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報】嘖嘖、flyingV、挖貝,台灣群眾集資產業迎向三強鼎立時代

by jie

(封面來源:pixabay)
在台灣,你曾看過哪些群眾集資平台?繼廣為人知的嘖嘖、flyingV,2021 年 4 月正式上線的群眾集資平台「挖貝 WaBay」來勢洶洶,台灣群眾集資產業迎向「三強鼎立」時代。

回顧台灣 2011 年~2021 年間出現過的群眾集資平台,整體市場擁有多元發展面向,例如台灣第一個群眾集資平台 “weReport”  在 2011 年上線,鼓勵大眾贊助支持媒體產製議題調查報導。

由 2012 年往後看,嘖嘖、flyingV、HereO、FUUDAi ⋯⋯等綜合型集資平台也相繼開張,亦有朝特定領域發展的集資平台,例如專為公益集資計畫提供服務的紅龜 Red Turtle 度度客 dodoker,邀請設計師上傳產品提案開放票選的 LimitStyle,主打設計藝文的 “HereO” (後更名為 “PressPlay”,並由課程集資平台轉型為線上學習平台)、SOSreader (後更名為「方格子 Vocus」,並由訂閱集資平台轉型為內容創作交流平台),以及協助新銳創作者出版繪本的 FLiPER Publish 等。


(圖片來源: First Flight )
這些企業集團都開過集資平台
此外,台灣在 2014~2017 年間也不乏有知名企業集團挹注資源的群眾集資平台,例如:忠訓國際集團打造 “OKing” 開放公益、文創、生活娛樂類別集資提案,遊戲橘子旗下的「群募貝果 WeBackers」為 ACG (動漫遊戲) 原創提案而生,聯合數位文創則以「有.設計 uDesign」主打文創設計商品開發;104 人力銀行推出的「104 夢想搖籃」,以及信義房屋由社區營造概念延伸發展的「勾勾 gogo 募集平台」,都在群眾集資「向群眾募集資金」的初始概念上,加進了媒合物資與人力的思維。

由樂陞科技、華義國際、遊戲橘子、昱泉國際、網銀國際於 2014 年共同出資成立的「創夢市集」,更標榜提供 All in One 的全方位集資服務,讓缺乏提案經驗的新創團隊不至於在茫茫集資路上孤立無援。

員工規模數百人以上的大公司經手集資平台業務,此類模式並非台灣獨有。在日本,Sony 成立 First Flight 集資平台鼓勵創新產品提案;始於 2013 年的綜合型群眾集資平台 Green Funding,也獲得日本 CCC 集團投資,連動集團旗下之蔦屋家電實體店面、科技媒體《Engadget》等資源,為群眾集資提案團隊導引更多合作機會。

以前述實際案例觀之,儘管擁有母公司的響亮名號加持,台灣這幾個由企業集團成立的集資平台,活躍期間均不長於 5 年,便面臨轉型、整併或關站的命運。企業品牌光環固然能在創站之初帶來知名度加分效果,然而從長期發展來思考,群眾集資平台站上實際累積的成功案例,以及經營者持續投入的資源規模、服務與機制的更新,更是集資平台得以存活下來的關鍵因素。


(圖片來源:《2021 台灣群眾集資年度報告》)
第一個成功集資破千萬台幣的是⋯⋯
若以「千萬級專案」為平台成績指標之一,成立於 2011 年、2012 年正式營運的嘖嘖,在 2014 年出現第一個破千萬台幣的集資計畫——《Stair-Rover™ 八輪滑板》;2012 年啟用的 flyingV,則在 2014 年迎來首件破千萬台幣的倡議集資計畫——《割闌尾計劃 Appendectomy Project》

相較於前述兩大「前輩」盼到千萬級專案的時程皆以「年」為單位,2021 年誕生的挖貝,在開站半年內即有成功破千萬台幣的《Kobo Elipsa 10.3 吋電子書閱讀器》,更為提案團隊規劃產品集資結束後長賣銷售的商城服務,平台發展腳步相對飛快。

儘管時空背景不同,2016 年前大多台灣人對「群眾集資」概念趨於陌生,理解而願意參與贊助集資計畫的市場規模,也難與 2020、2021 連續兩年均有「單年度破百萬人次贊助」的盛況相提並論;然而無可否認的是,集資破千萬台幣成功案例的到來,能讓集資平台迅速擴升能見度、吸引更多團隊前來了解提案流程,拓展平台的在地案源與註冊會員數。


(圖片來源:《Meteo 流光學習鋼琴》
集資頁面)
面臨贊助糾紛,群眾集資平台站哪邊?

綜觀海外群眾集資產業態勢,經營規模最具優勢的平台龍頭 (歐美 Kickstarter、日本 Makuake 與韓國 Wadiz) 清晰可見,站內會員人數與提案數量造就的市佔率越高,越容易被一般大眾優先聯想、實際參與贊助多個集資計畫。集資平台知名度涇渭分明的現象,在台灣市場亦同。

然而,平台會員數與成功案量的擴張,並不必然與孕育在地原創專案的市場發展劃上等號——提案品質與數量的取捨平衡,往往會體現出各個平台重視的價值為何。

以近期案例來看, 2021 年集資破千萬台幣的《LaserPecker 蜂鳥雷雕機 2 代》《萬播 T2R Max 攜帶式微型投影機》《Black Shark 黑鯊 4 電競手機台灣版》等,均為在中國生產、由代理商引進台灣集資平台展開預購的「代理型產品」;儘管這些產品在集資期間人氣高漲、間接為集資平台帶來大量收益,後續卻有贊助者反映產品認證進度不明、訂單出貨延遲、使用故障、客服效率不佳等情形。而 2020 年成功集資逾 2,500 萬台幣、單台要價破萬台幣的《Meteo 流光學習鋼琴》,則在 2021 年爆出無法按預期進度量產出貨,引發正反兩極聲浪——有贊助者願意繼續等待團隊克服難關,也有贊助者強烈要求退款。

群眾集資平台上的提案內容,或多或少包含無法如期且如實履行承諾的風險。集資平台究竟應積極審核提案內容、追蹤後續出貨進度,或以「平台僅提供刊登服務、不具審查責任」為由,將爭議處理的行動判斷全交給提案團隊?

當集資產品出現瑕疵、贊助者未能即時獲得提案團隊的對應協助或補償,且平台方並未介入關心時,令贊助者權益受損的贊助體驗,或將對平台口碑、甚至整個產業形象埋下負面影響;有能力落實計畫承諾的提案團隊,若對於缺乏控管機制的市場亂象感到失望,「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也將使得群眾集資產業孕育原生創意的立意良善,在社會大眾眼中逐漸消隱。


(圖片來源:pixabay)
法規跟不上現況!「群眾集資產業白皮書」箭在弦上
棘手的是,群眾集資的贊助行為本質上與一般網路購物不同,台灣迄今未有專法能直接因應集資計畫衍生的爭議,遇有退貨、退款糾紛時,僅能視個案情形主張適用《消費者保護法》規範之保障,或由贊助者向刷卡銀行提出「信用卡爭議款」申請、爭取退還贊助款項。對此,挖貝以平台方立場提出 7 點呼籲,更預告將於 2022 年內擬出「群眾集資產業白皮書」,期望業界人士共同為產業機制把關、重建一般民眾對群眾集資的信心,透過集資平台參與成就美好未來。

1. 上架前與提案者完成簽約,並揭露簽約者資訊
2. 就常見糾紛要求提案者事先簽署具法律效力的聲明
3. 針對廣告不實的提案者採取積極行動
4. 正確區分「預購」和「集資」,訂定不同履約條款
5. 於交易過程中明確告知類型差異與風險範圍
6. 保留部分專案集資金額,避免一次性撥付款項
7. 提撥部分手續費收入,作為常設法律服務資金

另一方面,嘖嘖與挖貝均在 2021 年端出優質提案獎勵機制,藉由扣除部分提案手續費的回饋方式,鼓勵提案團隊全力履行集資承諾、在約定時間內完成訂單出貨,與贊助者建立暢通良好的互動;兩大平台也均於 2022 年舉辦提案競賽,以團隊獎金及專案行銷預算作為誘因,吸引各界創意提案。

隨著國情發展條件不同,台灣的群眾集資平台如何為更多台灣團隊提供更健全的舞台?台灣群眾集資產業步入下一個 10 年,新時代的課題已在眼前。


>>> 點我前往《2021 台灣群眾集資年度報告》

你可能會喜歡