觀察研究等。「這個習慣的養成,是因為當初到英國留學時,某次聽演講,發現自己對設計領域的基本知識嚴重不足。那些大家熟識的大師名字,我竟然聽都沒聽過。這個感覺很可怕,就好像你想當一個廚師,卻連菜名都不知道一樣的恐怖。」

對設計領域的濃厚興趣,加上對相關知識的求知若渴,於是她開始逼自己每天一定要寫部落格。一開始相當痛苦,往往一個小時了都下不了筆,不過 9 年下來,現在的閱讀與書寫不僅輕鬆許多,這個習慣更是她靈感資料庫的重要來源。

「很多設計人,要做什麼才看什麼,這樣根本來不及。因為一般的 project 只有 2~3 週的時間,這段短時間內你要看又要做,根本來不及。平時就要一直一直累積,不要短視,要看大一點。」

- 用設計「讓人想更多」

畢業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互動設計碩士(Royal College of Art, MA Design Interactions)的艾莉,認為互動設計,就是要透過設計來探討人跟社會的議題,就如同歌手用寫歌唱歌來表達感受;舞者用舞作傳達意念;作家用文字敘述自身觀點般。

也因此,在接觸了這麼多國內外設計師的創作後,艾莉最欣賞的兩位,一是 Mathieu lehanneur,另一位是 Anthony Dunne。「其實我喜歡的都非主流,但我很欣賞他們總能做出『讓人想更多』的作品。」

(▲ Toxic Tuna Soy Sauce Dish 醬油碟 )

前幾個月,艾莉與團隊一起開發設計了這款「讓人想更多」的醬油碟– 讓你在沾醬油時,提醒自己在生活裡碰觸不到的遠洋,上演著不斷重播的漏油事件。藉由日常小物的巧思,提醒我們正視碳足跡,多支持在地生產,減少船運頻率,避免漏油事件一再發生。

那麼,對於”台灣市容“這個讓很多人不得不想更多的議題,若有機會來個改造,艾莉會怎麼做?她不加思索的回答:「植物!」。去過許多國家,艾莉發現台灣與其他地方相比,其實是相對綠化的國家。走在巷弄中,無論是門口或陽台,可看到家家戶戶幾乎都有盆栽;建國花市每到週末總是熙熙攘攘、人聲鼎沸的景象,也可見民眾對植栽園藝的喜好。不過,艾莉觀察,很多人家中的植物養到後來都一息奄奄的成堆擺著,還有那些不是塑膠白色就是磚紅色花盆的單調顏色,都讓艾莉覺得十分可惜。「如果大家都能有多點園藝美學素養的話,每條大街小巷一定都會有嶄新的氛圍,這也會是城市裡最美的顏色!」

- 給新鮮人:「喜歡設計,並不一定要當設計師!」

邁入六月畢業季,代表台灣將有新一批的設計系學生進入職場。設計,是近來的熱門產業之一,許多人擠破頭想參與其中,但其實這一切並不如想像中的光鮮亮麗,更不是坐在電腦前畫畫圖就結束了。身為職場前輩,又是新一代設計展的評審,艾莉建議新鮮人:「喜歡設計,並不一定要當設計師!」

接觸設計有很多種方法,一個設計案件的完成,需要設計師、專案管理、文案操作、行銷公關⋯等各種專門環環相扣的才得以圓滿進行。設計,需要很長時間的一個累積,不妨多方嘗試,不要畫地自限只想從事某類別的工作。

(▲圖片來源:嘖嘖)

- 給群眾集資潛在提案者們:「群眾集資不簡單,事前準備要完善。」

這次在嘖嘖上的專案,原先只設定 8 萬,結果 4  天就達標,兩週內即超標 200% ,目前更已達 25 萬,累積 100 多人支持。「我們原以為這種東西較老派,可能需要較久的時間醞釀。我自己分析超標原因應是有不少參與試讀的朋友回來訂閱,也有部分是香港等海外的朋友,還有很多非設計系但喜歡設計的人。透過群募,我們有成功吸引到不同領域的贊助者。」

那麼,身為集資成功的提案團隊,艾莉怎麼看群眾集資呢?「群眾集資的好處,最根本的就是資金,可以讓提案者不用擔心貸款、墊款等的問題。第二個很重要的優點,就是可以先測試構想與商品是否受市場歡迎。另外,它也是種廣告,讓不同領域的朋友能看到有這樣的計畫。」

不過,有多大的好處,就有對應的多大準備工作。「我們原先也是想說,群眾集資不是寫寫文案、拍拍照就好了?」結果整個過程準備起來,7~8 人為數不小的人員編制,含文案寫手、專業攝影師等,竟也讓團隊投入了整整兩週的時間,才將計畫頁面所需的素材完全搞定。所以艾莉提醒,如果團隊只有 1~2 人,記得要多預留些準備時間,1~2 個月的時間長度是必要的。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提醒是:「不要將群眾集資當成一個賺錢的工具。」大部分的媒體報導,都集中在明星級的專案:團隊 A 集到幾百萬,團隊 B 也集到幾千萬等等,這樣容易讓大家有個夢,以為群眾集資就是一切的解藥。

只要再仔細去分析你就會發現,群眾集資的專案成功率只有一半。那些成功的案例中,極突出的又只有鳳毛麟角。更可怕的是,若沒有銷售經驗,好不容易成功的案件,可能變成賠錢的生意。「我認識一位相當成功的提案者,集到非常大的金額。結果他跟我說,那時沒將包裝計入成本中,結果變成賣一個賠一個。」

艾莉提醒有心提案的朋友們,群眾集資是個很好的工具,但也有很多眉角與專業知識。「聽到很多年輕人說:『我要做這個、我要去募資!』我都會建議三思。若真有心群募,請務必做足準備。」

善於打造「新生活運動」的艾莉,在  PPW 計畫後,整個七月將會在松菸舉辦 food design 展覽。在飲食不虞匱乏的這個時代,吃,已經不僅僅是填飽肚子,更是聽覺、嗅覺、視覺等各種感官的綜合體驗。於是,這次她邀請了國外三個設計師一同合作,要將你我熟悉的台灣小吃重新翻盤大改造!老編在採訪當天有幸搶先體驗,只能說,這樣的顛覆實在太有趣了。喜歡艾莉、熱愛新奇、也喜愛美食的你,屆時可不要錯過這個週週不同、有看又有有吃的美味展覽喔!


▲ 以上未註明來源的圖片皆來自 PPW 嘖嘖計畫頁面粉絲頁、王艾莉設計 粉絲專頁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願意以最直接的行動支持群眾觀點,在文章正上方有個「媒體小農捐款灌溉」按鈕,按下它就能灌溉點數給我們滿滿的鼓勵,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群眾集資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