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jie)
2019 年 5 月 17 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同性婚姻專法《司法院釋字第 748 號解釋施行法》,同年 5 月 24 日起該法生效。從此,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只要年滿 18 歲,相同性別的兩人便可向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記。
婚姻平權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修法固然是最後一錘定音的有力聲援,但在這之前,臺灣群眾集資領域也有過許多成績相當驚人的同婚集資計畫。究竟這些計畫對同婚法制化的過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而對關注婚姻平權運動的群眾或同運組織而言,群眾集資加入前後又有什麼不同?
(製圖:郁子)
如果說 2014 年是人民力量覺醒,各種社會運動開始與群眾集資接軌的一年,那 2016 年大概就是婚姻平權、同志運動集資發展極為蓬勃的時候;2018 年因受到平權公投影響,民眾對議題的關注度大幅升高,該年度相關計畫的集資總額更高達 1,800 萬台幣。
事實上從 2016 年至 2019 年 8 月發起的婚姻平權相關計畫中,光是成功的案例就有 33 件以上,提案內容可概分為上圖的 6 大種類:實體活動、廣告社群、文創設計、影視刊物、教育計畫、其他類型,累積總計贊助金額超過 3,600 萬。
(2016-2019 年 9 月為止,贊助金額最高的前六個婚姻平權集資統整。製表:郁子)
短時間內集資破百萬,能量何來?
6 個計畫中有 3 個只用不到幾日就創下驚人成績,現任「婚姻平權大平台」總召的呂欣潔指出,這些計畫背後的強大能量,並不是提案團隊催發出來的。「當同婚支持者因著時事發展、反同團體的誇張言論和鋪天蓋地的宣傳迫切想出一分力時,我們只是剛好站在浪尖,又有資源能力去承接大家想做更多的期待而已。」呂欣潔說。
時限 + 風口,集資成功其實是水到渠成
當時事發酵伴隨著緊迫的危急性,民眾的凝聚力會讓議題熱度更加驚人。以上表為例,為籌辦讓生命不再逝去,為婚姻平權站出來」音樂會而生的《全民挺同婚,現正募資中!》、《12/10 世界人權日 彩虹巴士》兩個集資計畫,以及《緊急動員,讓大眾聽見我們的聲音!》的發起,均與 2016 年婚姻平權修正草案之審查進程息息相關。
民眾喜歡一窩蜂地支持原本就很紅的事物,因此許多重大時事確實能在一夕之間爆紅,然而若無急迫的時效性,長期計畫的議題熱度便會較分散,民眾集資的膠著度沒這麼高,自然較難產生滾雪球效應。
涉及受眾廣,訴求簡單有共鳴
群眾集資,說穿了就是一種民意的展現,而民意之所以為民意,前提在於議題關注者的基數夠大。回頭來看,婚姻平權議題不只同志關注,還匯流了女權運動、性別議題、性平教育推廣者的支持,更符合新世代「勇敢做自己」的風格;且比起其他社會議題,「結婚」這個訴求簡單易聚焦,甚至能跨出同溫層引起異性戀的共鳴,民眾不需要了解複雜的法案,就可以直接理解同婚合法化的訴求與急迫性。
「以環境議題來說,沒有住在核電廠旁或汙染區域的人,可能會覺得與我無關,而且還要花時間理解很麻煩。但結婚是一個跨世紀共享、跟每個人的生命經驗或多或少相連結的議題,雖然大家看法有所不同,要引起共鳴卻是相對容易的。」呂欣潔表示。
(圖片來源:Pixels)
群眾集資在同婚運動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從 1986 年同志運動先驅祁家威訴求同性婚姻法制化開始,30 多年來,為了讓同志族群的訴求被看見,社會上有一群人總是先一步站出來,嘗試發揮所能,運用各種不同的管道形式,想辦法凝聚更多的資源人力,一點一點積沙成塔。自 2011 年群眾集資的概念在台灣萌芽後,近幾年也有越來越多婚姻平權集資計畫出現,化成一股堅實且不容忽視的力量,加速同婚法制化的進程。
是資金來源,也是訊息擴散管道
除了實質資金補給作用,群眾集資其實也是另一條資訊擴散的管道。
「由於同志運動牽涉到出櫃一事,因此以前其實不太可能上街頭募款;所以以往我們只能透過跟政府申請經費、或在募款晚會請大家定期定額捐款,但那也僅限於核心社群。」曾任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文宣部主任的呂欣潔認為,群眾集資不僅讓同運團體接觸到過去無法觸及的民眾,甚至能在再次發起相關活動時,透過贊助人留下的電子郵件,將訊息更快速地發布給這群核心受眾。
曾任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專員的徐文倩則表示,相較於傳統募款,群眾集資更強調「回饋」的概念。「無論是實體物品、活動、或課程講座,有些回饋甚至不會直接體現在捐款人身上。不過由於大家在意回饋內容,因此比起以往只是掏錢捐款,參與群眾集資時,大家也會更願意花時間關注計畫本身及其核心理念。」徐文倩說。
(參與集資時,大家也會與婚姻平權運動有所連結。圖片來源:2020 同心偕曆集資計畫)
參與就是行動,回饋品都能讓理念擴散
除了上述作用外,許多時候婚姻平權相關的集資計畫還有另一層意義。「當我們邀請大家參與集資,其實也是在邀請大家參與一場行動。」徐文倩說。無論計畫內容是籌備集會活動、廣告投放、或是製作彩虹小物,當群眾接觸、贊助、收到並配戴回饋品的同時,都能與平權運動有所連結。
除此之外,許多同志相關集資計畫會以精美的彩虹小物作為回饋品,從 T 恤、彩虹綁帶到筆電貼紙,這些回饋品有著參與行動及現身表態的作用,它們創造了一種團體感和連結感,不僅讓同志能在大型集會或日常生活中找到彼此或對其友善的訊號,從而勾起眾人關注議題;就算只是擺在家,每天看到彩虹相關的回饋品,也能在一般的日子裡提醒大家議題的存在。
(圖片來源:PIXELS)
不用上街,也能與大家站在一起
無論是推動何種議題,萬事總是起頭難,前幾批站出來發聲的人無疑容易成為眾矢之的;以前的婚姻平權運動人士面對整個社會根深蒂固且先入為主的傳統價值觀,已現身的同伴太少,願意冒著家庭革命、被公司開除、被人議論紛紛視為「不正常」的風險挺身而出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大家可能覺得現在的社會已經很開明,實際上並不盡然。」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性平教育( TGEEA )文宣部主任高芷涵的語氣中帶點無奈:「我們在推行同志教育時,反對派會覺得我們只要教孩子『尊重』同志就好,為什麼一定要去『認識』同志?這聽起來很矛盾,但背後的意思其實就是:我們尊重同志,可是因為他們那樣不太好,所以你不要變得跟他們一樣。」
針對這點,呂欣潔也表示,2016 年 12 月 10 號那場 25 萬人響應的《讓生命不再逝去,為婚姻平權站出來」音樂會》,雖是為同志權益發聲的活動,但去參加的人依然以異性戀占多數。帶著不同程度的害怕和不確定,許多同志朋友還是擔心公開表態後原本平靜的生活就毀於一旦。
在這樣的前提下,群眾集資無疑提供了一種方式,讓這些因各種原因不敢公開支持婚姻平權的人,能與正在進行的運動有所連結。就算不挺身而出站到最前方,只是默默贊助,看著集資計畫上不斷增加的金額及參與人數,仍然能感覺到有這麼多人與自己同在、支持相同的理念。
如果只是一個人站出來抗爭,大多數人都還是會很害怕;但如果第一個人感動了兩個人、這三個人又感動了更多人,在前方的群眾越來越多,也許站出來大聲說出訴求就不會這麼突兀或令人害怕。儘管每個人的歷程不同,但當大家願意為同樣的信念站在一起,這股力量就能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不只預估大項目花費,提案團隊事後也在集資頁面附上條理分明的活動財務報告。圖片擷取自:《全民挺同婚,現正募資中!》集資頁面)
推動 NGO 內部組織優化
對於平常沒在關注特定同運組織,又想支持婚姻平權運動的民眾而言,群眾集資的進入門檻低,不用上街就能支持。同時,對一般 NGO 組織來說,群眾集資除了有機會讓更多人認識組織、成為長期捐款人外,更是一種能讓組織更進化的訓練。
前伴侶盟專員徐文倩指出,發起群眾集資同時也是在訓練 NGO 從計畫最開始就先將集資成本、目標、及最後成果報告納入考量,這一整套系統性的計畫與效益評估對 NGO 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工具。
除此之外,由於目前的集資市場競爭激烈,同運組織若想發起集資,無論是在文案撰寫、影片拍攝、甚至是集資產品的設計上,都必須更精準掌握群眾心理,設計出吸睛的行銷方式及別具風格的回饋品,甚至去考慮如何與異業合作讓話題擴散。
「為完成一場群眾集資,更多不同人才加入分工、更精緻化的產品、更具系統規劃的庶務金流處理,組織規模也更加專業完整。整體而言,我覺得群眾集資的加入其實是將同志運動加速向前推進的。」曾參與《全民挺同婚,現正募資中!》、《非常召集|牽手步入禮堂的最後一哩路》等集資計畫的呂欣潔說。
(圖片已獲授權使用,來源: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臉書貼文)
平權之後,要走的路還長
2019 年 5 月,台灣的同志朋友終於能夠登記結婚;然而這還不是終點,平權還沒真正落實,要走的路還長、要做的努力還得更多。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文宣部主任高芷涵表示,現在許多家長還是認為只要不言明,孩子就會照著自己預想中的軌跡成長,在成年甚至婚後自然會懂得何謂性;只要不告訴孩子有同志的存在,他們就會認為「愛上同性是錯誤的」,自己矯正回來。
「婚姻平權法案過後,許多人可能會對傳統的社會價值標準感到困惑。」高芷涵指出,「孩子接觸到網路的時間越來越早,未來在教學現場,也會有更多來自同志家庭的孩子。我們希望能透過一套完整的性平教育(情感教育 + 同志教育 + 性教育),不僅讓孩子認識更多元的家庭樣貌,學習如何處理感情、甚至於對『性』有正確認識並懂得保護自己,這也是我們推出《千德爾:彩虹小隊的宇宙冒險!為國中小師生設計的 12 堂情感教育課程》的原因之一。」
其實,同婚合法化除了在教育現場造成影響,也勢必會為異性婚姻帶來一些反思。畢竟古時流傳下的婚宴習俗完全是以一男一女為實行前提,在改良環節的同時,也能讓人們去反思原本在異性婚姻中不平等的事情。舉例來說:「為什麼孩子默認得跟父親姓?為什麼是女方得拜別父母住到男方家?」這些大家過去將其視為習俗的一部份接受並習慣的不平等,其實也是同婚合法化後人們會面臨的課題之一。
(2019 臺灣同志大遊行,現場人山人海,十分壯觀。圖片已獲授權使用,來源: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集群眾之力,一點一點讓改變成真
由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主辦、婚姻平權大平台合辦,其他 11 個團體協辦,再加上多達 17 間企業贊助,今 (2019) 年 10 月 26 日落幕的台灣同志大遊行,吸引超過 20 萬人到場共襄盛舉。當天下午陽光燦亮,東區街邊那一條長長的人龍看不見尾端,隊伍中的人或拿著彩虹旗幟、或繫上綁帶,六色彩紅氣球橋緩緩晃過眼前,視線的盡頭還不斷有人出現,身邊有人笑著加入遊行隊伍。
花了 30 幾年的時間,同志運動終於迎來撥雲見日的一刻;然而,還是有些人選擇完全不參與同志相關運動。「不站出來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經濟還沒獨立、工作考量、或連基本溫飽、身心健康都成問題。」說到這裡,前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專員徐文倩的嘴邊帶著微笑,「但幾乎已經不是因為害怕了。」
「婚姻平權的熱度太高,只要你有一點在乎,就很難置身事外。想行動的人就是會靠各種方式參與,害怕已經沒辦法阻擋同志了。」徐文倩說。
(攝影:jie)
文倩的話,讓我想起一年前的那個下午。
那時天色還亮,我下課路過學校的小吃部前時,聽見有人正拿著大聲公說話。這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不過那天,站在那兒高聲吶喊的人是我學姊。
「請支持婚姻平權!」
「我有一個女朋友,請讓我能跟我愛的人結婚!」
在那樣寧靜而使人易感歲月靜好的午後,有個女孩站在校園的人群集散地,對著來往路過的人們大喊:請幫幫我們,我想跟我愛的人結婚。
新竹風大,學姊的每一句話聲音再大,最後都像消失在風裡。但那當下被深深震懾撼動的我,後來懷著一股無以名狀的澎湃情緒,在婚姻平權公投連署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
回想起來,也許就是因為總有人願意勇敢而堅定地站出來,不畏眾人目光大聲說出訴求,路才能走下去;然而,婚姻平權法案通過並不是終點,像伴侶盟目前正在推動的跨國同婚權、及因應修法急需完善的性平教育配套措施,我們不僅有舊的問題得解決,還有新的問題在持續發生。那麼,婚姻會有「真正」平權的一天嗎?有時會想,當今日還平等的價值觀明日就被推翻,真正的平權也許就像是理想中的烏托邦,再怎麼努力都沒有真正落實的一天。
但也正因如此,即便婚姻平權運動已然走到一個里程碑,群眾集資也還不會從同婚運動中退場;各種各樣的婚姻平權相關集資還是會持續誕生,無論是金額衝刺極快的爆紅型活動計畫,或者細水長流型的長期教育推廣計畫,只要你還關心婚姻平權,隨時都能盡一分力。我們或許永遠追不到真正平權的烏托邦,但如果大家的努力能讓這世界變得不那麼壞,那所有走過的路便不算徒勞。
「世界上有這麼多的惡意,我們哪有時間害怕。」
「如果退縮了,這個世界只會越來越糟而已。」
後來,學姊這麼跟我說。
【參考資料】
1. 台灣群眾集資報告 2011-2015 回顧 & 2016 趨勢分析
2. 台灣群眾集資 2016 年度報告
3.【婚姻平權系列文章】法操婚姻平權相關文章整理
4. 同婚合法化大事紀| 芋傳媒 TaroNews
5. 台灣同志運動 30 年:見證同婚專法通過歷程
【延伸閱讀】
1. 同志婚禮集資錯了嗎?
2. 群眾集資突圍,公投前夕讓所有人聽見彩虹的聲音:婚姻平權馬拉松的非常召集令
3. 挺婚姻平權本週六凱道動員,公民緊急集資包專車北上、買報紙頭版
4. 2020 同心偕曆:用一本月曆的時間,帶你看見每個平凡日子裡的彩虹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願意以最直接的行動支持群眾觀點,在文章上方有個「媒體小農捐款灌溉」按鈕,按下它就能灌溉點數給我們滿滿的鼓勵,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群眾集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