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公民行動!唐鳳 X 徐震:集結群眾力量,「增幅」公民影響力

by 社企流

(封面來源:保德信青少年基金會)

走過新冠肺炎疫情,面對接下來環境、社會的挑戰,我們該以什麼樣的角度思考、並展開公民行動?保德信青少年基金會社企流共同主辦「給地球公益家的三堂課」直播活動,以環境、土地與數位科技為題,邀請相關領域的耕耘者,與大家一同腦力激盪,共創全新的公民行動力、成為下一位地球公益家!

第三堂課「數位時代的公民行動」,由數位政委唐鳳及嘖嘖集資平台創辦人徐震,一同討論身處網路時代的我們,如何運用社群與網路平台,為公民議題募集更多關注與支持。

社企流/文:郭潔鈴 核稿編輯:李沂霖

數位時代模糊了空間、時間的界線。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台灣有許多公民行動者,藉由數位科技的力量,讓 Taiwan Can Help 的精神跨越國界、影響全世界。

談及推動 “Taiwan Can Help” 的初衷,數位政委唐鳳表示,2017 年台灣首度未獲邀以觀察員身分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經外交部與衛福部等部會討論之下,為了扭轉 “Taiwan Needs Help” 的社會氛圍,決定以 Taiwan Can Help 精神向世界發聲。因為若要實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台灣正是不可或缺的援手。

如今 Taiwan Can Help 已從公部門主力推動,延伸成全台灣人民皆耳熟能詳的標語。唐鳳分析:「這就是一個 hashtag,不需要特定網域,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由於數位科技的普及性與跨域性,讓在疫情下突破外交困境有了契機。

(數位政委唐鳳。圖片來源:保德信青少年基金會)

而運用數位科技的特性促成群眾集資,更能讓公民的影響力無遠弗屆。舉例來說,今年 4 月發起的集資計畫《ThisAttackComesFromTaiwan|集資刊登紐約時報全版廣告:台灣人寫給世界的一封信》,在不到 18 小時內獲得逾 2 萬名贊助者支持、順利集資 1,900 萬新台幣,最後成功於紐約時報頭版刊登全版廣告。

經手紐時專案的嘖嘖集資平台創辦人徐震表示,身邊有人有需要、你去幫助他,其實就是群眾集資的本質,是一直都存在於人類社會的行為。「但是數位力量能讓群眾集資的影響力超越你身邊的人,變成整個城市、甚至整個世界的行動。」

創辦嘖嘖集資平台 9 年來,徐震觀察到社會上最大的改變,是新的世代不再只關注台灣、而是提升了對整個地球的關愛。身為地球公民的一員,新一代更能利用網路科技關注全球議題並實際投入創造改變。

(嘖嘖集資平台創辦人徐震。圖片來源:保德信青少年基金會)

3 項關鍵要素,讓點子從萌芽到落地

年輕一代對於全球議題有所感觸,或將進一步提出創新專案,盼望解決社會問題。然而點子從萌芽到落地,往往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徐震提醒,要讓專案成功,執行力是關鍵要素。「評估自己的執行力跟理想之間的距離,是做任何事的課題。」以群眾集資專案來說,集資就像是共同建立社會信任的過程,當年輕人懷抱滿腔熱血,並獲得大眾的支持與資源後,還需付出同等的努力,才不會辜負這些支持。

唐鳳則分析,專案若要成功,需掌握 Mission、Market、Measurement 3 大要素。將使命 (Mission) 講清楚,才能吸引別人幫忙分享;找到對的市場 (Market),才能順利得到資源;而謹慎衡量自身能力 (Measurement),才能使專案確實執行。

克服上述 3 大要素,將能達到專案與市場最契合的程度(Product-Market Fit),使原本漂浮於腦海中的點子成功落地。

發揮共創精神,拓展學習視野

如今青年處在資訊流通快速的時代,若想擴展自身的學習視野,唐鳳建議活用數位科技跨世代、跨文化、跨地域的優勢,運用群眾外包的力量開拓更多可能。

身為自學生的唐鳳分享,過去從做中學,講的是一個人「學而時習之」、透過不斷反覆練習來獲得經驗;但是現在一個人只要稍微具備基礎知識,就能在網路平台上與他人討論,並能激發不同角度的觀點,將經驗「增幅」放大。

唐鳳舉例說明,在網路平台的討論區,常常見到「拋磚引玉」的現象,如果有人提出一個不夠成熟的點子,往往會激發出更多專業的建議,最後共創出更全面、更深思熟慮的解方。

徐震也鼓勵年輕人「不要怕自己學錯東西。」他進一步分享自身的學習經驗,在大學跟研究所就讀建築系、畢業後也投入建築產業,在建築領域共花了 10 年的時間,但是現在做的事情卻跟建築一點關係都沒有。

不過回頭一看,徐震發現現在仍然受用的做事原則與方法,仍然與過去學習建築的專業息息相關。「不要擔心選錯目標或選錯路,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觀念。」

最後,徐震更勉勵青年在成為世界公民的路上,不要只停留在螢幕上的關注,而是親身動手去做,「做了之後,就可能會對生命經驗產生改變!」

此文章由保德信青少年基金會支持、社企流獨立製作,不影響報導之真實性與準確性。

本文獲社企流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數位時代的公民行動!唐鳳X徐震:集結群眾力量,「增幅」公民影響力〉,了解更多社會創新請上社企流

延伸閱讀

專訪《社企流》執行長林以涵:為什麼要等媒體快餓死,大家才願意支持好內容?

>> 我們與土地的距離——蘇仰志X吳志寧:透過教育、音樂找回眾人對土地的認同與珍視
>> 地球,我們來罩!黃之揚X詹喬愉:擁抱自然,讓守護環境成為生活習慣
>> 林以涵 X 唐鳳對談:後疫情時代的回顧與展望——社會創新如何從「公民先行」走向「跨國團結」?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