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da HUB+ 創辦人:Kickstarter其實是最差的銷售通路?

by 雷鋒網
本文為 Nonda 創始人& CEO 李佳的分享。 Nonda 創立於矽谷,發布的首款產品 Nonda HUB+ 在美國集資平台 Kickstarter 創下 88 萬美金的亮眼成績。(編按:2015 / 10 / 14,Nonda發表聲明,將全額退款⋯⋯雖然結果出人意料,但過程中的經驗與方法,都可借鏡、深思,值得一讀。)

 

高科技類產品基本上都會選擇集資作為首發第一步。然而許多創業團隊並不清楚在集資平台尤其是海外的集資平台 )上發布產品的核心意義是什麼;同時也因缺乏海外集資平台發布產品的經驗,想要完成一場成功的海外集資計畫是相對較難的。

 

很多初次接觸集資的朋友很容易產生誤解,認為高科技智慧產品的集資的目的不就是集資嗎?可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

 

Nonda 的李佳揭示了一個很驚人的事實:作為販售或者集資的管道,Kickstarter 的自有流量過少,毛利也低,銷售效率相對不佳,是最差的選擇之一。而且由於支持人數並不會太多,作為市場驗證也不是特別準確和可靠的方式。

 

為什麼還要繼續選擇 Kickstarter 或者其他類似的海外集資平台?

 

因為海外集資平台是對經銷商最好的 PR 管道,通過 Kickstarter 能夠快速進入全球經銷網絡。在明白了這一點之後,就是如何成功的策劃一場海外集資行動了。由於 Kickstarter 的自有流量無法支撐一個能被經銷商關注的集資金額(一般在50萬美金以上),所以如果一開始就明確的以 PR 經銷商為核心目的開展集資,就需要做好充足的市場與 PR 的準備工作,而準備工作基於在美國的市場環境下,有一些基本方法是必須掌握的。

如何正確理解 Kickstarter 的作用?

 

在你開始集資之前,你必須意識到:

第一:它不驗證產品

第二:它也不幫你驗證產品在美國是否被用戶接受。它不是一個很好的銷售管道,而且是一個非常差的銷售管道。

 

你做過一遍集資成功以後,如果你是為了賣東西,是不會做第二次集資的,差到你根本不想做第二次。如果你在美國能做一個 100 萬美金的集資,它只驗證了你的市場能力很強,或者你在美國做市場的能力很強。但假如你不想要那麼多錢,就想要籌個 5 萬美金,這是有可能的。你的主意比較新、你的東西做的比較好,你什麼市場都不做,光靠 Kickstarter 流量,5萬美金是籌得到的,再多就沒有可能。為什麼?因為 Kickstarter 是沒有流量的。

 

那中國的京東眾籌怎麼玩?有一個頻道叫眾籌、一個網站叫JD.COM,一天有一個億的流量。然後導個500萬流量到平台上去,因為有流量,所以想推誰,誰就一定可以起來。但 Kickstarter 絕對不是這樣的,Kickstarter 自身的流量很少很少,所以你千萬不要指望往平台上一放就可以等著產品發光發熱。基本上所有在美國集資超過100萬美金,或者50萬美金以上的項目,它後面的市場團隊都非常強。

 

45 天的計畫我們準備只用了 19 天,應該是至今在美國集資裡的所有矽谷團隊最短的,矽谷團隊一般需要準備 3 到 6 個月,才會上集資平台。

 

我們的計畫最後總共有 8,019 個贊助者,共集到了 88 萬美金(約台幣 2,900 萬)。但是最後有3%的捐款是沒辦法拿到的,因為在捐款的時候要放信用卡號碼,最後收款的時候有3%的人信用卡號碼是不對的;而整個集資過程中有 8% 的人會取消,那些最初說我捐但後來想想決定不玩了。

 

最後為了產生這 8,000 位資助者,造訪我們集資頁面的總共有50萬人,也就是說,若要想產生這麼多的贊助者,起碼要有 50 萬人參觀你的集資頁面。在媒體方面也可以參考一下:我們一共有 334 個媒體報導,加上轉載的話我們可能有 1,000 多個報導,日本、韓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全球所有的媒體都在報。

 

至於贊助者的統計結果很有意思:有86%是男性,僅14%是女性──如果你做一個技術硬體類的集資,這差不多就是你的受眾,24到44歲的男性。

 

為什麼說 Kickstarter 是一個很不划算的銷售通路呢?

 

Kickstarter是最差的販售管道,最後算下來我們的利潤只有16%。

 

你想想如果你要去美國賣東西,Amazon 的利潤是57%,一樣的東西我們在 Amazon 賣,毛利率是57%,放到 Kickstarter 只有16%的利潤,而且那 45 天裡面基本所有的團隊成員都撲進去忙的要死,Amazon 我則什麼都不用做,只要賣就行了。所以如果你希望去美國賣東西,Kickstarter 絕對是最差管道之一,利潤只有16%。

 

那Kickstarter是什麼?

 

Kickstarter 是一個特別好的PR活動。當你做了 100 萬美金的集資計畫時,它給你帶來最大影響是品牌曝光。所以當你做預算的時候,你應該把它當成一個 PR 活動去計劃,而非當成一個銷售活動,更不要把它當成一個融資活動(如果你的目標是100萬美金的話)。

 

以我們為例,我們這家公司只成立了8個月,沒有任何名氣、沒有任何人知道,但在集資平台上的45天過去以後,我們幾乎進到了全球所有的國家,在我們的經銷商申請列表裡面排著 260 個經銷商申請,全球所有的 Apple 的經銷商,全都來申請成為我們的經銷商。這就是 Kickstarter 的意義所在。

 

如果你不是通過這個活動,要多久的時間才可以讓全球所有國家的 Apple 經銷商來找你說我要賣你的東西? Apple 公司的一個人從 Kickstarter 給我發了一封信說:我是負責全球 Apple Store 的,能不能到我們公司來談一下。我們剛開始以為這是一場騙局,所以我們就搜尋了這個人,發現這個人在 Apple 做了15年,是 Apple 總部負責全球所有 Apple Store Mac 配件的,然後我們第二天就去了 Cupertino Apple 的總部跟他們談,他們非常謙虛地說,你給我時間點,什麼時候能夠測試、什麼時候能夠交貨,然後從九月份開始每個月我們要下 5 萬的單,在全球的 Apple Store 上貨。

 

這種事如果不是因為 Kickstarter,永遠不會發生在一個創業公司身上

 

做好 Kickstarter 集資的三個要點

 

  • 第一點:Be Local

最簡單的就比如我連PPT都不用中文,如果你去美國集資,你必須先搞定英文,這是必須的。你要符合美國人的品味,你要符合美國人的東西。

 

有一次我一個朋友做了一個智慧硬體,看起來也很好,然後發給我看。我說你這東西在美國一定是沒人買的,他說為什麼,我說這個產品很漂亮,但典型是中國人做的,他說你怎麼知道的。我回答說比如尺寸你用的是毫米和厘米,美國人是不懂毫米和厘米的,他們用英寸,你說 5 厘米,美國人沒有一個知道 5 厘米是多少,比方說 2 毫米這個東西很薄,但美國人不知道 2 毫米是多薄,所以你要說四分之一英寸。

 

美國人喜歡什麼?—— 矽谷。矽谷永遠是高科技的代表,我們的產品在矽谷開發;美國人喜歡什麼,美國人喜歡歐洲設計,那我就用歐洲的設計;好萊塢是全美國視頻製作、創意製作方面最懂美國人的地方,我在好萊塢做……,這就是 Be Local。最重要的一點是你必須把所有的權利下放:我們的德國設計師、創意總監總是拒絕我們,我們說這東西這樣好看,他們說不好看;我們說加個這個,他們說不能加這個,那我們尊重你,你說不加我們就不加。中國到美國很喜歡找聽話的 Vender,但聽話的 Vender 最後做出來的東西是你的思路,不是美國人的思路,這是不一樣的。

 

大家如果要在美國做項目的話,就找個美國夥伴吧。找懂美國文化的人或是懂美國專業的人做專業的東西,千萬別自己想,一定要做到 Local :用本地人的思路給本地人做東西。

 

  • 第二點:Be Ready For Marketing

 

像我說的,任何超過 50 萬美金的集資計畫,它背後的行銷團隊都很強。我在矽谷見過的所有集資超過 50 萬美金的團隊,在行銷上都花非常多的精力,有很多集資超過 20 萬美金的團隊也是如此。Kickstarter 是測試你的市場能力的,如果你集資到 100 萬只是顯示你在美國做市場的能力非常強。

 

那麼每個管道給我們貢獻多少訂單呢:我們最大的來源是Google廣告,我們37%的訂單來自 Google 廣告,23%的廣告來自 PR,18.4%來自 Kickstarter 自身。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如果你的集資計畫沒做任何推廣行銷,那你能籌集到 5 萬美金就算成功。這個是 Kickstarter 很有意思的一點,你應該特別重視的就是—— 行銷,就是廣告都不做,PR 也一定要做。每次項目結束的時候我都會算每個管道的 ROI,PR 的 ROI 是 1382 ,也就是每投 10 元會有 183 元的回饋。

 

接著我們來講一下 PR,這是我們的一些數據:

第一:PR 是最高的 ROI 的管道;

第二:40%的 PR 網站會直接產生訂單,這個數據也非常高,因為一般廣告的轉化率只有5%(2%到5%之間這是一般廣告公司的轉化率);

 

TOP18 的 PR 網站貢獻了87%的訂單,典型的80/20法則。所以在美國也就意味著,如果做PR不要去鋪量,不要說我有​​1000個網站報導但全是小網站,這個是沒用的。聚焦在大網站上,尤其是當你沒錢沒精力的時候,你就盯住一個媒體,這個媒體和產品特別相關,就天天騷擾他,直到他開始做評論幫忙寫文章,可能這一件事就能給你推個 5 萬美金上去。

 

在美國,如果你不去找媒體,除非你是個驚天動地的新東西,不然就沒有媒體報導你們。所以那些有媒體報導的人一定是有人聯繫的,這個也是美國媒體的現狀。

 

  • 第三點:Be Smart

第一,做一個真實有用戶需求的產品是關鍵的關鍵。

集資了 1300 萬美金的 Coolest Cooler 其實就是一個車載小冰箱,把音箱、充電寶、攪拌器、菜板等放進去,再把輪子加厚。它整合進去的這些功能裡,像攪拌機這種東西中國人是絕對想不到的,他的需求把握非常好,基本上把美國人在那個場景下需要所有的東西都放進去了,這個產品本身是能解決真實問題的。

 

此外,他選擇在7月份集資,在美國天氣最熱的時候上了 Kickstarter。這是很重要的,在一個大夏天的時候,可能我昨天剛剛出去跟朋友們野餐,帶了一堆各種各樣的東西很崩潰。他簡介就寫:如果你不用我的 Cooler,你需要帶這個帶那個,很多、很煩,所以你買我的產品就解決了。你在很熱的天氣裡,看到這樣一種體驗,你會不會買?你的購買衝動一下就出來了!

 

這就是 Be Smart:產品本身很好,但你要仔細想想什麼人在什麼時間會有使用的衝動,也就是在一個正確的時間裡面,做一個有需求的產品。

 

第二,在美國做集資要尊重 Kickstarter 和專案支持者。

比如你有一個支持者買了你的東西,然後你說你給我推荐一個朋友,我就給你打個8折,這種活動在國內經常見到,但在 Kickstarter 上是不允許的。如果在 Kickstarter 被發現,產品就會被下架。

 

再比如就是你的產品沒有什麼新奇感。 Kickstarter 要求你的東西必須在別的地方沒有相似產品,並且你真的是首創,這個是你的主意。山寨的產品如果被發現並舉報,就會立馬被取消,之前你所有的努力就會全廢掉,這種事情美國特別在意,但在中國可能並不是那麼在意。

 

另外一點就是你需要做好準備即時回覆贊助者的問題。比如我們做了 45 天的集資,一共有 6900 個訊息,也就是每天會收到 120 個消息問你各種奇怪的問題。如果你回答很快很清楚,很可能就有一個訂單或捐款了;如果你不回答,最好的情況是對方就不問了,但更多的情況是他會在討論區裡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地方拼命挑戰你:說這個公司肯定有問題,你看我問他這個問題他不回我。

 

那種輿論一旦出來就什麼都別玩了,所以在 Kickstarter 上做好準備,在 2 個小時內回覆任何消息特別重要,我們差不多當時是每天早上 8 點鐘到晚上 12 點鐘,6900 個訊息每一個差不多要回兩到三輪,用戶才會高高興興的說“我懂了謝謝”。幾萬個訊息,這就是工作量,這是一定要做的。

 

還有就是至少每一到兩週要給你的支持者一個比較有意義的最新發展,說說現在我們進展到哪一步了。如果你一貼完集資消息之後就消失了,兩個禮拜什麼聲都沒有,贊助者就不玩了。舊的支持者會退款,新的支持者不會買,所以每兩週給他一個最小的更新。但一定要是稍微有點進展的東西去更新,讓支持者們覺得這家公司是很努力的在做事,這個特別重要。

 

最後:Be Honest
 

如果你的項目有什麼問題,那就是有問題,美國人的思路其實很簡單。

 

比如我們之前的HUB是2.0,當時用戶就說你的產品怎麼這麼俗氣,我們說因為我們現在沒有解決方案,現在的芯片只支持2.0,但我們在試3.0。他們老是問有沒有3.0,我們就說沒有。當有一個點我們試通了3.0的芯片我們有了,就更新說有3.0了,贊助者就很高興。而他的高興的點就是:這些人很誠實,他說沒有就是沒有,但他們如果真試出來就會告訴你有。

 

總結:

1. Be Local,用美國人的思路給美國人做東西;

2. Be Marketing,其實是 Be ready for marketing,就是做好準備花很多時間在marketing;

3. Be Smart,你的產品解決真實的問題,在正確的時間發布給正確的人,然後尊重你的支持者和Kickstarter平台;

4. Be Honest,是什麼就是什麼,不耍花招。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雷鋒網

▲ 首圖來源: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