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選手如何開創第二人生?《職棒退役人才媒合平台》助延續棒球專長,人生下半局開打!

by 劉郁葶

(近期,中華職棒球員工會與中華職棒大聯盟發起《職棒退役人才媒合平台集資計畫》,協助退役球員媒合棒球相關工作。圖片來源:中華職棒球員工會提供)

棒球被稱為是台灣的「國球」,每到年度賽事,職棒球員在球場盡情表現、綻放光芒,台下觀眾全神貫注,為支持的隊伍加油喝采,場面熱血沸騰。但你知道嗎?這些球員的職涯並不長,因年齡限制與競爭的現實環境,部分球員在青春年華的 20 多歲就退役,轉職到新領域重新開始⋯⋯

若高掛球鞋的這天終將到來,如何讓球員們順利接軌社會?如何讓他們持續發揮棒球專長?為值得探究的議題。

近期,中華職棒球員工會中華職棒大聯盟發起《職棒退役人才媒合平台集資計畫》,透過人力銀行的模式,讓退役球員找到棒球相關工作,也讓社團或社區棒球找到合適的教練。

(趙子維表示:「職棒選手在專業上發揮得非常漂亮,但離開專業領域時,是一張白紙」,因此轉換跑道時特別辛苦。圖片來源:中華職棒球員工會提供)

6 成退役選手揮別棒球圈!轉職新領域需時間調適
根據統計,養成一位職棒選手平均需至少 11 年的訓練,但選手職業生涯平均不到 3.9 年黃金歲月便宣告結束;每年有超過 6 成選手退役後,從此離開棒球圈。

如果有一天沒球可以打了,球員如何轉換第二人生?職棒球員工會發言人趙子維表示,只有部分球員在退役、被球隊釋出後從事棒球相關工作,例如當教練、當球評,或進入三級棒球學校體制。大多數球員則從事不相關的工作,例如當職業駕駛、裝潢師、房地產經紀人、保險業務或創業開餐廳,轉職的面向相當有限。

球員們在轉換跑道後,往往需要時間調適心情,中職聯盟秘書長楊清瓏說,「他們在離開球場後,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忘掉當選手時的光環』。」球員們必須歸零,在新的領域重新學習、虛心求教;部分選手轉換舞台成功,但有的則需時長間適應。

很多運動員的社會化相對不足,在走下運動場後,常需要長時間的摸索、調適,非常辛苦。」由於大部分球員為體育班出身,過去軍隊式的教育方式,讓孩子進入社會時較難適應變化。加上體育班著重於單一技能的培養,趙子維直指:「他們在專業上發揮得非常漂亮,但離開專業領域時,是一張白紙。」若選手們轉換跑道,不免有「除了棒球,我還會什麼?」的困惑。

反觀日本,趙子維分享 2015 年赴日職工會的參訪觀察,日本孩子即使會運動,也被要求要顧好學業功課,因此會將選手打散到各班級,和一般學生共同生活;而台灣則將會運動的孩子全集中於體育班。「當他們(日本學生)遇到升學、就業問題時,比較不容易迷惑,因為他們接受的教育和多數人差不多。」

另外,一項關於日職退役球員「第二人生」的職業調查指出,結束職業生涯的球員,多半仍選擇與棒球相關的職業。例如轉隊至其他球團、加入外國職棒,或成為教練、大學球隊指導者、球團工作人員、球評等,人數約占 7 成左右;其餘則多半進入一般企業或當自營工作者。日本的環境讓退役球員持續發揮棒球專長,值得讓台灣參考學習。

(隨著台灣教育轉型,父母開始重孩子的多元發展,社團與社區棒球隊紛紛成立,棒球教練的需求與日俱增。圖片來源:中華職棒球員工會提供)

球員找不到工作,社團找不到教練?平台解決 2 個「找不到」
近年來,職棒退役年資越來越低,甚至進到職棒僅 3、4 年,職涯便宣告終結。趙子維說:「球員 18 歲進來中職,可能 20、21 歲就失去舞台」,若這些退役選手,無法延續技能非常可惜。一方面,多數孩子念體育班是受政府資助,政府已在球員身上投注許多心血與金錢;若能延續球員的運動生命,對社會來說是最好的回饋。

在美國,當職業運動員回歸社會後廣受歡迎,因社會看重他們在體能與團隊合作的優勢。反觀台灣,運動員退役後卻成為負擔,「運動員的優勢,在社會中沒有機會展現;但運動員缺少的社會能力,卻被放大檢視,這不是一個長久發展的良性循環。」

另一方面,球員工會也觀察到,隨著台灣教育轉型、社會價值觀轉變,父母開始重視孩子的多元發展,社團與社區棒球隊紛紛成立。近 5 年來,社區棒球就成長 100~200 隊,教練需求與日俱增!然而,需求方往往不知教練從何找起,僅靠著自我摸索,導致練習不夠紮實、難以持續精進技能,甚至造成難以挽回的運動傷害。

於是,團隊便發想用「人力銀行」的媒合方式,打造《職棒退役人才媒合平台》;讓大眾透過手機、電腦等易達管道尋找適合的教練,也讓選手們延續棒球專長。

(退役棒球選手將激發學員對棒球的熱愛,以及教導安全的運動方式,避免受傷。圖片來源:中華職棒球員工會提供)

退役球員教什麼?激發學習熱情、引導安全運動
《職棒退役人才媒合平台集資計畫》推出後,有部分民眾們認為,「厲害的選手未必適合擔任教練」。對此,楊清瓏表示,專業的教練是可以經過後天培養的,只要給予球員們適當的教導,並加強他們解說能力,「(球員)將指導法、訓練法都學會後,也必然會成為一個好教練。」 

趙子維則表示,媒合平台面對大部分的受眾並非為科班學生,而是對棒球有興趣的孩子或大人。因此現階段,平台並非是提供「能指導中華隊的教練,而是引導小朋友熱愛棒球的教練。」他認為,職棒選手是最適合引領孩子學習棒球的角色,過去小孩、家長可能透過球賽認識選手;若由他們來指導,將激發孩子對棒球的熱情,更投入於學習中。

另一方面,退役選手也將教導學員安全的運動方式。運動員在從小到大的比賽中經歷太多傷痛,清楚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用正確地姿勢運動,才能避免受傷。「我們的初衷是用免於受傷的方式,培養出孩子們對棒球的興趣,而不是為了競技式的教育,讓孩子們的運動只為了輸贏或代表隊的席位。

另外,趙子維提到,在台灣若要取得三級教練證照,需經過訓練、通過考照,管制相當嚴格;不會因為是職業選手,就輕易拿到證照。因此在未來的教育訓練上,將輔導退役選手們考取教練證照,也會安排防護、體能訓練、運動科學等基礎課程;協助他們將既有的專長與新技能結合,未來有機會擔任經紀、行政、場務、球評或裁判等職務,繼續在棒球產業發光發熱。

(平台讓教練尋找合適的職缺,亦讓需求端尋找合適的教練,兩方可進一步討論收費價格。圖片來源:《職棒退役人才媒合平台》初版網站)

用人力銀行模式,讓雙方找到合適的資源
至於如何實際操作媒合平台?工會表示,可分成 4 條路線。第一,教練把自己當成「求職者」,將個人專長、經歷與符合時間放上平台,讓企業、社區與社團棒球隊,找尋合適的教練。第二,讓教練直接尋找理想的職缺,並進一步和需求端媒合;此為兩種傳統路線。

第三,教練依自身專長開設特殊課程,例如,專業退役投手可以開設「7 天投手專長調整課程」,讓對該技能有興趣的學員直接報名。第四,讓學校或社區棒球隊,開設例如冬、夏令營等區段性課程的需求,讓雙方進行媒合。另外平台也提供「公益待用課程」給資源較匱乏的學校,讓熱愛棒球但資源弱勢的球隊,同樣有機會接受職業退役教練指導,一圓棒球夢! 

至於詳細的定價方式,價格將隨著教練本身的能力與經歷,以及被市場需要的程度而有所不同。教練將在個人頁面提供價碼,需求端能和教練進一步討論價碼;同樣的,需求端也能提出報價,教練再和對方協調價格。此外,系統會建置「評價」功能,當教練累積越多成功媒合的次數、獲得來自學員的好評,價格將在市場中被凸顯出來。 

(平台預計於 2022 年12 月上線,團隊目標在一年內達成 300 次的媒合。圖片來源:《職棒退役人才媒合平台》初版網站)

平台 12 月上線!目標一年內達 300 次媒合
趙子維表示,《職棒退役人才媒合平台》的價值在於:幫助退役選手「彈性短期媒合」與「社會化」。退役運動員能一次和多個需求單位合作,一週當 5、6 天的教練,將平台作為接軌社會的管道;又或者,若退役球員已在其他領域工作,但仍忘情不了棒球,週末時也能在平台找兼職教職。 

《職棒退役人才媒合平台》預計於 2022 年 12 月上線,11 月開始試營運。試營運期間,「需求端」將開放所有人試用,「人才端」則只有退役球員可使用。

工會的目標是,「剛開始的這一年,至少要達成 300 次的媒合」。每年 11、12 月,職業球隊會有 30~40 名球員退役;在球員退役的 3 個月後,碰巧是孩子寒假時期,有許多冬令營、社區棒球、學校社團尋找教練,可以在此時間點完成媒合。

若球員想轉職到棒球以外的領域,工會也結合教育部體育署《運動好人才》計畫的資源,與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職訓中心,以及各大專院校的職訓相關學程合作,協助選手跨出熟悉的運動圈、汲取多元專長,例如考取廚師證照、模板工程證照等等。

 (雖獲得此計畫獲得教育部體育署支持,但架設資料庫的成本,以及退役選手職涯培力等等,仍需大眾共同支持。圖片來源:中華職棒球員工會提供)

盼群眾集資,讓退役選手持續發揮所長
趙子維表示,《職棒退役人才媒合平台集資計畫》是個嶄新且大型的計畫,且與台灣的體育政策、社會趨勢,和棒球圈整體發展息息相關,溝通複雜度高;團隊期望在倡議的過程,讓更多人順利理解。此計畫雖獲得教育部體育署支持,以及聯盟、工會共同合力執行;但架設資料庫的成本,和退役選手職涯培力,仍需大眾共同支持。

對於部分民眾質疑,運動員薪水高,為何需要大眾的贊助支持?趙子維回應,大部分的運動員並不是陳金鋒、王建民;即便在運動員時期收入比一般人高,但只有短短的 5 年,8 年、10 年是極少數,許多人在青春年華的 20 多歲即退役。

「退役後他們還有 50、60 年的人生,不希望國家和職棒選手,多年來投注在棒球專長的心血與成本,因為沒有回饋、循環的管道,而全數歸零。」當此計畫被社會接受,政府也會更重視退役選手的職涯發展,進而推廣到其他運動項目,讓羽球、籃球等職業運動員也能順利接軌社會。 

《職棒退役人才媒合平台集資計畫》到 9/7(三)截止。團隊提供的「公益待用課程」讓熱愛棒球、卻無足夠資源的孩子找到合適教練;「教練職訓課程」養成退役選手當教練的能力,架起與社會接軌的橋樑。

然而,因公益待用課程經費告急,平台難以穩定營運,台灣棒球圈也難持續革新。職棒選手的未來,與偏鄉孩子的教育資源,需要社會的重視與支持。邀請你一同贊助,讓棒球產業有更健康的發展!

>>> 點我贊助支持《職棒退役人才媒合平台集資計畫》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