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動物保護法》的修訂以及動物生存權發展的路上,屢屢引發爭議。
近日農委會新訂「犬貓買賣定型化契約範本」,規定犬貓購入 48 小時內出現特定疾病,或 1 年內診斷出遺傳性缺陷,可要求業者賠償醫藥費或退還犬貓,最快今年下半年實施。
這項引來動保人士砲聲隆隆的新修法,再度喚起台灣人民對於動物權議題的關注。
與此同時, 2013 年上映引起廣大迴響與討論的紀錄片《十二夜》導演 Raye,即將把一項心中構思已久的計畫付諸行動。
她以獨立集資的方式發起紀錄片《十二夜2:回到第零天》拍攝計畫,希望能夠再次和群眾溝通: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到的?
當年的紀錄片《十二夜》以毛小孩的視角,拍攝流浪動物從進入收容所的第一天,踏上近乎絕望的生命倒數,直到第 12 天無人領養、只能接受安樂死的過程;該片上映首週就突破了 1300 萬票房,成功喚起民眾對於流浪動物議題的重視。
《十二夜》在當時帶來的巨大能量,推動各界人士的討論,讓政府於 2015 年修訂《動物保護法》,全面廢止公立收容所人道撲殺。這條又被稱作「十二夜條款」的修法讓許多人為之喝采,然而在 Raye 眼中,這倉促通過、未有完善配套措施的法條卻無法紓解她的憂慮。
「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不讓動物進到收容所,而不是怎樣在收容所裡不要安樂死。」
收容所裡,安樂死從來不是最可怕的事。
疾病、緊迫、打架、害怕、飢餓、精神崩潰,
連覺都沒辦法睡,
牠們面對不知何時會結束的漫長等待,
生病躺在角落、痛苦地哀嚎,日復一日直到病死。
即使收容所不再大量撲殺浪浪,但在相關配套措施缺乏之下,街頭棄養以及被捕入收容所的流浪動物並未減少,反而將壓力直接轉嫁到相關工作人員和所內動物的收容品質上——收容所爆滿、空間極度擁擠、狗狗互相攻擊狀況層出不窮,第一線人員的壓力更是不可言喻。
長期奔走於各收容所的 Raye ,看到了背後更多未竟之業,持續感受到自己未完成的使命與肩頭重擔,這正是 Raye 發起「《十二夜2:回到第零天》電影集資計畫」的初衷。
如果《十二夜》帶給了你感動,
我希望《十二夜 2 》 可以帶給大家更多的責任。
收容所不是流浪動物問題的解方,即便《十二夜》確實喚起台灣的動保意識,飼主們的責任感還得再加強——領養數量總會有個極限,源頭無法控制,最後恐怕只會是徒勞。
《十二夜2》將著重在流浪動物產生的源頭,探討最根本的「飼主責任」觀念。
其中,預計拍攝的面向包含 3 個主軸:
- 動物收容所的轉型,從過去撲殺的場域,到現在應該成為轉運的場所,適合人領養的場所,甚至是生命教育的場合,收容所的現狀是什麼?在裡面工作的人又有什麼樣的想法?
- 流浪動物數量龐大的問題? 除了領養不棄樣,「結紮」與「不放養」更是飼主們應該共同正視的觀念。
- 我們應該將如何落實生命教育放在教育體系的位置?在紀錄片上映一年後,預計製作公播片免費寄送到中學以上的各級學校,期望成為孩子生命教育的一環,從根本改變對流浪動物的想法。
由於《十二夜》的票房營盈餘已全數捐贈相關公益團體,因此《十二夜2:回到第零天》期望透過群眾的力量共同支持,一起帶著大家了解問題,透過畫面溝通觀念,看見流浪動物的源頭從何而來,並嘗試找出真正讓毛孩與人類和睦共同生活的方式。
電影預計將於 2019 年春天正式上映,集資計畫自 3/20 開跑,截至目前為止已經累積近 300 萬元的集資金額、吸引超過 1,700 位贊助者支持!
如果你也希望能夠共同尋找改變的力量,推廣「結紮不放養,毛孩不流浪」的理念:
【同場加映】尊重生命,讓愛不再流浪
我們是在前進的,只是還不完美:專訪拼圖喵中途之家創始人陳小祥
從源頭開始,才能真正解決流浪動物問題 – 專訪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執行長 劉晉佑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願意以最直接的行動支持群眾觀點,在文章右上角有個「媒體小農捐款灌溉」按鈕,按下它就能灌溉點數給我們滿滿的鼓勵,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群眾集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