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回顧】專訪 Hahow好學校創辦人江前緯:以前沒想到可以學這些

by jie

斜槓青年(Slash)成為 2017 年全球熱議話題,「課程集資」在 2017 年的發展也不容小覷——這是一種將群眾集資結合線上教學的概念,課程正式上線前開放學員先付費報名,人數跨過目標門檻方能順利開課。

這個概念 2015 年在台灣由 Hahow好學校率先推動,接著這兩三年內 YOTTA慕課平台亦開始有熱門課程活絡市場,冀望透過群眾集資的力量,讓看似冷門的學習領域也有機會大受歡迎。

關於課程集資如何運作,你可能聽過、參與過,還想知道更多——我們邀請 Hahow好學校創辦人暨執行長江前緯(Arnold),來分享他在市場第一線的所見所想。

(圖:Hahow 團隊與相聲瓦舍創辦人宋少卿/ Hahow好學校提供)

從素人到名人投入,課程集資領域更多元、認同感提升

「我自己覺得 Hahow 是新型態的出版產業,過去那些可能只能倚賴紙本分享的內容,透過數位發行可以有更好的互動或收益。」

平台成立之初,Hahow 的開課領域主要是設計、程式類,師資幾乎都屬於「有才華的素人」,但這個印象在 2017 年有了令人驚喜的變化。

(圖:宋少卿形容「人生就是一個大舞台」,李柏鋒則為小資族建立理財入門觀念)

儘管合作講師仍以設計、程式為大宗,投資理財、社群經營等 “個人生存所需” 的相關課程規劃也大受歡迎,熱門領域分佈愈趨多元;另一方面,有多位早在特定領域頗具聲量的名人投入教學,像是相聲瓦舍創辦人宋少卿財經部落客李柏鋒手寫藝術家葉曄動畫角色設計師水晶孔等,都在 2017 年接觸線上課程集資,培養屬於自己的學習社群。

當他有自成一套的知識體系、又不想重複講述相同內容的時候,就很適合把這些內容數位出版成一套線上課程,建立自己的品牌。」Arnold 透露,有些名人起先對此持觀望態度,後來看到越來越多開課成功的例子,逐漸放下包袱願意嘗試;以往這些名人很容易接到出版社的邀請、希望將指定題材撰寫成書,但可能得要等到書籍問世銷量難以成長,眾人才會尷尬發現「市場是不是已經沒那麼需要這些東西」。

想學這些東西的人到底有多少,這些人最感興趣又是課程裡的哪一部分呢?Hahow 當初之所以將群眾集資概念與數位課程結合、以「課程集資」為運作模式,正是深信群眾集資機制能使市場需求真實浮現,讓老師可以在有資金後盾的前提下籌製課程,避免投入大量心力與成本、最後卻乏人問津的窘境。

在持續耕耘下,這個機制顯然被更多有能力開課的人認同了。

(圖:Hahow 創辦人暨執行長江前緯(Arnold) / Hahow好學校提供)

二次贊助學員比例達三成,關鍵是⋯⋯

從比例來看,2017 上半年透過 Hahow 集資開設的課程有 4 ~ 5 成是對外開發而來的師資,到 2017 下半年已有 9 成是老師主動來洽談開課事宜;Arnold 也透露,Hahow 在 2017 年的營業額突破 5,000 萬,較 2016 年成長約 50%——每一門課程的平均贊助金額是 800 ~ 1,000 元,若以最簡單的 1000 元來估算,一整年裡平台大概促成了 5 萬筆成功交易。

再針對學員的贊助記錄進一步分析,Hahow 在 2017 年裡已累積 30% 的會員「曾經贊助過兩門課程以上」,也有信心這個比例能在 2018 年繼續往上衝。

憑藉的是什麼呢?Arnold 從兩個面向來談,首先是平台的把關責任

(圖:Hahow 團隊成員工作中 / Hahow好學校提供)

「我覺得這跟一般產品集資又不太一樣,學員的整個體驗從一開始(參與集資)到最後(上完課)都在我們網站上,平台對每個專案參與程度很高,所以我們常常看到學員對課程內容有所不滿時,批評的都是『 Hahow 怎麼會這樣』」2017 年 Hahow 團隊在內容製作面參與得更多、合作對象把關也更嚴謹,不僅會請老師在專案上線七天內交出課程試作片,正式開課前也會逐一檢查字幕有無漏誤,確保每一堂課能達到合理、甚至是超出學員期待的品質。

另一方面,是課程本身的共創過程

(圖:Hahow 課程頁面裡的留言發問區)

每一門課程上線前都會透過前測問卷進行市場調查,集資開跑後學員也可以直接在課程頁面留言給老師;持續互動可以讓課程「更接近大家想要的樣子」,因此 Hahow 網站的 UI/UX 設計向來都鼓勵學員跟老師進行互動;Arnold 提到,普遍來說集資期間大約有 7 成的人贊助後會留言回饋給老師,哪怕只是短短的一句「謝謝老師」、「很期待」,或更明確者例如:「老師打算教的 A、B、C,我想多瞭解一點 C 這部分」。

所有的回饋都是在幫老師做收斂,確認他最後生產的內容是大家想要的,而不是“喜歡”、“不喜歡”這麼一翻兩瞪眼。

課程集資平台相較於一般線上課程服務的優勢,是明顯可見的去蕪存菁。現代人喜歡客製化的服務,繳了學費當然會希望學到自己真正想學的;對老師而言,儘管無法滿足每一位學員,至少接下來針對課程內容進行的調整,都會是基於真實的學習需求。

教與學本質不變,為非主流提供舞台

這個舞台的提供,讓很多年輕人願意透過課程集資來分享他會的東西。Arnold 認為集資是一種工具,能把那些以往被當作 “少數”、“非主流”的人集合在一起,但「教」與「學」的本質並未因此被改變,老師的表達能力很重要、學員的課後作業練習也很重要。

(圖:《Hahow 好學校之夜》活動現場大合照/ Hahow好學校提供)

「去年我們還辦過一場實體活動是《Hahow 好學校之夜》,有一位學員說他從小就想考美術班,但因為是個男生,爸媽跟學校老師都反對;後來他發現 Hahow 就很開心,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在這裡學習繪畫技巧,也不需要顧及任何社會觀感。Arnold 繼續分享,「還有個大學生說她以前都覺得自己玩雜耍是怪咖,來 Hahow 才有找到小宇宙的感覺。 

不過他也強調,線上課程跟實體課程畢竟有各自的 know-how 與市場、並非絕對的競爭關係,有人想要不受時空限制的學習,也有人比較喜歡面對面上課的溫度。未來一年 Hahow 仍會專注在線上課程集資、持續提升教跟學的體驗,也讓跨領域的師生有更多交流機會。

「希望 Hahow 真的能帶給大家“一所學校”的感覺!」 Arnold 笑了笑。

2017 台灣群眾集資年度報告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願意以最直接的行動支持群眾觀點,在文章右上角有個「媒體小農捐款灌溉」按鈕,按下它就能灌溉點數給我們滿滿的鼓勵,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群眾集資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