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wdfunding 2.0來臨!遊戲集資平台Fig,如何2個月內讓專案由466萬飆升至1,100萬?

by 大晴

(▲遊戲集資平台 Fig 創始團隊,圖片來源:VG247

科幻遊戲《Consortium: The Tower,聯合軍:塔》今年2月於 Kickstarter 集資,雖有 4,616 人贊助,累積約 466 萬台幣的總額,但仍未達到 1,100 萬台幣的目標設定,終以失敗收場。 


專案失敗後,團隊積極尋求協助。以角色扮演遊戲聞名的遊戲公司《BioWare》共同創辦人 Greg Zeschuk,於是介紹他們到另一個專注於遊戲類專案的群眾集資平台 Fig 試試。Zeschuk 甚至扮演領投人(雖然他拒絕透露確切的投資金額),在集資頁面上背書推薦。

Kickstarter 一役鎩羽而歸後,《Consortium: The Tower》4 月初即於 Fig 捲土重來,短短 6 天即突破 30 萬美金(981 萬台幣)的設定目標,5/12 結案金額為 35 萬美金(1,100 萬台幣)。這個數字,是他們兩個月前於 Kickstarter 集資總額的 2 倍多!

短短 2 個月,如何反敗為勝?

你一定也想問: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原因之一:是《Consortium: The Tower》在線上遊戲平台 Steam  的口碑持續發酵,下載數量從 4 萬次攀升至 14 萬次。

原因之二:最主要的關鍵因素,是 Kickstarter 與 Fig 兩平台的不同贊助型態:

◎ Kickstarter 是回饋型集資平台,專案類型廣泛多元;

◎ Fig 則是僅專注遊戲類集資專案。最重要的是,除一般回饋型贊助外,你也可以選擇以“投資者”身分共享遊戲營收–也就是“股權集資”模式。

猜猜看,回饋&股權這兩種選擇各佔了《Consortium: The Tower》多少金額比例?

(▲ Consortium 於 Fig 的專案頁面,右側欄可選擇你要“INVEST 股權投資”或“PLEDGE 回饋贊助”)

(▲ 點進“INVEST”後的說明頁面)

選擇前者的僅 25%,選擇獲利共享的高達 75% !

不僅《Consortium: The Tower》,下述幾個先前在 Fig 上的成功專案,亦都有一半以上的達標總額來自股權集資:

 獨立遊戲創作展 IGF(Independent Games Festival)得獎作品《Outer Wilds》,達標總額:126,480 美金(411 萬台幣);

音樂遊戲《Jay and Silent Bob: Chronic Blunt Punch》,達標金額 445,467 美金(1,450 萬台幣);

動作冒險遊戲《Psychonauts 2,精神世界 2》,達標金額 3,829,024 美金(1.2 億台幣)。(延伸閱讀:遊戲專屬群募平台 Fig,催生《精神世界》續作

歡迎來到 Crowdfunding 2.0 時代


時光倒轉一下,前兩年 Kickstarter 正站在風口上,連小專案都會飛,為何有人膽敢與之抗衡,創立新的平台呢?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電玩遊戲類專案一直是 Kickstarter 上引領風潮的類別之一,不僅數量多,金額累積也居各類之冠。一般人可能很難理解,不過電玩遊戲的開發費用,少則數百萬台幣,多則達數十億台幣,量大、競爭多的結果,就是注意力的分散與平均金額的下降。

Fig CEO Justin Bailey,曾任職於遊戲開發商 Double Fine,期間曾參與《Broken Age》在 Kickstarter 的集資計畫,在接受 NextView 專訪時娓娓道來成立契機。

(▲ Fig CEO Justin Bailey)

我們想要運用 JOBS 法案(延伸閱讀:解放股權群眾集資的門檻,美國迎接創投新時代?,開放股權予一般贊助者,但 Kickstarter 並無意願參與股權群募,也無法為遊戲類案件打造客製化網站。

產業內的一些遊戲工作室平時就會交流分享,我們這群都曾在 Kickstarter 上成功集資數百萬美金的團隊討論後發現,在 Kickstarter 上的遊戲類專案成功率僅有 5~6%

相較於一般平台龐雜的案件量Kickstarter 歷來案件數量已突破 26 萬件 ),我們認為反其道而行走地選擇另一條路:專注少量案件,輔導參與行銷、授權、發行等的規劃執行,才能大大提高專案成功率。

於是 2015年,一群經驗豐富的遊戲開發者們,在舊金山一起發想創立了 Fig 這個平台(名字源自於一間位於舊金山、受開發者們歡迎的飯店 Figuroa)。

如前所述,除一般型的回饋選項外,Fig 的支持者也可選擇股權回饋。不過不同於其他股權集資平台,贊助者並非獲得電玩遊戲“公司”的股權,而是“遊戲”本身。參考 Fig 的官方說法後,會發現整個運作過程相當複雜,且存在一定的風險(高獲利一定高風險,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Fig 在最初僅開放經審核的天使投資人參與,在 JOBS 法案後,它才開放一般民眾加入。

Fig 預估每年將能為 12~24 個遊戲專案集得資金。Justin Bailey 認為:「回饋型(rewards-based)群眾集資,未來有可能被投資型(Investment-based)取代。」

若你想群眾集資,Fig 執行長說⋯⋯

群眾集資不只是遊戲產業的出路,更是許多公司、新創團隊的解藥。若你想要透過群眾集資施展抱負,Justin Bailey 有兩點心得想提醒:

1. 起身去拜訪請益有群募經驗的前輩們吧!聽他們分享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2. 放手勇敢 DO IT!群眾集資這個方式並不見得適合每個計畫,但若不試,你又怎麼知道呢?


※ 參考資料 ※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