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撼山河 撼向世界》把台灣唱給世界聽,專訪導演林正盛、音樂人陳明章

by jie
電影名稱 《撼山河 撼向世界》
導演 林正盛
集資期間 2023 / 06 / 28 (三)~2023 / 09 / 29 (五)
上映日期 2023 / 11 / 17 (五),詳細放映場次與購票資訊請見官方公告

 

(左為導演林正盛、右為音樂人陳明章。封面攝影:jie)
人生,快樂就好!」聊起最愛的音樂,人稱「阿章師」的陳明章瀟灑自若、笑得燦爛,侯孝賢《戀戀風塵》、是枝裕和《幻之光》的電影配樂,以及全台家喻戶曉的金門王與李炳輝〈流浪到淡水〉、黃妃〈追追追〉詞曲,都出自這位民謠大師之手。揹著熟悉的月琴夥伴,身旁是陳明章多年的老友兼鄰居——台灣紀錄片導演林正盛。

歷時 4 年、斥資千萬台幣拍攝,
林正盛執導的紀錄片《撼山河 撼向世界》在 2023 年展開群眾集資,片中訪談伍佰、林強、是枝裕和、吳念真、黃妃等多位影劇圈人士,側寫陳明章堅持不懈的創作熱忱,也試著梳理陳明章數十年的音樂旅程,如何譜寫出「台灣的聲音
」⋯⋯


(音樂人陳明章。攝影:jie)
陳明章是誰?兩人相識因這部電影
我本來以為在開玩笑,以為只是大家喝醉了說要拍片啊!」陳明章哈哈大笑,語畢換林正盛大笑回擊:「他也沒有說好或不好啊!」,家住同一棟的兩人,按個門鈴就能見到面,陳明章常常一寫好新歌,便抱著琴來找林正盛當第一位聽眾。

晚間 8 點半,是彼此長久以來的默契——切來幾盤小菜佐以幾杯小酌,從社會時事到家庭婚姻,在幾乎無所不聊的飯桌上,為陳明章拍一部紀錄片的想法漸漸清晰。林正盛透露,已過花甲之年的兩人甚至還講好了,倘若在《撼山河 撼向世界》完成以前有誰先離世,「影像要由另一人保存好,剪一剪就可以在告別式播出」。

林正盛回憶,第一次看到「陳明章」這個名字,是在侯孝賢導演的《戀戀風塵》:「
那時候我才 26、27 歲,跟編導班同學一起去看《戀戀風塵》 ,然後從片尾字幕得知配樂是陳明章做的,當時我心想這個人是誰?我們都沒聽過他的歌,但他配樂做得這麼好!」當年觀影後,林正盛期待有機會能與陳明章合作,但第一次聯繫時被婉拒,直到後來再遞上《天馬茶房》劇本邀約,陳明章一看便點頭答應,甚至主動表示想參演其中。

位於台北大稻埕的「天馬茶房」咖啡店,1947 年曾爆發因查緝婦女販賣私菸而起的警民衝突,被認為是二二八事件的導火線。林正盛執導的電影《天馬茶房》,將真實存在過的場景結合男女主角戀情發展,描繪社會動盪不安的時代之下,小人物們無奈而真切的心聲。

陳明章分享,「大部分情況我會接電影配樂,都是因為那個劇本給我感覺是我喜歡的、我覺得我可以勝任。例如《戀戀風塵》那整個景色,對我來說太熟悉了!《幻之光》很像我小時候家裡的房子和海邊,就像北海岸漁港的景色,所以我覺得我可以勝任。」當時他讀完《天馬茶房》的劇本,配樂想像已於腦中成形,雙方一拍即合。

會彈奏樂器、會寫詞曲也會編曲,陳明章多次榮獲國內外獎項肯定,這位眾人眼中的音樂大師,平時如何採集靈感?


(音樂人陳明章。攝影:jie)
創作是因為有想法要「衝」出來
《撼山河 撼向世界》片中有許多行走畫面,都源自陳明章的日常生活,「基本上我拍紀錄片都會以被拍攝者平常的生活範圍為主,不會特別指定要去哪些地方,這是我拍片的習慣,因為『尊重真實』是很重要的。」林正盛表示。

出門從不帶紙筆的陳明章,習慣敞開胸懷讓靈感來找自己,「你如果帶紙筆出去,那一天絕對沒有靈感。就是要空手、一定要放空!你沒有準備要創作,靈感就會來。」若腦中有了旋律、浮出聲景,他回到家會立刻抱起琴彈奏,和弦就記在距離身邊最近的紙張上,例如帳單、廣告傳單、就醫收據,甚至抽張衛生紙用原子筆來寫都可以。

全世界都是一樣的,不管經營 YouTube 或玩樂團,都是因為有想法要『衝』出來。」陳明章侃侃而談,「我常常講,如果東西寫出來只留在台灣,那我不要寫了,因為不好玩。最好是我的音樂都不要有歌詞,就能讓外國人聽懂。」不同的配器和音色、打造讓人有共鳴的情感與聲音質地,從 26 歲就立志要做音樂的陳明章,至今依然多方學習、享受進步的樂趣,思考的碰撞永遠新鮮好玩。

最讓我感覺驕傲的是,我去布農部落聽八部合聲、幫他們錄音,然後我在花蓮和平散步、聽太平洋的海浪聲,回來以後我把吉他亂改成『海洋吉他』,八部合聲的感覺就出來啦!

陳明章汲取台灣原住民音樂與傳統戲曲的唱作特色、融合不同文化的音樂元素,以民族音樂音律為基礎,思考如何轉換、結合現代音樂,歸納出全球獨有的「陳明章二音和弦理論」教學系統,期許月琴樂音在這座島嶼上恆久飄揚。2008 年,他回到家鄉北投招生開課,起初僅有 2 人願意來學月琴,如今已累積破千名學生;始於 2011 年的《台灣月琴民謠祭》活動近年也穩定舉辦,越來越多台灣人開始認識月琴。

長江後浪推前浪,接下來的世代要做什麼?你可以感動幾個人?他們將來的台灣是什麼?我們有為那個時代的台灣努力過,我覺得這還蠻重要的。

世界上不會有兩把一模一樣的手工月琴,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容器。猶如民謠歌手陳達彈唱〈思想起〉的身影,啟發了陳明章對於月琴的嚮往,陳明章也期許學生能走出想要的路、細聽由內而外的聲音。

儘管在台灣戒嚴時期,言論自由大受限制、「國語政策」的推行讓台語歌難以破土而出,陳明章未曾放棄創作。歌要怎麼寫是一回事、寫完能否發表是另一回事,走過同個時代的陳明章與林正盛都認為,外在環境的壓抑,有時反而讓表達的意志更加堅定——只要沒放下想創作的心,就有自己的累積,有生命的力氣。


(音樂人陳明章。攝影:jie)
感動人心的作品,要先能感動自己
於是,我們得以聽見〈下午的一齣戲〉柔吟黯淡哀傷,排練多時的野台戲演出,演員望向台下卻無觀眾,點點雨水彷彿打在心頭上;我們亦能從〈撼山河〉一曲裡,感受琴弦挑動耳際如陣陣巨浪拍打般,闊步前行的萬千豪氣——看似風格迥異的作品,都是陳明章融合在地文化與生活感觸的心血結晶,沒有高低排名,他也不太回頭再評價已經寫完的歌。

每個人喜歡的都不一樣,我就很喜歡挑戰沒有嘗試過的東西啊!」陳明章強調,創作要有「重量」,要先有親身體驗、先能感動自己,然後才是去精進表達形式,「現在不是說你一定要學什麼很了不起的技術、用很怎麼樣的器材才能創作。你如果願意的話,真的有感覺、有感受、有想法要傳遞,拿一支手機就可以拍了!你的夢想是什麼?你要給大家看到的是什麼?這個才重要啊!

林正盛也有感而發,「
我們跟別人溝通,都是從『自己』出發。我們自己有的別人沒有,那樣的東西才是感動。」他之所以將這部紀錄片的片名定為《撼山河  撼向世界》,靈感正來自陳明章〈撼山河〉裡其中一句歌詞:「我欲做反骨第一人——人生裡的輸贏可以「顛倒反」、沉重的心可以再躍起,歌裡那份「顛倒反」的反骨精神,好似也鼓舞著台灣人,無論這片土地受過多少傷,只要繼續往前走,仍能燃起無限可能。

你當下能做什麼、你去碰撞到什麼、你可以再做什麼⋯⋯」陳明章分享,「像我今年幫葉門電影《腹荷》做了配樂,又幫蕭菊貞做《南方寂寞鐵道》紀錄片配樂,我都快 70 歲了還可以這樣玩,這是我最快樂的事情,不是說用金錢去衡量。」言談至此,他轉頭看著林正盛開玩笑說,《撼山河  撼向世界》應該是一部前傳電影而已,因為還有好多故事可以說、可以拍。

埋頭耕耘的人們,都盼望著昂首發聲那一刻;敬一首又一首已然茁壯的、正在萌芽的,源自台灣的生命之歌。
紀錄片《撼山河  撼向世界》預定於 2023 年 11 月上映,截至 2023 年 9 月已累積破千人贊助,參與支持即可收藏「應援令旗」、「撼山河紀念明信片套組」、「集資限定電影海報」等多款回饋周邊!

>>> 點我前往支持紀錄片《撼山河  撼向世界》集資計畫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