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報復平庸的方式,開始眾籌還在讓眾籌回歸理想的本質

by 拓扑日报(TechDaily)

本文轉載自 拓撲日報(TechDaily),作者:Ray,原文標題:《不只是報復平庸的方式,開始眾籌還在讓眾籌回歸理想的本質》

如果簡單理解,開始眾籌就是一個“媒體+社群+金融”的平台。

“這就是你報復平庸的方式。”

今年年初,當開始眾籌披著一個簡潔的外殼上線的時候,我沒有料到這句看上去別具一格的Slogen會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帶來瞭如此大的情感共鳴和能量。

在上線的9個月時間裡,這個定位於生活方式的眾籌網站獲得了大量的關注。他們找到了文化名人左小祖咒、許知遠在平台上眾籌自己的理想,並且讓其平台上的項目獲得了大量的名人支持:王石、陳坤、楊瀾等名人,在為珠峰紀錄片中為其代言宣傳;李開復、韓寒的支持則更為支持,他們直接掏錢支持左小祖咒的“富貴豬” 藝術品。

而關注之外,更為重要的還有資本的支持。今年1月,開始眾籌完成天使輪融資,暾瀾資本領投,盈動資本跟投;8月,浙江文創集團注資開始眾籌;10月,包括華映資本、引爆點資本、九穗資本等多家機構聯合投資開始眾籌,投資金額三千多萬

對於一個互聯網文化項目來說,在9個月的時間裡獲得如此的美譽和資本支持,實​​在是不可多得。

當然,準確來說,開始眾籌不是純粹的一個文化項目。儘管旗下的微信帳號“開始吧”擁有超過百萬的訂閱用戶,但在《行報》創始人也是開始眾籌創始人徐建軍的描述中,這更像是一個基於文化生活之上的金融社群平台:用戶因為眾籌項目主角的故事進入開始眾籌,然後在每個眾籌項目上尋找認同,進而產生對項目的支持——當然,最直接的支持就是資金的支持。

在徐建軍看來,金融只是眾籌的最重要的形式。在此之外,還有情感的共鳴。情感的共鳴背後,能夠產生龐大的社群。在此前的一次分享中,他舉例說:因為一個項目的熱烈討論,在不到的一天的時間裡,這的項目微信群產生了百萬級別的聊天記錄。換而言之,金融是最後的載體,而非全部。

xujianjun

社群後端是金融,前端則是媒體。在開始眾籌的用戶轉化鏈條中,媒體承擔了前端最重要的流量獲取工作。作為聯合創始人,前《21世紀經濟報導》新聞總監、拇指閱讀創始人左志堅在開始眾籌的早期的內容中做了相當的工作。他和徐建軍一起,從“開始吧”切入,不斷產出故事性閱讀內容,最高一篇點擊量接近400萬。高點擊閱讀背後則是流量成本的極大降低,通過媒體的流量,再導給開始眾籌上的項目,開始眾籌的整個鏈條就打通了。

所以,如果簡單理解,開始眾籌就是一個“媒體+社群+金融”的平台。這個鏈條之所以能夠打通,情感和共鳴成為了最重要的紐帶。

事實上,我甚至認為,這個邏輯不只適用於生活方式類的眾籌,甚至適用於所有類型的眾籌——或者說,原本眾籌就應該這樣。

開始眾籌之前,我們看到了點名時間的隕落,也看到了京東和淘寶眾籌的粗暴。在討論點名時間的歷程時,我們一致認為情感與理想主義才可能是眾籌應該出發的原點。否則,則必然走上流量的歧途。而一旦如此,不管模式是預售還是特賣,都避免不了流量低門檻怪圈的尷尬。

而相反,開始眾籌可能是個好榜樣。在與一個朋友討論開始眾籌的邏輯時,我們一致給開始眾籌的用戶貼了一個看上去俗不可耐但覺得還挺準確描述:那些吃飽了飯但同時又不能改變世界的人。對於這部分用戶來說,生活要繼續,但理想也不能停下,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情感的共鳴支持跟你有同樣理想的人一把。

於是,這便有了眾籌。

今天,無論是股權眾籌也好,產品眾籌也好,我們都很難以項目好壞或者撿便宜的方式去看待。以股權眾籌為例,一個最簡單的邏輯是:好的項目都能拿到投資,那不好的項目為什麼上股權眾籌平台呢?同樣,知名的投資人都能找到好項目,為什麼要在股權眾籌平台上投資呢?既然好項目和好投資人都不上股權眾籌平台,那股權眾籌的價值是不是遠不​​如FA做的合投平台呢?

而換一個角度看,如果一個投資人願意在一個理想主義平台上去做小額投資,眾籌的價值就已經超出回報的範疇了——​​支持即回報。這時候,眾籌便正如開始眾籌在自我介紹中所描述的那樣:

這些人不想消極地接受完全商業化的產品給予的風格和價值。這些人有自己的趣味和主張,想自己掌握選擇權。可能現階段,他們還不能被社會主流完全接納和理解。我們相信他們中一定有很多會衍化出來,並決定著未來。

也許,眾籌真的是一種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