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奇想生活創辦人謝榮雅:從「奇享杯」開始,把參與群眾集資視為一種責任

by jie

(封面攝影:jie)
說起保溫杯,會讓人首先想到的品牌不外乎是膳魔師象印虎牌,但就在 2019 年,台灣品牌「奇想生活」也加入這看似難以撼動的保溫杯市場,以自家開發的「奇享杯」在集資平台獲得超過 4,000 人的贊助支持。

這款「懷胎三年」的保溫杯究竟乘載了什麼,而得以醞釀成現在的模樣?在國內外兩次集資成功的,又為奇想生活團隊帶來哪些新想法?透過這篇專訪,來聽聽奇想生活創辦人謝榮雅怎麼說。


(圖片來源:奇享杯集資頁面)
珐瑯保溫杯為什麼沒人做?
「做
奇享杯的起心動念很單純:大家對保溫杯會產生的疑慮跟食品安全有關嘛,我們到底有沒有方法,能讓保溫杯材質往上再提升?」謝榮雅當時預設立場認為,能最安全跟水或食物接觸、又不產生「鐵味」的材質,就是陶瓷跟玻璃。

「玻璃的材料附著在金屬上叫做『珐瑯』、在瓦片上叫做『琉璃』、在銅器上叫做『景泰藍』⋯⋯」謝榮雅說,珐瑯很早就深受人們信賴,許多品牌會用珐瑯來做浴缸、鍋具或馬克杯,一般家庭對這材質並不陌生,但「珐瑯保溫杯」可就前所未見了。

「講起來很簡單,後來發現為什麼都沒人做?就是製程上不好處理,非常困難。」謝榮雅苦笑分享,他們從 2016 年開始嘗試,首先瞭解保溫杯的口徑比較小,會接觸到嘴巴的瓶口轉折不能太銳利、同時要考慮它與杯蓋之間的密合度;再者基於材料特性,當珐瑯是以不鏽鋼為底,比起以鐵為底的狀態還要更不容易附著。


(攝影:jie)
砍掉重練的命運,突破僵局的機會
歷時兩年,奇想生活團隊在 2018 年一度產出看似成功的樣品,實測一段時間後卻發現,有一部分樣品瓶口用久了會有鏽蝕的情形。謝榮雅心想,這怎麼行?在珐瑯釉料附著、焊接、拋光的繁複工序裡,只要有一環做得不夠完美、良率受到影響,對品牌而言就是個危機。

「畢竟奇享杯是一個生活用品嘛,我們必須要去理解使用者有很多可能的情境,而不是受我們規範、每次用完都馬上晾乾。所以當時就決定,這批貨還是不能出去。」那一批數千個奇享杯面臨「砍掉重練」的命運,卻也為團隊開展了新的機會。

「當然我們挫折感很重啦,但後來回頭去想,那時候沒成功也好!因為那樣的失敗,反而讓我們加碼研發力道、重新思考結構上的突破。」從設計、材料到技術都有所掌握的奇想生活團隊,在接下來這一年裡專心處理杯緣的問題,不僅大改奇享杯製程,連銲接點都改變了。

「一般保溫杯通常會把銲接點做在瓶口,但奇享杯不是,我們讓內膽『爬』到外壁下來才進行銲接,這樣就不用擔心嘴巴會接觸到裸露的不鏽鋼,而且可以維持瓶口相當平整。」若用一個 U 字型來代表保溫杯剖面,那就像是把 U 的兩端往下各拉出一個直角,銲接點就落在直角的位置。 

於是,奇享杯不僅是市面上少見的珐瑯保溫杯,還擁有世界首創「包覆珐瑯」的內膽結構;在容量上,團隊也根據集資問卷調查結果加開 500ml 規格,讓習慣買中杯、大杯的咖啡愛好者都能有適合選擇。


(攝影:jie)
保有「溫度」靈魂,強化品牌記憶點
過去,奇想生活開發的奶油刀冰鎮杯、鮮解凍板,以及 2016 年在美國 Kickstarter 集資成功的 FreezTHAT!急凍盒等,都是與「溫度」息息相關的生活產品。身為奇想家族新成員,主打保溫功能的奇享杯也承襲了這道密碼,但有別於上述產品多為偏冷調的金屬、黑/白/灰色,這次他們在色彩上做出新嘗試,讓奇享杯多了柔和的粉色面貌,期望能引起更多女性消費者的注意,甚至成為個人穿搭的一部分。

「我們內部也為此激辯很久!」謝榮雅透露,奇想生活研發新品向來都鎖定歐美市場,因此當團隊這次決定要以奇享杯回到家鄉——也就是亞洲市場時,對痛點的觀察更為直接敏感、更在意如何解決問題,而品牌本身對剛性需求的野心,亦直接反映在產品命名上。

「我覺得在我們品牌的 DNA 裡,雖然已經獲得很多國際設計獎項肯定,但還缺乏一些行銷的特質。我希望能藉由這個產品來強化品牌記憶點,就把『奇想』搬出來變成『奇享』了。」

從模具到專利都是自家的心血結晶,謝榮雅為團隊注入這麼一劑強心針:「既然是具有研發能量的團隊,我們不該去害怕市場上既有的品牌與品項,因為我們有能力做出新的突破,讓產品有更好的使用體驗。
(圖片來源:奇享杯集資頁面)
贊助前,台灣民眾問得很「精」!
即便在奇享杯集資期間,來自各方的好奇與質疑排山倒海而來⋯⋯。

「剛上線就很紮實感受到,台灣民眾問得很『精』!你看到那些問題就知道,他是很認真把你的文案、影片和照片看了好幾遍,才問得出那樣的問題。相對來說,歐美贊助者大多只是基於創新、有趣而支持你,心裡也有預期接受失敗的風險,比較不會挑出這麼多細節。」

「不過,多被問就是多被看見,我們都很願意和大家分享我們做了哪些事、花了哪些力氣讓這個產品更好。這也是我覺得群眾集資很有魅力的地方,它不是讓你等到產品上市銷量很好後才收到回饋,而是在最前期就得到來自市場的意見。」那是每一位網友根據真實生活經驗,衍生出來對產品的期待。


(攝影:jie)
群眾集資市場在轉移,原創品牌不擔心
從 2016 年首度提案至今,謝榮雅自己對群眾集資市場有什麼觀察與想法呢?他認為,群眾集資早期的確只是新創團隊用來籌措資金的概念,但也由於這是一個能在短期間內讓議題或產品迅速發酵的管道,漸漸有許多非新創品牌也以此為行銷策略,甚至就他在業界的聽聞,已經有企業內部會要求員工去關注、學習「群眾集資怎麼做」。

謝榮雅也不諱言,近期台灣群眾集資平台上開始出現一些非原創代理形式的產品,帶給民眾的觀感有好有壞;在這樣的產業趨勢變化下,他認為群眾集資計畫成功的關鍵仍然是「產品力」,提案團隊必須在短時間內去強化力道、說服群眾買單。

當然,如果有太多良莠不齊的產品去分散群眾集資原本的任務,那大家對群眾集資的期待也會被稀釋掉。我想這是整個市場正在轉移的過程,但我也沒有很擔心。因為,對於有能力研發的原創性品牌而言,做出的產品本來就具有新鮮感、適合做群眾集資,看到這樣的趨勢變化,反而會激發更多策略面上的調整。未來我們奇想生活如果有新產品,也都希望能先透過群眾集資來跟大家見面。」


(攝影:jie)
把「參與群眾集資」視為一種企業責任
對謝榮雅來說,群眾集資是一道相對嚴苛卻非常重要的檢驗指標,足以讓團隊如此捫心自問:「我們做好準備了嗎?」、「我們的產品新鮮感夠嗎?」、「這樣做能讓潛在贊助者看了心動嗎?」,隨著集資溝通經驗累積,品牌支持者的輪廓也會越來越清晰。

「說是指標也好、壓力也好」謝榮雅繼續說道,「我覺得我們品牌有責任帶起正向影響,讓大家瞭解其實群眾集資不只是新創團隊在參與,擁有國際水準的品牌也會藉此推出原創的新產品。」太成熟的產品不需要群眾集資、初始未經檢驗的產品會讓贊助者陷入高度風險,奇想生活團隊致力在這光譜兩端之間取得適合自己的平衡,更希望未來台灣人聊到「保溫杯」時,腦海不只浮現知名日系品牌,也會自然而然想起「奇享杯」這個台灣囝仔。

>>> 點我前往奇享杯集資頁面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願意以最直接的行動支持群眾觀點,在文章右上角有個「媒體小農捐款灌溉」按鈕,按下它就能灌溉點數給我們滿滿的鼓勵,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群眾集資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