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報】以群眾之手,回顧 2022 台灣群眾集資產業 7 大亮點

by jie

根據《群眾觀點》統計,2022 年台灣有將近 2,000 件群眾集資計畫成功達到目標金額,合計約 103 萬贊助人次,略低於 2021 年的 115 萬贊助人次;整體市場集資金額加總約 37.7 億台幣,略高於 2021 年的 33 億台幣。

在 2022 年,台灣群眾集資產業可以看見型態各異,卻都飽富力量的群眾之「手」——每一雙手,都是有故事的手;每一雙手,都承載著信任而敢想能夢⋯⋯

台灣群眾集資產業 2022 年度亮點:


(圖片來源:《為自由而站:烏克蘭難民援助計畫》集資頁面)

01. 外交部送暖烏克蘭,人道集資創紀錄
俄烏戰爭於 2022 年 2 月爆發,台灣外交部基於人道救援用途,透過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成立「賑濟烏克蘭專戶」,在群眾集資平台 WaBay 挖貝發起《為自由而站:烏克蘭難民援助計畫》募集資金,單月內累積逾 5.6 萬人贊助,總金額約 1.8 億台幣,成為迄今台灣群眾集資史上贊助人次、集資金額均為最高的公益案例。

台灣人齊力將愛心送到 8,000 公里外的烏克蘭,也在緊張的國際情勢下開始思考如何提升民防意識,為台海戰爭風險做好準備。2022 年 9 月,「黑熊學院」在群眾集資平台嘖嘖發起《民間防衛訓練計畫》獲得 1,417 人贊助、集資金額約 479 萬台幣,是台灣第一個以民防訓練課程為核心的集資計畫。


(圖片來源:《一起把台灣選手送往世界甜點大賽:世界盃西點藝術大賽》集資頁面)
02. 舉起榮耀,看見不一樣的台灣

台灣甜點師王家承與童怡靜發起群眾集資募集經費,代表台灣飛往法國參加世界盃男女混合甜點大賽,希望「用甜點讓台灣看見台灣」。2022 年 10 月,兩人順利出賽、抱回世界第 4 名及最佳團隊精神獎,也寫下台灣人歷年參賽最佳成績紀錄。

同樣在 2022 年 10 月,資深演員陳亞蘭,以電視歌仔戲《嘉慶君遊台灣》榮獲第 57 屆金鐘獎的戲劇節目男主角獎,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金鐘女影帝」。抱回獎座後,陳亞蘭也發起《嘉慶君再遊台灣》電視歌仔戲集資計畫,結合銀行信託專戶控管後續資金使用,創下台灣影視集資「專款專戶專用」的首例。


(圖片來源:
《讓癌末女孩勇敢吧!|佩姿環島及醫藥費募資計畫》集資頁面)
03. 癌末女孩集資圓夢,見證生命的圓滿

大學時確診卵巢癌末期的湯佩姿,在 2019 年獲頒「十大抗癌鬥士」,2020 年將治療歷程撰寫集結成冊、出版書籍《癌.讓我懂得愛》,並經營粉絲專頁「抗癌小天使湯佩姿」分享日常生活,以樂觀開朗的生命態度感動無數網友,也鼓舞著像她一樣對抗病魔的癌友。

2022 年 5 月,湯佩姿發起群眾集資募集環島與醫藥費用,希望把握人生最後時光一圓環島夢;該集資計畫獲得大量媒體關注報導,累積 7,085 人贊助支持。2022 年 11 月,這位溫暖人心的抗癌小天使正式告別病痛,乘著群眾的參與和祝福,成為了真正的小天使。


(圖片來源:
《石頭掃拖機器人 S7 MaxV Ultra》集資頁面)
04. 清潔家電產品夯,藝人代言助攻集資

日新月異的科技產品,始終是為了幫助人們擁有更輕鬆、更舒服的生活。根據《群眾觀點》統計,台灣近年集資破億台幣的集資計畫共計有 10 件,其中 7 件都屬於高單價的清潔家電產品。在 2022 年,清潔家電產品仍是台灣群眾集資市場熱門主題,包含掃拖機器人、空氣清淨機、廚餘機、洗碗機、吸塵器等品項,累計約有 6 萬人次贊助、集資金額加總超過 7.7 億台幣。

此類清潔家電產品,亦可見有提案團隊以名人形象帶動產品討論度,例如 ELLA 陳嘉樺、韋禮安、炎亞綸等知名藝人,均有受邀為特定品牌擔任台灣代言人。


(圖片來源:《月釀碟片》集資官網)
05. 月經平權受矚目,市場新選擇誕生

女性月經需要的生理用品開銷,並不是人人都負擔得起。為了消弭「月經貧窮」,2022 年蘇格蘭通過《生理用品免費供應法》,成為全球第一個全境免費提供生理用品的國家。

推廣月經平權,台灣政府與民間團體也在 2022 年大步邁進,例如部分縣市校園試辦免費提供生理用品、政黨提案修法「生理用品免徵營業稅」,台灣首度有響應「世界月經日」的《月經狂歡節》活動,實體月經博物館「小紅厝 The Red House」亦正式在台北開張。而 2015 年曾集資成功將生理用品「月亮杯」引進台灣的凱娜創辦人凡妮莎,2022 年也再度集資推出「月釀碟片」,集資金額與贊助人次皆刷新前次集資紀錄,為台灣女性生理用品開發再創里程碑。



(圖片來源:樂扣樂扣《微笑騎士不鏽鋼隨行杯》集資頁面膳魔師《緩緩杯》集資頁面。)
06. 飲料杯新制上路,環保杯大勢再起
因應國際減塑趨勢、從源頭響應垃圾減量,行政院環保署持續推動限塑政策,以「自備、重複、少用」為原則,規定飲料店不得供應塑膠材質的「一次用飲料杯」、必須提供「免費借用循環杯」服務,以及自 2022 年 7 月 1 日起,民眾若自備飲料杯購買飲料,至少可享有台幣 5 元的折扣優惠。

這一年,飲料杯集資也有如「大勢再起」般,國際品牌「樂扣樂扣」、「膳魔師」都首度以集資平台作為新款環保杯的發表管道,亦有多個具備提案經驗的在地品牌再次發起環保杯集資,例如「WOKY –[●●] 渾圓杯」的集資金額、贊助人次均刷新自家歷年 5 次集資紀錄;而台灣品牌源源鋼藝不僅推出二代升級版「HIDING iN 飲料杯」,更延伸啟動《源源星系計畫》、與實體飲料店合作舉辦活動,帶動一般大眾養成自帶飲料杯的習慣。

 



(圖片來源:《謝哲青的記憶宮殿》集資頁面)
07. 自我提升迎未來,課程、日曆集資續升溫

廣義出版領域裡的線上課程,在 2022 年與群眾集資產業緊密互動,台灣開始有綜合型集資平台與線上課程平台合作推廣集資的案例,例如《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由嘖嘖與 Hahow 共同發起,《謝哲青的記憶宮殿》《蔡璧名的醫道習慣》由 WaBay 挖貝與 PressPlay、親子天下線上學校分別合作,均是跨平台同步「牽手集資」的實例。

而日曆類的集資計畫大多在秋冬開跑,2022 年台灣可見 95 件日曆集資計畫,提案量約為 2021 年的 2 倍,未達標比例約 21%。另有 20 件是由曾有日曆集資經驗的提案團隊再次發起,尤以自有社群的內容創作者提案最受青睞,例如唐綺陽《2023 共時曆》HOOK《每天都想史 2023 手撕日曆》敏迪選讀《2023 國際觀察曆》等 3 款日曆,均成功累積破萬贊助人次。


(資料整理 / 製表:《群眾觀點 CrowdWatch》)
2022 群眾集資排行榜

若以不分類贊助人次 Top 20 來看,入榜之集資計畫有 70% 為原創集資計畫,每件均有超過 5,000 人贊助,多為貼近大眾生活需求之產品,例如環保杯、月曆、個人隨身配件或生理用品等;若以不分類集資金額 Top 20 來看,榜上每件集資計畫金額均高於 2,000 萬台幣,入榜門檻創下歷年新高。

由於一般線上課程頁面之課程價格為浮動顯示、總購課人數範圍包含集資期間與集資結束後之長期銷售,並未單獨公開顯示於集資期間內累計之人次金額數據。故《2022 台灣群眾集資年度報告》提及的線上課程,僅列計「線上學習平台與綜合型群眾集資平台連動集資」的課程集資計畫。

群眾集資平台新面貌
回顧 2022 年,台灣群眾集資產業仍由「綜合型集資平台」主導市場趨勢,為人所知的群眾集資平台各有新氣象,包含最早成立的嘖嘖 zeczec 旗下子公司宣佈與日本群眾集資平台 CAMPFIRE 合作,flyingV 迎來歡慶 10 週年的線上特展,2021 年甫成立的 WaBay 挖貝也與日本群眾集資平台 GREEN FUNDING 合作成立海外專區;若以成果版圖而觀,單以 WaBay 挖貝、flyingV、嘖嘖 zeczec 三大平台的集資金額與贊助人次,加總便佔據台灣整體市場數額的 9 成以上。

與此同時,原先並非以群眾集資為業務主軸的企業,也以不同程度的投入積極創新,例如串流裝置品牌 OVO 成立「Hihibox 嗨嗨盒子」3C 家電集資平台,獨立媒體《食力 foodNEXT》針對飲食類提案推出「拾光 FoodChill」集資平台;設計購物網站 Pinkoi 及電商平台 Momo 購物網,亦在 2022 年挹注資源踏入群眾集資領域。因應市場競爭多元,既有的集資平台也正展開新的策略佈局⋯⋯ 

延伸閱讀:【2022 年報】從三強鼎立變群雄割據?電商跨入群眾集資,momo、Pinkoi 也來參戰!

2023 年度展望
一、疫情趨緩,宣傳管道增加

隨著 COVID-19 疫情趨緩、口罩禁令逐步解除,國內外實體活動也陸續復甦,預期此一現象將使群眾集資行銷擁有更多線下的可能性,包括提案團隊自行籌辦的產品體驗會、發表會,提供新品曝光管道、促進商務交流的大型展會,以及結合議題策展的藝文活動等。

二、從群眾集資到 RBF,投資標的再創新
由文策院與貝殼放大攜手投資的「天使放大」,2020 年起以群眾集資核心精神延伸出文創投資「RBF 模式 (Revenue Based Financing,收益回報型投資)」,截至 2022 年已累積 31 案,投資標的涵蓋電影、音樂、遊戲製作與沉浸式體驗等多元形式的文化內容。期許在 2023 年,此一模式有潛力發展出嶄新題材,讓一般大眾不只是單次投入資金支持,亦有參與長期獲益分潤的機會。

三、集資糾紛難解,公部門介入有望
群眾集資概念不同於網路購物,在台灣也無直接適用的專法,以往遇有集資糾紛時,僅能視具體個案情況,訴求民事或刑事法規途徑。2022 年行政院「數位發展部」正式成立、成為數位內容產業的最高主管機關,期許在公部門的籌劃與監督之下,能為群眾集資產業帶來更臻明確的規範與保障。

>>> 點我前往《2022 台灣群眾集資年度報告》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