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資 5 天破 900 人相挺!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看見台灣大叔的勇氣與溫柔

by 外部投稿

(封面來源:《男人與他的海》團隊提供)
南太平洋上,多達十八隻大翅鯨在海中共游;台灣東海岸,抹香鯨與虎鯨在同一天連續現身⋯⋯。一幕幕千萬級海洋絕景錄入片中,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後製上映集資計畫 (10/24) 開跑 5 天內吸引超過 900 人參與、累積集資金額超過 200 萬元,受矚目程度堪比 2018 年的《十二夜 2:回到第零天》集資計畫。

從陸地到海上、從空中到水下,《男人與他的海》拍攝期間有不少貴人相助,而海洋好朋友——鯨豚們也齊齊現身,為紀錄片獻上珍貴畫面,團隊、好友都戲稱,是導演「人品好」,動物都來「道相報」。
(圖片來源:《男人與他的海》團隊提供)
「黑糖」暖心視角,看見台灣大叔的勇氣與溫柔
習慣大家叫他「黑糖」的導演黃嘉俊,善於以溫暖、細膩的創作風格,帶領觀眾覺察嚴肅的社會議題。執導的紀錄片《飛行少年》、《一首搖滾上月球》等,感動了台灣、港澳、中國大陸、星馬等地萬千觀眾,亦獲得台北電影獎、金馬獎等多項殊榮。2016 年因為潛水興趣,巧妙連接起他與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鯨豚攝影師金磊的海洋創作之路。

男人與他的海》記錄投奔海中的兩位父親,如同鯨豚一般在大海遨游,也一邊學習維繫家人間的羈絆。廖鴻基於颱風來臨前,靠著小方筏,在黑潮上漂流長達 144 小時,只為了帶回更多海洋知識給讀者;而台灣第一位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為了拍好每年經過台灣東部的鯨豚,遠赴世界各地摸索鯨豚習性、磨練水下攝影技術,帶回一張張美麗且令人震撼的影像。
(圖片來源:《男人與他的海》團隊提供)
期許台灣社會不再「恐海」,共同守護海洋環境
別忘了我們都是血液中,流著海洋 DNA 的子民。」黃嘉俊表示,台灣大多數人的生活環境其實與海不遠,卻仍覺得遙遠與陌生。由於一直未能重視海洋文化教育,戒嚴時期的海防和海禁;加上全球第一的人工海岸密度,佈滿消坡塊和堤防,在心理與現實上,都與海洋產生距離,出現揮之不去的「恐海」印象。

因為 7 年前開始潛水,黃嘉俊愛上海洋,也看見嚴重的海洋環境問題。如同片中,廖鴻基分享老船長的生活哲學,「在海上遇到颱風唯一活命的機會,是讓船尖對準風向及湧浪」,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面對它,才有破解的機會。黃嘉俊盼能透過《男人與他的海》,讓更多人親近海洋、愛上海洋,進而作出行動,為環境付出更多心力。


(影片來源:
《男人與他的海》團隊提供)
斥資千萬台幣,距離後製上映還差 500 萬經費
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耗時 3 年拍攝製作,成功拍到許多珍貴畫面,專業人士也大讚是首次看到,但拍攝海洋生態的不確定性高、曠日費時,水中攝影不僅危險,經費更是高昂,投入金額已超過 1,000 萬元,儘管文化部提供了部分補助、趨勢教育基金會的前期贊助,但守護這部「最美麗動人的台灣海洋電影」,仍需透過群眾集資協力達成,尚未完成的影片後製、推上院線的願望,還缺少 500 萬元的經費。

黃嘉俊則在紀錄片後期,找來金馬獎得主林生祥加持配樂製作、平面設計師陳世川操刀主視覺,並將原聲帶專輯電影海報作為贊助回饋品,滿足眾多樂迷與戲迷。此外,由主角廖鴻基親自解說的花蓮賞鯨行程、金磊帶團前往大翅鯨聖地——東加王國的攝影行程,都是回饋方案之一,沉浸式的體驗也受到眾多粉絲的熱烈迴響。距上映目標還差最後一哩路,集資持續開催中,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預計於 2020 年 4 月左右與觀眾見面,盼透過回饋品邀請更多人支持台灣電影。

>>> 點我前往《男人與他的海》後製上映集資計畫

本文為外部投稿,圖文由《男人與他的海》團隊提供、群眾觀點整理編輯。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