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字成癡,守字不宜遲!日星鑄字行《字體銅模修復計畫》

by jie

對你而言,文字的意義是什麼?它像條河運載著無數資訊的來去,前五分鐘才急忙敲出一封訊息、前幾小時在網路上讀到一篇文章、前兩天收到一封帳單⋯⋯,高度數位化的今日要刪改一長串文字多麼容易,而「活版鉛字印刷」之於現代人簡直是個遙不可及的名詞,傳統印刷過程得經由鑄字行、排版房、印刷廠、裝訂廠一連串緊密的分工,很難想像這些人工作業的師傅們每天要花多少時間、用多虔敬的心情來和眼前的鉛字們相處。


唯有偶然翻開泛黃的《台北人》、金庸或瓊瑤,書頁上一個個無聲的鉛字才忽然譜出立體的個性與聲音——是呀!在 1949~1980 年代、台灣活版印刷產業最輝煌的時期裡,從課本到詩集,從喜帖到賀卡,家家戶戶的生活中都有這些小小鉛字的痕跡,尤其台語的「緣」與「鉛」兩字同音,這層雙關讓人們祝福的心意更顯厚實沈穩。

鉛字可以是一個時代的靈魂,也可以是一個文化的最初與最後。


在這個傳統印刷產業沒落的現況下,位於台北太原路巷弄內、面積不大的日星鑄字行,不僅是世界上唯一一間仍在生產繁體中文鉛字的鑄字行,更存有世界上最完整的正楷、宋體、黑體鉛字銅模,以及數台鑄字用的機具。

「銅模」聽起來有點陌生嗎?它是用來鑄造鉛字的母模,會隨著鑄造次數而逐漸耗損;星鑄字行所收藏 20 套不同號數的 12 萬枚銅模,不論品質、數量都極為罕見,成為繁體漢字文化圈中最後、也是最完整的可鑄字銅模。

對日星鑄字行而言,最大的職責就是持續地鑄字——讓任何一家還願意營業的活版印刷廠、任何一位還願意使用活版印刷的作者,都能夠得到所需素材。


「持續地鑄字」可不是個說到就能做到的理想。誠如前面所提到的,鉛字銅模會在多次鑄造後造成輕重程度不一的耗損,耗損後的銅模自然無法鑄出完整精細的鉛字,倘若整套銅模毀損到不能再鑄字,繁體中文鉛字也將就此絕跡。


隨著鑄字行業凋零,許多有經驗的師傅早已退休多年、技藝後繼無人,而日星鑄字行的張介冠老闆是世界上最後一位還在工作的繁體中文鑄字師,也是少數有能力修復鉛字銅模的人。他獨自坐在電腦前、一點一點地細心調整字體結構,即便是全年無休地修字,在身心狀態可負荷的範圍內,每天最多只能修復 5 ~ 10 個字,遠不及銅模損毀的速度!

以目前日星鑄字行店內有 12 萬字銅模待修、一天修 5 個字的狀態來估算,得再花上 65 年才能完成這筆浩大工程。如今張老闆年屆 65 歲,比「還要修多久」更殘忍的現實是:「還能修多久?

早在八年前這個警訊就被意識到,當時張老闆曾透過網路發起計畫、邀來數十位志工一起修字,卻也在著手進行後才發現:志工們修復完成的字體細節差異甚大、難以顧及整套字體的一致性,因此不得不先暫停計畫。


直到今年,張老闆決心重啟修復計畫,從建立一套嚴謹的修復師培訓課程開始,招募各路好手全心全意投入修復作業,將數位修復的檔案實際以 CNC 機台刻由銅模,銅模再拿來鑄造鉛字;在這整個過程裡,包含修字的軟硬體成本、修復師與師傅的薪水、 CNC 機台與銅模鑄刻成本都需要經費支撐運作,光是產出一顆銅模,成本就要超過 2,000 元!


於是,這次的字體銅模修復計畫要借助群眾集資之力,邀請社會各界以金錢贊助支持;贊助者不僅可以具體知道自己付出的金額可以協助修復幾個字,日星鑄字行也提供與鉛字有著緊密關聯的回饋項目,如「心經習字帖」、「迷你鉛字架」、「專業撿字盒」等,目前已有近 5,000 人響應贊助。

「我心中最理想的狀態,就是能直接從生活的選擇中支持文化的傳承。」,當許多人質疑起鉛字在現代存留的必要性,張老闆堅信自己願意成為那個最傻、最不識時務的人,因為「日星不做,就沒有人願意做」,現在不做,以後也沒有機會做了。

你和張老闆一樣是個愛字、惜字的人嗎?也許,從今天起你還可以是個守字的人。

>>> 點我前往日星鑄字行《字體銅模修復計畫》


日星鑄字行《字體銅模修復計畫》特展:

活動日期 | 2017.01.14~2017.03.05
活動時間 | 13:00 – 20:00          
活動地點 | 華山 1914 文創園區 玻璃屋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願意以最直接的行動支持群眾觀點,在文章正上方有個「媒體小農捐款灌溉」按鈕,按下它就能灌溉點數給我們滿滿的鼓勵,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群眾集資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