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哪裡有孤獨的時間!專訪《台灣最後的荒野》攝影師徐仁修

by jie

(封面攝影:jie)

今年就滿 73 歲了,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徐仁修,老得很年輕。

來到這個年紀,徐仁修沒有變成一個關在家的藥罐子,也沒放棄用作品和世界對話,而是持續揹著相機拿起筆,要讓台灣生態之美被更多人看見;他在 2018 年底發起《台灣最後的荒野》攝影集出版集資計畫,上線一個月內就吸引超過 2,300 人贊助、總金額破千萬台幣。

行腳拍攝超過 40 年的徐仁修,如何看待「生態攝影」?

他強調,所有生態攝影都是「看天吃飯」——下雨了沒辦法、陰天只能等放晴,有時艷陽高高掛,光影反差太大又不好看了。可控因素有限,不像棚拍可以提前把燈架好、現場請模特兒把姿勢擺好,「難道你要對眼前的老虎說『拜託停在那邊讓我拍』嗎?」徐仁修大笑,即使是停在原地不動的植物,也有難拍之處。

你能想像嗎?盼了 6 年才拍出這麼一張金草蘭

台灣原生蘭花「金草蘭」花色飽美,真正盛開的時間只有 3 天;徐仁修連兩年前往,按下快門都自認離完美還有些差距,直到第 6 年才遇上最理想花況,樹上一叢金草蘭鮮亮可人,用肉眼看美極了!他卻馬上判斷,鏡頭朝著花仰拍無法記錄這種美

(圖片來源:徐仁修提供)

「要找到一個跟樹幹一樣高的位置,拍過去才會好看。」當時他觀察發現附近有個石壁,奮力一爬,如願以償在相近高度拍下滿意的畫面:不只是特寫金草蘭,還要有樹幹、要看得出遠方森林,要拍得出生命和環境的連結,那才是「生態攝影」,有生有靈。

先理解「生態」,才會懂「生態攝影」是什麼

為什麼有的照片很耐看,而不只是標本、圖鑑」沒有生命力的照片誰都可以拍,徐仁修不拍。

他回憶,自己在生態攝影這條路上唯一的老師就是《國家地理雜誌》,年輕時翻閱裡頭精彩的攝影作品,開啟一連串的自學與嘗試,研究起「好的生態攝影作品是什麼」;後來他深切體認到,如果沒有先理解「生態」是什麼,接下去做的都是錯誤。

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這叫做『生態』。那你拍攝的時候,有沒有試圖說出這些關係?拍出來還要有視覺上的吸引力,才會是好的生態攝影作品。」充足的知識基礎、對美的敏銳度與個人想法,以及突破現場限制的應變能力——生態攝影之於徐仁修,絕對不是高舉「大砲」而已。

「很多人以為生態攝影很簡單,不知道那背後都是一步一步的累積。」

(圖片來源:徐仁修提供)

把孩子教好、照顧好,就是你對地球最大的貢獻

這一次,徐仁修集資出版《台灣最後的荒野》攝影集,不只是將自己 40 多年記錄的台灣之美集結成冊,還希望這本攝影集能讓想從事生態攝影的後輩有所觀摩,也希望這些美能成為世人心中的種子,如同他在 1995 年成立的荒野保護協會,二十多年來舉辦無數場講座、課程活動,帶過的孩子現有不少已投入 NGO 工作,繼續為台灣更好的未來努力。

「不要說人與環境的責任牽絆啦,至少,人都不願意看到自己覺得美的事物消失嘛!

「我常常講『後生可畏』——任何一個孩子都有影響未來的機會,把孩子教好、照顧好,就是你對地球最大的貢獻!

那幾次,死亡離得特別近⋯⋯
在這麼多美麗照片的背後,險境總有幾回。

「都還好啦!那些都過去了。」徐仁修把艱難都看淡,少有的驚心動魄一瞬間,是收錄在這次集資出版的《台灣最後的荒野》裡,那隻他冒著生命危險拍到的百步蛇。

牠最大的特徵就是前進時頭會朝天,所以我在想,我要趴在地上拍,才會感覺牠頭是仰著的。」徐仁修分析百步蛇可能行經的路徑,算準了在拐彎處埋伏就可以拍到理想角度,同時保持自己的安全。

豈料那條百步蛇沒想轉彎,直直朝著徐仁修的方向去,最後從他耳邊匍匐離開。眾所皆知,百步蛇攻擊力兇猛,是可以瞬間放出大量毒液的。當下他連呼吸都不敢。

這就是生態攝影,你雖然有預測、有判斷,但還是有冒險的時候。

而讓徐仁修肉身最痛苦的一次,是他和一行人前往新幾內亞拍攝,連續幾天在沼澤和森林裡吃不好也睡不好,免疫力一下降,急性盲腸炎就纏上身。

「我以為我會死在裡面,結果竟然沒有。沒有死就是還有很多任務沒做完啊,怎麼可以先放學了!」被老天「退貨」的這份幸運,讓他更確定腳下之路了。

(圖片來源:徐仁修提供)

沒時間孤獨!大自然處處是朋友

外在險峻是克服了,回到心裡來難道都不會累、不曾感到孤獨失落嗎?

你哪裡有孤獨的時間!」徐仁修帥勁十足地笑了又想了一下說,長期拍攝下來偶爾還是會有一些寂寞的時候,尤其人在不太健康的身心狀態裡,很容易落入自我憐憫和懷疑。

有一年春天,徐仁修獨自前往墾丁拍攝台灣獼猴。那一夜山林間下著雨,他在帳篷裡邊躲雨邊吃東西,突然開始懷疑此刻的意義:人家溫暖被窩裡看電視,不然就是跟朋友喝酒、泡湯,自己幹嘛要一個人待在這個「奇怪的地方」啊?

「這時候我就發現,我的思考好像有一點偏掉了。要趕快去找朋友,大自然很多朋友啊!靜下心來聽見小雨蛙鳴叫,雨天裡仍生機勃勃;徐仁修雨衣一穿、相機一拿,又起身走出帳篷,趕赴這場等他加入的盛會。

還有一次他打算拍寬尾鳳蝶,一早驅車前往,直至下午三點都沒等到。

正準備摸摸鼻子離去,突然發現有一隻蛺蝶迎面而來——是同為台灣保育類蝴蝶的大紫蛺蝶!沒等到寬尾鳳蝶,卻偶然遇見大紫蛺蝶,下一秒牠降落在眼前山壁,徐仁修既激動又感動,在心裡直謝老天爺給了這美好。

(圖片來源:徐仁修提供)

所有你遭遇的事都是完美的,只是你看不看得出來

只要你去大自然,就有機會。多年累積下來的直覺與經驗,讓徐仁修可以輕鬆說著每年這時節最適合去拍什麼、幾月時再去哪裡看一看好了,那語氣讓我聽著忍不住笑問:就像到處去探望好久不見的老朋友,對嗎?

「是啊!沒錯啊!」他也笑了,有些人一輩子都沒機會親眼看見的光景,自己卻能身處其中,多麽值得感謝;照片僅僅是「訊號」,經年累月拍攝下來,無數個有拍到的、沒拍到的珍貴時刻,早已映在心底無法捨去。

台灣,這座屬於你我的島嶼如此真實清晰。

所有你遭遇的事都是完美的,只是你看不看得出來那是完美。」向來快言快語的徐仁修語氣鬆緩,彷彿在提醒我,生命慢下來就有溫柔。

現在的他,一心想著要好好完成這本《台灣最後的荒野》攝影集,已經沒有什麼好懷疑的了。
現在的你,準備好要接收這些「訊號」了嗎?

>>> 點我前往《台灣最後的荒野》攝影集集資頁面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願意以最直接的行動支持群眾觀點,在文章右上角有個「媒體小農捐款灌溉」按鈕,按下它就能灌溉點數給我們滿滿的鼓勵,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群眾集資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