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常裡的毀滅與新生:專訪《冥王星圖》導演李晏如

by jie

如果你曾經感到卡在現狀動彈不得,這是你的電影。
如果你曾經體會過無人理解的傷痛,這是你的電影。

如果你渴望某種改變,這是你的電影⋯⋯

——《冥王星圖 (To Pluto)》集資計畫


(圖片來源:《冥王星圖》集資頁面)
有沒有類似的經驗?你看著別人的故事,卻有好幾個瞬間都覺得在看自己——近日在嘖嘖集資的《冥王星圖(To Pluto)》短片,對很多人來說或許就是一部這樣的作品;它巧妙地讓「宇宙」與「人心」有所呼應,以兩個與冥王星有關的天文事件作為人類心靈的隱喻,描述人與人關係之間的交錯、生與死的真正涵義,以及主角經歷變故與面對失落後,重新拼湊自我的過程。


(圖片來源:李晏如提供)
一肩扛起《冥王星圖》的編劇與導演,李晏如過去其實是主流媒體的藝文線記者,從文字跨足影像在外人眼中像個大膽嘗試,於她而言卻不盡然陌生,因為這部片找來的合作對象幾乎都是以前工作環境接觸過的朋友,例如與女主角謝盈萱結識至今已有 6 年。


(圖片來源:李晏如提供)
《冥王星圖》是李晏如的首部正式編導作品,同時也是她在英國倫敦電影學院攻讀碩士的畢業製作,由台灣、倫敦兩地劇組人員跨國製作;儘管卡司名單華麗,光演員組成就有人稱「劇場女神」的謝盈萱、金馬金鐘都曾獲獎的港台知名演員張嘉年 (太保)、擁有紮實劇場底子的王安琪、星座專家唐綺陽等,製作過程卻一波三折。

首先最難的問題就是要花很多錢嘛!(笑)」為什麼當初不在倫敦拍完就好呢?晏如說,一般而言校內畢製為了節省成本,通常不會把劇組拉到倫敦當地以外;但她早認識一群優秀的台灣創作人/表演者,再加上這畢竟是自己人生中第一部正式編導作品,「要寫就要寫一個跟自己有關的故事」,才毅然決然以跨國形式展開。

「一開始我很天真把預算抓在 50 萬,後來就一路飆飆飆到 80 萬⋯⋯」除了製作成本,兩地時差與無法面對面溝通的限制,更讓她眉頭一皺:「噢,真的是很痛苦!」,例如特效有第幾秒第幾格的某個東西需要修改或討論,「大概要打 200 次的 Skype 才能搞定」。

繁瑣的來回確認令人頭痛,拍攝現場裡倒有些趣味觀察。比方說,在歐美拍片時組員間都是稱呼彼此的名字,但回到台灣大家會習慣叫職稱。


(圖片來源:李晏如提供)
「每個人都叫我導演導演。其實這不是壞事,身為一個年輕的新人,大家用導演來稱呼你,這對工作關係來說是好的。但可能我自己比較重視人與人之間平等交流的感覺,所以我會覺得不管是輩份、階級、年齡⋯⋯,這些都不是很重要。當大家都叫你導演的時候你就會覺得『⋯⋯欸?』,這件事情還滿有趣,台灣的位階觀念比較重一點。」

正因為重視交流的感覺,她也會和演員一起討論:如何從美術面為角色注入更鮮明的靈魂?實體物件從服裝、妝髮到空間擺設,要怎麼讓觀眾每一秒所看見的,都跟故事本身高度契合?觀賞《冥王星圖》時請悉心感受片中設定,所有驚喜都藏在你和它的默契裡。

說到拍攝現場花絮,晏如還想起整部片的最後一幕在夜裡,要拍女主角的個人內心戲。

「那天大家都很累了,已經到很晚又在山上。盈萱有先來找我,她知道最後那一幕是很內心的,其實不好演⋯⋯,當下她的身體狀態很累,能盡量給我到什麼程度就到什麼程度;我們有聊比較私密的話題,想辦法幫她轉彎。結果最後那顆鏡頭非常非常地好。」。


(圖片來源:《冥王星圖》集資頁面)
你看到一個演員真的很打從心底把她真誠的情緒釋放出來,那個威力是很強大的。現場大家都很累、心情都不好,你卻可以感覺到大家瞬間一片安靜⋯⋯。喊 cut 的時候,我們不約而同走向對方抱了很久。」就是這樣小小的瞬間,讓身在現場的每個人都深深地被觸動。

「盈萱跟我從不熟到熟已經 6 年了,我很信任她身為一個演員賦予角色立體性的能力。」晏如另外也提到,《冥王星圖》有些台詞在正式拍攝前只是草寫,例如片中女主角與母親的一段對話,她請盈萱不需要完全照著劇本講,因為每個人跟自己母親的口語表達不盡相同,為求自然親密的溝通,反倒希望盈萱掌握情緒後自由發揮。奠基在這份信任上,成果也讓她非常滿意。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書裡寫著:「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在晏如眼裡《冥王星圖》製作團隊成員個個全力以赴,或許正應驗了這段話。

小豪他真的是外星人!」談起這部片的配樂編曲家柯志豪,晏如語調振奮地上揚,直誇他作品在質與量上都有令人驚豔的表現,而且還很浪漫——為了做出最貼近《冥王星圖》的配樂,柯志豪蒐集美國太空總署 (NASA) 提供的冥王星相關資訊,並將冥王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變化轉換成數據、輸入到製作軟體裡,以此為序列進行音樂創作,不僅符合故事裡強調的「距離」,最後呈現出來的作品更為片中重要段落增色不少。


(圖片來源:《冥王星圖》集資頁面)
《冥王星圖》在聽覺上還有另一大亮點:唐綺陽的聲音。

你我一定都看過唐老師分析星座運勢,但可能很多人不曉得她以前是一位專業配音員。走進《冥王星圖》的世界,唐老師既是劇中角色之一也是旁白,隨著主角與觀眾收放情緒。

雖然多年未進錄音室,但她一走進去就會讓你看到專業錄音員的樣子,整個過程幾乎是一次 OK。」字句中流露敬意與讚賞,唐老師的專業程度讓晏如很放心也很感謝。


(圖片來源:《冥王星圖》集資頁面)
那麼,《冥王星圖》又是怎麼與群眾集資搭上線的呢?

晏如自己對「群眾集資」此一概念的初步認知,起於 2014 年台灣 318 學運期間,由 3,619 人贊助、集資登上紐約時報的全版廣告。後來她前往倫敦攻讀電影碩士,發現群眾集資在歐美國家已行之有年,學校裡也有不少人用 Kickstarter 或 Indiegogo 等平台為畢製作品籌措經費。

她還從中觀察到台灣與歐美的贊助者的不同,台灣人非常注重集資計畫的實體回饋品,歐美贊助者卻常覺得「這很麻煩、不用啦」,純粹認同理念就贊助支持了。

這也是為什麼《冥王星圖》集資計畫會與手作品牌合作,在回饋項目裡提供數款設計商品。起初晏如對自己沒那麼有信心,假設回饋項目只有明信片、酷卡等圍繞著作品本身的印刷品,她認為這樣很難吸引群眾累積贊助達到目標金額。

另一方面,她也認為生產手作商品跟獨立製片很像,都是在一個人沒有團隊、甚至沒有工作室的狀態下,砸了一筆資金專注地進行創作。

於是,她花時間找到三個不同的手作品牌,他們的作品多少都帶著一些與宇宙、星球相關的元素。跟這些創作者實際聊過後發現彼此很投緣,而且也都思考過群眾集資的可能性,只是既沒有相關經驗也沒有行銷資源,更沒有勇氣實際嘗試。因緣際會之下,《冥王星圖》牽引著彼此、將所有想望串起來變成一個主題,讓大家可以一起做「以前想過但沒有做」的事。


(圖片來源:《冥王星圖》集資頁面)
而且,這些實體回饋品也都與《冥王星圖》的劇情或核心精神有關。

例如由「好貨概念實驗室 Haohuo.lab」設計的皮革 memo 夾,是基於片中女主角要為男主角送信給家人,而書寫也好、語言也好,整部片一直用各式各樣的「溝通」來描繪人與人的關係——有時親近、有時遙遠,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

“I believe if there’s any kind of God… 
It wouldn’t be in any of us, not you or me… 
but just this little space in between. ”

——《愛在黎明破曉時 (Before Sunrise) 》

「有一部很有名的片子《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我一直記得它有一句話是說⋯⋯,如果世界上有神的話,它不會存在於你身上或我身上,而是我們兩個人之間。」晏如認為溝通左右著每一段人際關係的變化,而 memo 夾象徵訊息溝通的載具。


(圖片來源:《冥王星圖》集資頁面)
與「綠色幽默」則合作推出手作漂浮綠星球植栽,原本苔球一棵一棵的球狀外觀看起來就像星球,經雙方討論後設計成懸浮式,並讓贊助者能選擇直接獲得成品,或者參與手工製作課程做出屬於自己的星球植栽——就如《冥王星圖》裡強調的「新生」概念,每一顆苔球經灌溉後將長出獨一無二的生命姿態。


(圖片來源:《冥王星圖》集資頁面)
至於與「Qu.曲 Jewelry 」合作的鎖骨鏈,則以純銀和拉長石搭配製成。拉長石是天蠍座的代表石,而冥王星是天蠍座的守護星;在拉長石兩端特別加上小小銀色球體,象徵冥王星的衛星。
 


(圖片來源:《冥王星圖》集資頁面)
選擇以宇宙變化對照人類情感進行創作,晏如應該是個熱愛天文學的人吧?

「就很 geeky(怪胎) 啊!」晏如笑說自己只要跟宇宙、未知、星象天文相關的東西都有興趣,《星際大戰》那類作品也都會看,但印象尤其深刻的,卻是獨自前往中東沙漠的旅行經驗:


(照片來源:Craig Stanton)

「那是個紅色沙漠,叫 Wadi Rum。因為氣候還滿好的,有個行程是可以跟當地部落在沙漠裡住一個晚上,你可以把帳篷拉出來直接睡在星空下,那個星星真的是多到不用錢、以億為單位來算,好像假的!」

身處異地荒野的那一晚,晏如抬頭望著數不完的星點,第一次強烈感覺自己是「活在宇宙的中間」;再加上她近年來對心理學也很感興趣,讀愛因斯坦與榮格的著作越讀越入迷,深信人類心靈與宇宙定律之間有所呼應;對於外在世界的好奇慢慢地也伸進心裡,織出一片閉起眼才看得見的星空。


(圖片來源:《冥王星圖》集資頁面)
「其實就心理學來講,你尋找伴侶的方式跟你的原生家庭是有關係的。」
晏如進一步說下去,「我想用《冥王星圖》討論的就是:我們在面對感情,不管是親情、友情、愛情的時候,你要怎麼在你的社會角色和自我之間拿捏、做出選擇?


(圖片來源:《冥王星圖》集資頁面)
「當你一味在付出、承擔的時候,你是不是會忘記你自己?其實那有時候是很痛苦,甚至你自己不會察覺到的。也許在生命中某些時刻、某些關係中止的時候,甚至有人會說你的角色失敗了,你不是個好媽媽、好太太、好情人⋯⋯,但你可以問自己:『那我呢?』

晏如這番話並不是要對每個人背負的社會角色進行批判。如果人可以在某些時候回頭關注自己,先知道「我是誰」、「我想做什麼」,向內給予自己需要的愛,才能向外去找到適合自己的關係或位置。

在《冥王星圖》的故事裡,遺憾與錯過都不帶著絕對色彩,因為一段關係的毀滅也許正通往另一段關係的新生,即便是渺小如我們。

 















(圖片來源:《冥王星圖》集資頁面)


所有的錯過,都是為了更大的圓滿。

由於片中女主角是護理師,先前晏如曾主動聯繫幾位有經營圖文粉絲專頁的醫護人員、邀請她們觀看這部片。或許是必須頻繁與各類病患接觸的職業性質使然,這些醫護人員都有細膩敏銳的觀察力,觀後心得讓晏如直呼:「根本是受過影像專業訓練才看得出來!

有人說看完大哭了一場,也有人說非常寫實。這讓晏如非常開心:「顯然我的這個角色不是只是我自己的想像,它是可以讓別人的生活有所連結、產生共鳴的。

那麼,會期待看過這部片的觀眾能得到或放下什麼嗎?晏如靦腆一笑:「我覺得片子沒那麼偉大啦!」,她認為每個人會遇到的人生關卡永遠都脫離不了「關係」,倘若《冥王星圖》剛好能讓某些觀眾在面臨人生關卡時看到了、產生一些自己的感覺,這就是一部作品存在的意義。

「我覺得一部片能做到這樣,任務就達成了。」她做出溫和肯定的結論。這次集資計畫的達標金額是 25 萬台幣,但扣除平台服務費、金流手續費、回饋品成本、寄送運費等必須支出的費用後,實際能拿來用在《冥王星圖》的金額大約是十幾萬;這些錢會先拿去把《冥王星圖》後製做完,做出可以在戲院播映的 DCP (Digital Cinema Package) 規格,接著就會開始去投世界各地的影展,但影展大多有首映權的要求,所以在那之後才會再把作品帶回來台灣,晏如自己也希望還有機會能把這部片帶給更多人。

>>> 點我前往《冥王星圖》集資計畫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