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見於 2018 年的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今年來到第三屆,活動預定 5/16(六)、5/17(日) 於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登場,期望提高企業對社會創新運動的參與,凝聚台灣的社會創新工作者、社群與媒體資源,打造台灣成為亞太區域社會企業創新的典範。
平台、品牌與活動快訊
-
-
2020 年 2 月 18 日,美國群眾集資平台 Kickstarter 宣布以 46 票同意對 37 票不同意的結果,成為全美國第一個成立工會的科技公司。
-
今(2020)年 1 月,美國集資平台 Indiegogo 宣布和雲端物流解決方案平台 Easyship 結盟,讓發起集資計畫的團隊能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出貨到全球各地。
-
台灣最大群眾集資顧問公司貝殼放大於今(12/17)早舉辦 5 周年記者會,除了回顧過去 5 年來經手過的精采案例外,貝殼放大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林大涵也公開未來一年的 6 大目標,包含「日韓國際合作」、「群眾集資透明化計畫」、「貝殼好室實體店面」、「前貝計畫」、「BACKTAIL 數據趨勢工具」、「成立子公司『天使放大』」等等,盼在優化群眾集資產業環境的同時,亦為新形態的合作模式注入活水。
-
「贊助者是真正的 MVP,他們不只改變了遊戲規則,也改變了生活。」全球最大訂閱集資平台 Patreon 在 2019 年的「感謝贊助者日(Thank You Patreons Day)」裡,宣布自家官網已達到兩個里程碑。
-
2019 年 11 月,Kickstarter 為提案者推出新工具,並為它取了一個樸實無華的名字:“Project Budget (專案預算)”。
-
群眾集資顧問公司「貝殼放大」參與 2019 Meet Taipei 創新創業嘉年華,今年首度邀請日本兩大集資平台 “Green Funding”、“CAMPFIRE” 來台共同展出,從科技 3C、生活家居到內容議題,現場可見超過 40 件精選集資產品開放近距離體驗。
-
2019 年 11 月在台北舉辦的 5 個群眾集資相關展會資訊,讓行事曆熱熱鬧鬧不無聊。
-
今(2019)年 10 月,美國知名群眾集資平台 Kickstarter 推出名為「Shapeshift」的集資招募活動,鼓勵提案團隊使用可再生的材料,賦予廢棄的物品新的生命。
-
Kickstarter 在提案後台新增計算機工具,試著讓「集資目標」的設定過程更容易、更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