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聯手改造,用課本薰陶出更美的台灣:美感教科書第二季集資計畫

by jie

台灣人的美感怎麼了?

2016 上半年,台北燈節的「福祿猴」主燈外型引來大批網友嘲諷惡搞,從設計圖曝光到實體完工都佔據不少媒體版面;到了下半年,台北世大運的「熊好讚」宣傳影片不僅舞步與拍攝手法涉嫌抄襲日本團體,突兀的音樂也讓人搞不懂是軍歌還是廣告曲。

同一年裡,明明還有聶永真人生百味合作為街賣者重新設計的口香糖包裝,台北捷運與多位設計師聯手打造的全新宣導動畫也得到熱烈讚賞,可是再回到我們每天從街頭看到的招牌、看板與傳單,設計和排版風格都不約而同地流露著某種功能遠大於美感的「台式默契」,例如文字要塞好塞滿、顏色越搶眼越好。

這樣的例子讓很多人想問:「台灣人的美感怎麼了?

不是我們沒有美感,而是從小到大薰陶機會少得讓人營養不良。在台灣,美感教育就跟法治教育一樣是個薄弱的存在——想想你小時候有多少美術、音樂課被借去用在所謂的「主科」呢?即使不是每個人未來都想走入藝文領域,對於「美」的鑑賞能力也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日常生活,例如:我們買到的產品是否由不尊重設計專業的廠商粗製濫造?公共空間的規劃是否符合一般大眾的期待,並形塑出外地人眼中的城市印象?

「給我們一本課本,我們給孩子一座美術館。」
既然美感教育這麼重要,能不能從孩子們最常接觸的「課本」開始強調美感呢? 當教科書本身就「美得像座美術館」,透過豐富的繪畫技法刺激、啟發孩子的思考與想像力,不僅能在閱讀時提升求知慾,也能讓教學現場產生更多有趣的互動。

因此,2014 年有一群熱血大學生發起《美感細胞——教科書改造計畫》,成功在 flyingV 募集到 26 萬元。在那之後至今的 800 多天裡,他們與超過 30 位設計師合作改造現行教科書,以不更動教學內容的原則重新設計課本,不僅注重視覺上的美感,也強調功能性的再造。

例如:國語課本裡加入折頁方便師生課後標記,下一次上課時,教師就不用浪費太多時間等全班都翻到正確的頁數,而能迅速開始延續先前的課程。

又或者是在封面保留自由拼貼的空間,孩子藉由動手黏貼紙的過程,更了解文字的結構組成。

提案團隊帶著這些改造後的美感教科書開啟一場「環島發書之旅」,將重新設計過的課本送到超過 1900 位孩子手中,實際使用過美感教科書的師生也給予不少正面回饋,甚至有學童說出這樣的盛讚:「這是唯一一本我想要好好保存,不會學期一結束就想要丟掉的課本。」。
每一句發自內心的意見、每一張驚喜無比的笑臉,都是讓團隊持續走下去的動力;他們不斷與教師、設計師們溝通細節,也正式成立「美感細胞」協會,並在今年宣佈整個計劃要擴大規模展開第二次集資,需要大約 2,000 人贊助、至少 350 萬的經費。

對美感細胞而言,2017 是格外重要的一年

為什麼是今年?隨著 107 學年度即將上路的十二年國教,未來市面上出現的新課綱教科書都會在今年重新編輯印製,這是個課本「一定要重新設計」的時間點,美感細胞這兩年來的努力成果也可能因此正式走入教育體制,出現在台灣所有孩子的課桌上。

在 1/5 熱騰騰上線的第二季集資計畫裡,美感細胞與康軒、南一出版社取得 5 科各 2 個單元的內容授權,並與知名設計師方序中王艾莉陳永基馮宇等人,以及大家說起「懶人包」就會想到的圖文不符團隊合作,聯手打造國、英、數、自、社 5 本共 10 個單元的美感教科書。

(由陳永基設計的英文課本封面。這麼可愛一拿到手就會好想翻開啊!)

然而,改造教科書的過程其實也有不少基於教學現場的觀察與考量,一般人不太容易瞭解製作教科書時需要注意的細節,像是:

「你知道為什麼課本都是使用楷體而非黑體嗎?」
「你知道課本的定價是有公式,論斤秤兩地在賣的嗎?」
「你知道課本的封面的材質是有被規定的嗎?為何這樣規定?」
「你知道『兒童心理學』是如何被應用在課本設計之中的嗎?」

美感細胞將這些冷知識彙整成「美感精選輯」,作為獻給贊助者的回饋項目之一;未來也預計策劃實體展覽,讓大人小孩都能走進展覽空間裡,親身感受不同設計師對於教育的想像。

美感教科書第二季集資期間自即日起長達 90 天,回饋項目包含美感教科書、美感精選輯、團隊環島發書紀錄片等,也會隨著集資金額「解鎖」出增量印製的延伸目標;另外,贊助者若覺得自己用不到教科書,也可以選擇「認養」,將這些課本送到更多孩子手上。

想了解完整的計畫說明與贊助方式,就點進集資頁面看看吧!

>>> 點我前往集資頁面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願意以最直接的行動支持群眾觀點,在文章正上方有個「媒體小農捐款灌溉」按鈕,按下它就能灌溉點數給我們滿滿的鼓勵,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群眾集資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