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率近 6 成!台北鳥會年救超過 3,000 隻傷病野鳥,集資盼提升醫療照護品質

by jie

(封面來源:《翱翔天際振翅高飛計畫》集資頁面。)

計畫名稱 《翱翔天際振翅高飛計畫》
集資管道 台灣 / 挖貝 WaBay
集資期間 2024 / 06 / 06 (四) ~2024 / 10 / 31 (四)
適合對象 喜歡動物、關心鳥類保育議題的你

 

五色鳥、領角鴞、綠繡眼、白頭翁⋯⋯,台灣都市常見的野生鳥類,你認得出幾種呢?儘管牠們跟我們生活在同一座城市裡,並且天生擁有一對能飛的翅膀,但在高樓林立之下,卻未必能夠安然翱翔——外觀乾淨、平滑的透明玻璃窗,因光線鏡像反射影響,容易使得鳥類飛行時以為可以通行、直接撞向玻璃窗面,形成致命的「窗殺」(Bird–window collisions) 事件。

人發生意外受傷時,可以迅速被送往醫院診療,那麼野生鳥隻受傷甚至危及生命時,又該如何是好?長期致力於推廣野生鳥類保育的「台北市野鳥學會」(亦稱「台北鳥會」、「北鳥」),2024 年發起《翱翔天際振翅高飛計畫》,期望透過群眾集資打造更加完善的北台灣野鳥救援系統,救援更多受傷、生病的都市野鳥,實現人與鳥和諧共存的願景。

>>> 點我前往《翱翔天際振翅高飛計畫》集資頁面



(圖片來源:《翱翔天際振翅高飛計畫》集資頁面。)
發源於 1973 年的「台北賞鳥會」,在 1984 年正式立案為「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不定時舉辦觀鳥課程、鳥類解說等教育活動,更從 2016 年開始投入野鳥救傷工作,協助民眾拾獲的傷病鳥隻進行治療與照護、進行模擬真實環境的飛行訓練,讓牠們有機會回到野外環境自由翱翔。

根據台北市野鳥學會內部統計資料,台北市野鳥學會每年救援超過 3,000 隻傷病鳥隻,其中約有 6 成鳥隻在救援途中與收容之前就已經死亡,撐不到重返自然環境的重生之日。若以傷病原因比例來看,佔比最高者為失溫、虛弱、內外感染等「疾病」 (29.7%);第二高為繁殖季節時,受天然或人為因素影響的「育雛落巢」 (21.6 %);第三高則為「撞擊」(12.9 %),例如都市車輛撞擊,或建築物玻璃反射導致的窗殺事件。



(圖片來源:《翱翔天際振翅高飛計畫》集資頁面。)
倘若野生鳥類數量隨著各種傷病原因而逐年減少,會發生什麼事呢?首先,當親鳥受傷甚至死亡,牠們的幼鳥便失去了爸爸媽媽,在缺乏照顧者的狀態下,面臨著營養不足的生存困境。野生鳥隻也在都市生態鏈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許多鳥類會捕食昆蟲、為人們減少害蟲數量;牠們也會取食植物的種子,透過消化與排泄,將植物種子傳播到不同的地方。若野鳥數量大量減少,都市環境裡昆蟲與植物的數量與種類也可能會減少,進而導致整個生態系統失衡,最終反噬回人類身上,形成不可逆的傷害。

為了守護鳥兒們的自由,我們不斷宣導正確的野鳥保育與救傷知識,我們更期許能夠在北台灣建立更完善的野鳥救援系統。」2024 年 6 月,台北市野鳥學會首度在挖貝 WaBay 發起《翱翔天際振翅高飛計畫》,希望以群眾集資募集野鳥救傷中心日常營運所需經費,為傷病野鳥帶來更加完善的醫療與照護品質,例如增聘專業獸醫師、修建現有的籠舍與清除室內壁癌、建立鳥類傷病資料庫系統等,讓來自社會大眾的暖心支持,成為幫助鳥兒得以擺脫病痛、重獲新生的力量!

完整計畫資訊,請見集資頁面:

>>> 點我前往《翱翔天際振翅高飛計畫》集資頁面

延伸閱讀
保留水梯田珍貴生態!新北貢寮「里山農創基地」,集資傳承百年農藝
爭取臺灣成為東北亞首例,黑潮推動《海洋綠洲計畫》守護鯨豚生態
腳下的土,正在死去──從《無米樂》到《種土》,八年記錄傻瓜農人「救土」故事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